蔡金濤

蔡金濤

蔡金濤(1908—1996),無線電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早年從事電信、電磁計量等科技工作,參加並生產出我國第一批真空管,為我國獲得了第一批“國際伏特”、“國際歐姆”的候選單位標準。50年代起從事飛彈與航天技術工作,曾主持仿製成功液體近程彈道飛彈的控制系統,並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中遠程飛彈的控制系統。主持了新的控制系統的預先研究,並被後續的航天型號採用。領導研製成功幾種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為我國飛彈與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金濤,無線電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1936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獲科學碩士學位。1937年回國。歷任重工業部電信管理局研究所研究員、總工程師,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長,航天工業部北京電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08年7月1日生於江蘇省南通縣(今南通市)。

1926—1930年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30—1931年在上海中國電氣公司電話機廠實習;1930年年底任廣州市自動電話局維修工程師。

1931—1933年任國立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助理員。

1933年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美生。

1934—1937年在華盛頓美國商務部國立標準局實習,1935年8月,入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研究院,獲電信工程碩士學位,後在美國聯邦電話電報公司的紐奧克工廠實習。

1937—1938年在湘潭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二廠工作。

蔡金濤 蔡金濤

1938—1940年1938年4月,任上海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1938年7月,在上海物理研究所桂林工作站任研究員。

1940—1944年1940年8月,任桂林省立科學館研究員;1941年7月,任資源委員會桂林中央無線電器材廠研究室主任。

1944—1945年在貴州遵義任浙江大學工學院教授。

1945—1946年在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廠重慶分廠工作。

1947—1949年在上海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任總工程師兼公司研究所所長,併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49—1952年任華東工業部電信工業局上海電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52年6月,赴蘇州華東革命大學學習;1952年年底結業。

1953—1957年任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通信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

1958—1965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總工程師、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五院第一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1965—1982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並任七機部技術顧問、七機部第一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1982—1988年任航天部技術顧問、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988—1996年任航空航天部(1993年後改為航天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

1996年11月28日於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教育經歷

蔡金濤赴美留學 蔡金濤赴美留學

蔡教育子女要忠厚為本,認真讀書。童年的蔡金濤經常隨父母下田耕作,養成了勞動、勤儉的美德,並打下了刻苦攻讀、勤懇敬業的根基。蔡金濤開始入鄉村私塾,後考入縣立國小。儘管當時家境不富裕,但由於他讀書的願望極高、學習成績出眾,家中節衣縮食,竭盡全力供他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江蘇南通省立第七中學(今南通中學)。1926年8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1930年7月,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30年8月,進上海中國電氣公司電話機廠實習,年底調廣州市自動電話局,任維修工程師,參加了新式鏇轉開關交換機的安裝與維修。1931年3月,調赴國立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任助理員。


1933年8月,考取北平清華大學公費赴美留學的資格。先在國內實習一年,1934年8月赴美國,在華盛頓國立標準局實習精密電磁測量。1935年8月,進入波士頓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一年後取得電信工程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在獲得碩士學位後,蔡金濤赴美國聯邦電話電報公司紐奧克工廠實習高功率真空管的製造技術。1937年1月後,他受上海物理研究所的委託,採購電磁標準儀器,並在美國商務部國立標準局及英、法、德等國的計量標準部門進行了校準和比對。

1937年9月, 經義大利的熱內亞乘輪船回國,幾經周折,於年底到湘潭下攝司,協助籌建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二廠真空管車間,並於1938年生產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真空管。1938年7月,奉派負責上海物理研究所遷往廣西桂林的工作,將該所無線電試驗室的圖書、設備、器材等從上海運到桂林,建立了桂林工作站(隸屬李四光領導的桂林科學試驗館),任研究員。在該站領導組建了無線電話通信隊,培訓了300多名機務員、報務員,並研製了無線電收發報設備。1940年8月,在桂林省立科學試驗館任研究員。1941年7月,應資源委員會桂林中央無線電廠之聘,任該廠研究室主任。1944年5月,在遵義,受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之聘,在已內遷至遵義的該校工學院任電機工程教授。1945年8月,在中央無線電廠重慶分廠工作。1947年1月回到上海,任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原中央無線電器材廠)總工程師,併兼任該公司的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49年5月,任上海電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52年6月,進蘇州華東革命大學學習,1952年年底結業,被分配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工程師。1956年11月被任命為該院通信研究室主任,後任該院總工程師。

