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國故城

昌國故城

又名昌城。位於張店區灃水鎮劉家村南,西臨灃水(又名豬龍河),東依澇淄河。今昌城村座落在遺址中部。

基本信息

簡介

人文歷史又名昌城。位於張店區灃水鎮劉家村南,西臨灃水(又名豬龍河),東依澇淄河。今昌城村座落在遺址中部。 昌國故城是古代齊國的邑地。戰國時燕將樂毅伐齊勝後,被封為昌國君,即此。自漢至北魏,皆於此置昌國縣,至隋而昌國之名不見於史。

昌國故城昌國故城

昌國故城相傳是商代諸侯逢伯的封地,見元代於欽編纂的《齊乘》的記載:“般陽郡東北四十里有逢陵故城,商諸侯逢伯始封於此” 戰國時燕將樂毅伐齊勝後,被封為昌國君,即此。自漢至北魏,皆於此置昌國縣,至隋而昌國之名不見於史。

清代《淄川縣誌》記載了清人高肇翰《昌國城懷古》詩二首:

茅屋蕭蕭只數楹,村名仍是古城名。

繅車聲里人閒聚,指點山河說樂生。

十二山河已破殘,古城渺渺卻安全。

若還龍軸人多智,未必將軍惜彈冠。

歷史遺蹟

遺址基本呈正方形,只西北角稍缺,四周各近1.5公里。有東、西、南、北4座城門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4個角門。城垣已平,其西北角一段已改為路基,高出地表。經鑽探,文化層厚1米左右,地表多漢代遺蹟。1984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亦名昌城。位於張店東南五里,灃水公社劉家村南,今昌城村座落在故城遺址中部。西距灃水(珠龍河)三華時里,東距澇淄河四華里。故城東牆外為城東莊,西南方靠昌城煤井,東南部臨灃水煤礦。昌國故城是古代齊國的邑地。戰國時,燕將樂毅伐齊取勝後,被封為昌國君,即此。自漢至元魏,皆於此置昌國縣,至隋而昌國之名不見於史。

現況

今故城遺址尚存,其範圍四面各近三華里,基本呈正方形,西北角稍缺。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還有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角門。城垣已平,其西北隅一段已改為路基,高出地表,明顯可見。經鑽探,故城內文化層厚一米左右,地表多見漢代遺蹟和遺物。[1]