1958年1月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1958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被授予技術大校軍銜。1960年起,先後任二分院總工程師、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國防部五院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後,任二院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在此期間,曾被聘任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七機部二院科技委主任、七機部技術顧問、七機部第一屆科技委常委以及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歷屆部科技委委員。1991年5月,被聘任為部科技委顧問,後為航天總公司科技委顧問。

主要成就

電子學會

蔡金濤是中國電子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從1962年起,連續當選為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併兼任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和《電子學報》主編(1962—1984年)。他曾當選為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電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空學會理事兼儀器儀表組組長;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兼電子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後為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中國航空學會的名譽理事。

計量科學

1934年, 蔡金濤在美國商務部國立標準局學習精密電磁儀器的製造與標定技術,是該局

接受的第一位中國訪問學者。由於他工作出色,受到國際著名科學家、美國無線電頻率管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無線電科學協會創始人J.H.De出nger的重視,幫助他順利地從美國標準局購買了校準電磁儀器、儀表,完成了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委託給他的任務。美國標準局還贈送給他該局製造的裝有6個標準電池的特製恆溫盒和2個1歐姆標準電阻器。他深知伏特標準和歐姆標準對無線電技術工作的深遠意義,覺得只在美國標準局校準還不夠。於是,他用自己的積蓄作旅費,隨身攜帶恆溫盒和標準電阻器前往歐洲,經巴黎國際度量衡局、法國中央試驗室、英國國立物理試驗室和德國國立物理技術局進行測試比對後,準備帶回國內。開始將恆溫盒和標準電阻器暫存在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在香港的友人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才由中國科學院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取回,交國家計量局,成為中國第一批“國際伏特”和“國際歐姆”的候選單位標準,一直珍藏在中國計量科學院。蔡金濤的名字也作為中國電磁計量的創始人之一,載入了電磁計量技術的發展史。

航天事業

1958年,蔡金濤 帶領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的科技人員併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負責和領導了幾種彈道飛彈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60年代初,他主持仿製成功從蘇聯引進的P—2液體近程彈道飛彈控制系統,開闢了這一全新的技術門類,使中國從此有了自己製造的飛彈。

1962年,在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液體中近程彈道飛彈首次飛行試驗失敗後,他受命主持控制系統的故障分析工作,組織攻關小組,針對彈體彈性振動引起姿態控制系統失穩提出修改方案,並與飛彈的其他分系統的研製人員密切配合,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試驗、修改,於1964年6月29日成功地進行了這一飛彈的飛行試驗,使中國初步掌握了自行研製飛彈的技術,邁開了獨立研製的步伐。在這一中近程飛彈的控制系統去掉橫偏校正儀,改為全慣性制導方案的討論中,他作為技術副院長,全面地分析了這一改變對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提高飛彈機動性能等戰術技術指標的必要性,並充分考慮了實現的可行性,為採用全慣性方案,起到了主導作用,從而使中國彈道飛彈控制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