歷史

昌國故城昌國故城

昌國城在古時候曾叫做商城,相傳是商代諸侯逢伯的封地。元代益都人於欽編纂的《齊乘》,是山東省現存最早的地方志。其中有“般陽郡東北四十里有逢陵故城,商諸侯逢伯始封於此”的記載。清代翰林、昌城村人鄒振岳曾於光緒年間經作過考證,認為於欽說的不無道理,從般陽郡駐地淄川縣城到昌城村的距離也與於欽的記載相吻合。鄒振岳還把他的觀點寫進了本村的關帝廟碑文。
然而,昌國城卻是因戰國時代燕國國君對大將軍樂毅的封賞(昌國君)而得名。昌城村東南方向數里之外,是魯北平原和魯中丘陵的接壤地帶。如今,張店區灃水鎮境內的操步溝、操步嶺、跑馬地、南藝台、北藝台……這些至今已沿用了2000多年的古地名,無一不與樂毅將軍的戎馬生涯有著直接的關聯。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質標誌和早已化作瓦礫的昌國故城遺址,還在向生活在21世紀初葉的人們講述著一個使樂毅將軍名垂青史的故事。
戰國中後期,“強者兼人而弱者圖存”,齊、、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霸稱雄,大動干戈,硝煙四起。公元前314年,齊國乘燕國發生內亂,派軍隊一舉攻破了燕都,殺死燕王噲,幾乎使燕國遭受滅頂之災。燕王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廣招人才,等待時機。20多年後燕國羽翼豐滿,與齊、楚以外的四國暗中商定了進攻齊國的策略。公元前284年,燕國以上將軍樂毅為統帥,與秦將白起、趙將廉頗、韓將暴鳶、魏將晉鄙一道,率領燕、韓、趙、魏、秦五國兵馬從齊國北部入境,勢如破竹,一舉攻下包括齊都臨淄在內的70多座城池,只有莒邑和即墨兩地還在齊人手中。樂毅立下赫赫戰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在水光瀲灩的德會水(今豬龍河)之濱,樂毅坐上了昌國城裡第一把交椅。《史記·樂毅傳》記下了這段歷史,說樂毅攻下臨淄以後,將齊國的財寶和祭器全部收入燕國囊中。燕昭王大喜過望,親自到齊地的濟上慰問三軍,犒賞將士,並封樂毅於昌國,號昌國君。
然而,樂毅將軍的隊伍最終沒有攻下莒邑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惠王即位。燕惠王與樂毅素有積怨,互不信任,讓齊國有了可乘之機。在即墨城裡,出身於下層官吏的田單被推舉為抗燕戰爭的指揮員。足智多謀的田單派人到燕國施離間計,說樂毅要和南方諸侯國聯盟,等待時機在齊國稱王,因此遲遲不肯攻下齊國的兩座城池。又四處放風說,齊國不怕樂毅,就怕燕國派其他將領來,那時即墨城的老百姓可要遭殃了。
燕惠王信以為真,便派將軍騎劫取代了樂毅。騎劫到任後又頻頻中計,先是割掉齊國戰俘的鼻子,又大挖齊人的祖墳,促使齊國軍民義憤填膺,秣馬厲兵,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等到麻痹的燕軍完全放鬆了警惕,田單以滿身披掛五顏六色彩飾的“火牛”作先鋒,率領5000名勇士殺入敵營。措手不及的燕軍頓時亂作一團,紛紛奪路逃命,主將騎劫也死於亂軍之中。田單率軍乘勝追擊,被占領區的齊人也紛紛組織起來攔擊燕軍,收復了失去的國土。至此,一場延續了35年的齊燕戰爭終於宣告結束。樂毅的封地昌國城又回到齊國的手中。
昌國君走了,昌國城仍然是齊地的一座重要城市。半個多世紀後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華夏,廢掉諸侯國,實行郡縣制,在昌國城設立了昌國縣,隸屬齊郡。從西漢到北魏,歷代朝廷都設有昌國縣。後來由於戰亂的原因,昌國城逐漸荒廢下來,到了隋朝的時候,昌國之名才不見於史。清代《淄川縣誌》記載了淄川人高肇翰《昌國城懷古》詩二首:
茅屋蕭蕭只數楹,村名仍是古城名。
繅車聲里人閒聚,指點山河說樂生。
十二山河已破殘,古城渺渺卻安全。
若還龍軸人多智,未必將軍惜彈冠。
這說明到封建社會後期,昌國城一帶已經十分蕭條,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風光。只是在辛勤的勞作之餘,鄉民們面對著殘破的城垣,還會想起當年叱吒風雲的樂毅將軍。
至少在金代,昌國城的地位開始被西北方五里之外的張店所取代。《金史·地理志》記載,當時張店與東邊的金嶺、南邊的顏神,並稱淄川三大重鎮。1976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侯仁之到昌國城遺址作了詳細考察,認為“從昌國到張店,不僅在時間上是先後相繼的,而且在水道上也是上下相通的。沿流溯源,確有明顯的脈絡可尋”,因此把淄博這個組群式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張店,稱為“現代的昌國”。凝聚著樂毅將軍榮辱的昌國城,在歷經20多個世紀的風雨後,逐步演化為一個現代城市的中心區;而滋育了昌國一方沃土的豬龍河,卻蛻變為一條濁氣熏天的污水溝。這一切,當時樂毅將軍始料未及的。
張店城區向東南行走五華里,就到了戰國時代的昌國城遺址。古城垣內的一個農村,至今仍保留著“昌城”的名稱,呼應著當年燕昭王對樂毅將軍的封賞。昌城村南面,矗立著淄博市人民政府在1984年設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質標記。昌城村的東邊還有一個叫做“城東”的農村,恰好就坐落在昌國故城的東牆之外。昌國城遺址總面積43.75萬平方米。殘存2000多年的古城牆,在20世紀70年代整修土地的時候才被平掉。其中在古城西北隅的一段,被改造成路基。昌國古城的東西南北方向,曾經各有一座城門,城的四隅曾建有四角門。遺址東南約五華里處有東藝台、西藝台,應是當時的練武之地,向南約七華里處有操步嶺、操步溝,是當年操練兵卒的場所。1991年版《張店區志》,記下了一個與樂毅將軍有直接關聯的