蔡金濤 蔡金濤

蔡金濤還主持了後續的彈道飛彈控制系統方案的討論,做出了採用平台—計算機方案的正確選擇。經過實踐的檢驗,這種選擇對促進中國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的發展發揮了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專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蔡金濤曾主持了中國早期的兩種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研製中總體技術方案的論證工作,並領導了關鍵技術攻關和飛行試驗。他不顧年高,深入科研生產第一線,廣泛聽取有關科技人員、工人們的意見,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風。他在型號研製中,表現了一位老專家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精神,從不放過任何技術疑點和問題,總是要從理論上、試驗上得到滿意的解釋與證實。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涉及到多方面的無線電技術,特別是制導站的研製更是無線電技術的綜合運用。許多科技人員凡是遇有無線電技術的難題,都去請教這位知識淵博、功底深厚的元老,他總是耐心地、實事求是地同科技人員一起研究、討論,直到問題的圓滿解決。

他在擔任技術領導和型號負責人的工作中,一直重視預先研究工作,並不失時機地把預研成果套用於型號。他還十分重視標準化、計量測試、質量控制、可靠性等基礎性的技術工作。在參加有關科技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和規劃等的討論中,他總是強調基礎性的技術工作,並建議重視基礎科技理論的研究,充分表現了這位老科技專家的遠見卓識。1979年,他博覽了世界新技術迅速發展的有關文獻,提出了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研究並套用於型號研製的建議。80年代初,他還提出開展可靠性研究、開展微型計算機研製等建議。

無線電科技

30年代初期, 產生1米波長振盪在無線電技術領域並非易事。他在陳茂康的領導下,用國外特製的真空管成功地產生了1米波長的振盪,進行了校準證實,並整理總結了《1m波長表的理論、設計和校準》科技報告,發表在當時的《中國物理學報》上。在美標準局實習期間,他成功地提出並證明了電網路行列式展開的簡捷法,這是自18世紀中葉電網路的基本規律被發現以來,包括麥克斯韋等許多人都研究過而未能解決的問題。其論文得到美國標準局著名網路專家F.Weinner的好評。當他得知在美國發表論文需要美國人為第一署名人時,他毅然將論文帶回,於1939年10月,將《展開網路行列式的簡捷法》論文發表在《中國物理學報》上,並被許多國家的學者引用。

他對經典的濾波器技術頗有研究。1962年11月,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契包舍夫式工作參數濾波器的原理和計算》,1964年9月又出版了第二版。書中綜合了閔乃大等教授的有關研究成果,並融進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這種計算方法遠未在國內推廣,亦無參考資料,此書為當時從事濾波器設計和研究的科技人員提供了急需的、有價值的參考文獻。

他還先後在《電信建設》、《電子學研究》等科技期刊上發表了十多篇科技論文,主要有:《各種形式脈衝被調後的頻譜》、《磁飽和式穩壓器的設計》等,既有技術上的先進性,又有較強的實用性。

他在從事飛彈與航天技術工作的實踐中,整理和總結了一些內部科技報告,並進行了交流,使年輕的科技人員受益匪淺。如:《蘇聯“1060”飛彈彈道的推導》、《關於精密測量的一些問題》、《關於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等。

他十分重視中國無線電工業發展史的回顧與整理,撰寫了多篇回憶錄,發表在《電子工業史料》上,有的還被收入中國政協的文史資料。如:《舊中國無線電工業概況(從清朝到解放)》、《舊中國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興衰》、《上海電器工業研究所的情況》等。

他的這些專著與論文不僅促進了中國無線電技術理論的發展,而且對從事研製工作的科技人員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也是蔡金濤留給後繼者的一筆寶貴財富。

蔡金濤在美國攻讀研究生時,就專修了電子管熱離子發射等專業課程。取得碩士學位後,他又進入美國聯邦電話電報公司紐奧克真空管廠實習。他竭盡全力蒐集製造高功率真空管的材料、工藝、檢驗、生產、管理、成本等技術資料。回國後受留美同學蔣葆增教授之邀,參加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二廠(當時在湖南湘潭下攝司)真空管車間的籌建工作,指導真空管車間的建設方案,並對製造真空管的工藝技術給予了具體的指導。經過蔣葆增、蔡金濤等專家和工人的刻苦努力,於1938年生產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真空管,這是中國電子技術發展的奠基石。40年代初,在他擔任資源委員會桂林中央無線電廠研究室主任時,曾主持研製成功了掃雷探測器、軍用通訊機、交流穩壓電源、戰地宣傳用的擴音機等無線電產品。40年代後期,在擔任資源委員會上海無線電器材公司總工程師兼該公司研究所所長期間,組織和領導研製成功彈速測量儀、張力計、無線電探空儀、印刷電路、汞電池等產品。通過這些產品的研製成功,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無線電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套用,另一方面為中國無線電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和物質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蔡金濤仍從事通信技術工作。1955年,他帶領有關科技人員,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電晶體脈衝位置調製的多路通訊樣機。研製過程中,表現了他在無線電技術知識和物理學知識方面的高深造詣,也表現了他認真負責、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和勤奮刻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遇到問題與挫折時,能冷靜的分析,積極地出主意、想辦法,虛心地和同事們商量。這台樣機的研製成功,為後來的微波多路脈衝接力通信系統的建立奠定了技術基礎。他是中國電信技術領域公認的技術元老之一。

羅致科技

蔡金濤 非常重視科技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他常說:“有學識、有經驗的科技人才是很難得的,百年樹人是件大事。”早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他通過薦舉和聘用等辦法,在他所領導的研究室和研究所內聚集了諸如黃緯祿、黃武漢、王安、鄭均、謝家麟、黃足、蔣家仁、張連華、馮世璋、喬石瓊、沈家楠、陳德仁、張梓昌、何午山、陳克恭等當時一批年輕有為的科技工作者。這些人中,有的成為美國科技界知名的學者、教授,有的成為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有的成為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領域有貢獻的專家,他們都為科技事業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1978年後,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他面對“文化大革命”後科技隊伍青黃不接的現實,積極地參加外派學者的選拔與推薦工作。例如:仿真技術專家李伯虎欲去美國密西根大學仿真中心進修,對方的答覆是名額已滿,後經他出面薦舉,終得解決。另外,他還推薦了多位出國訪問學者,大多已學成回國,有些已成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如宗紹祿、李伯虎、夏國洪、徐根興等。這也是蔡金濤對中國科技事業的又一新貢獻。

主要論著

1、陳茂康,蔡金濤.1m波長表的理論、設計和校準.中國物理學報,1933,1(1)

2、蔡金濤.展開網路行列式的簡捷法.中國物理學報,1939,3

《飛行力學》 《飛行力學》

3、蔡金濤,陳德仁.負反饋式阻抗升高器.電信建設,1950,1(2)

4、蔡金濤,何午山.交流電磁飽和式自動穩壓器的原理與設計.電信建設,1950,1(5,6)

5、蔡金濤,陳德仁.聲頻輸出計的設計.電信建設,1950,1(7)

6、蔡金濤.矯正電源頻率變動對於交流穩壓器的影響.電信建設,1950,1(8)

7、蔡金濤,沈家楠.統一調諧.電信建設,1950,1951,1(11,12),2(1)

8、蔡金濤.各種形狀脈衝列被調後的頻譜.電子學研究,1957

9、蔡金濤.關於網路問題的簡捷解法.電子學報,1966,(1)

10、蔡金濤.契包舍夫式工作參數濾波器的原理和計算.1、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1964

個人榮譽

1939年10月, 蔡金濤將《展開網路行列式的簡捷法》論文發表在《中國物理學報》上,並被許多國家的學者引用。他的這篇論文在中國工程師學會1942年貴陽年會上獲一等獎。

他撰寫的《展開一般行列式的簡捷法》,在中國工程師學會1949年台北年會上獲一等獎。

1980年蔡金濤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元老會員)。

他還曾當選為第四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五、六屆中國委員會委員。

1950年9月,蔡金濤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78年,光榮地出席了第一屆中國科學大會。1985年,榮獲中國科學院頒發的從事科技工作50年的獎狀。1990年,首批被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1年,被評為航空航天工業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