地名傳說

南定鎮岳店村原名樂毅店村,其村名的來歷,源遠流長,世代相傳。
戰國時期的燕國名將樂毅乃樂羊之後。他聰穎過人,經名師授業,胸懷經天緯地之才,保國安民之策。欲投賢主請教其師,師曰:“你若投齊,打你四十,你如奔燕,打你一千(簽)。”樂毅考慮再三,認為齊國實力雄厚,國富民強,便決定投奔齊國。樂毅來到齊國,正值齊湣王在位,此人獨斷專橫,狂妄自大,對外發兵侵略他國,對內殘酷鎮壓百姓,朝野上下無不怨聲載道。
齊湣王一見樂毅,就問他有什麼本領。樂毅便把自己平生所學的排兵布陣、治國安民的韜略講述了一番。齊湣王認為樂毅是在自吹自擂,目空一切,不但不重用,反而把樂毅重打四十大棒,逐出齊都。
樂毅又氣又惱,順著西南大道走了下去。時值盛夏,天氣炎熱,加上雨澆汗浸,棒傷疼痛難忍,再也挪不動腿,就到路邊的一座破窯里躺下歇息,卻再也起不來了。附近的鄉民見他雖然被打得皮開肉綻,身體極度虛弱,兩眼卻炯炯有神,不象凡夫俗子,於是便爭相為他送來酒食草藥。
樂毅在此修養數月,棒瘡平復,並且與當地老百姓混熟,便決心在此起兵反齊。這一帶百姓倍受齊湣王殘酷統治,早已民怨沸騰。樂毅很快在這裡組織訓練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他和大家一起挖地道,鑿岩洞,把隊伍隱蔽起來。樂毅先到魏國借兵,魏王因懼怕齊國,沒有答應樂毅的請求。樂毅知道燕王與齊王有仇,必欲伐齊,便星夜趕往燕國。燕昭王以上賓之禮接見了樂毅,對樂毅治軍治國、聯合伐齊的宏圖大略,極為讚賞,隨即將竹籤一支,擲于樂毅身上,任樂毅為亞卿,統帥三軍,準備伐齊——正好應驗了樂毅老師“奔燕打一千(簽)”之說。樂毅把他在齊國境內訓練義兵的事告訴了燕昭王,燕昭王立即派人為義兵送去大宗金銀,並在樂毅養傷的破窯附近建造了房屋,作為屯兵作戰的大本營。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命令樂毅總領五國兵馬討伐齊國,屯聚在樂毅養傷處的幾千義兵也奮起參戰。樂毅率領大軍勢如破竹,節節勝利,克城70餘座,一舉攻占了齊國都城臨淄。
樂毅伐齊有功,被燕昭王封為昌國君,駐守在他舊日養傷處以北10華里的昌國城,並巡視齊地。樂毅在昌國城駐守期間,輕徭役薄賦稅,法度嚴明,人民安居樂業。為表達對樂毅的崇敬和懷念,人們把他屯兵的房屋改建成昌國公祠(又叫樂毅廟,在今岳店村北,後廟廢,僅存基石),內塑樂毅坐像,當地老百姓四季朝拜,香火不斷,還把樂毅在這裡養傷的日子確定為廟會期。
樂毅屯兵的地方發展成一個村莊,取名樂毅店,簡稱樂店,後來又演變為岳店。昌國故城方圓數十里內,許多老人至今還記得故老相傳的一句話:“臨淄為國,昌國為城”,意思是說當初臨淄是齊國的國都,昌國則是齊國的一座城池。
從北中國的燕山腳下殺入齊境,把燕國的威風發揮到極致的樂毅將軍,當年是帶著滿腹遺憾告別昌國城的。今人告慰一代名將的,應當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己任,用誠實的勞動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昌國故城交通

張店東南五里,在市內乘24路,8路到張店下車.

昌國故城住宿

昌國故城附近有多家賓館,但衛生很安全方面很讓人頭疼,推薦四家條件較好的星級賓館,希望大家住的開心。
淄博賓館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心路189號
淄博萬傑國際大酒店 淄博 博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淄博飯店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心路177號
淄博世紀大酒店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柳泉路99號

淄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淄博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經誕生、哺育過眾多的政治、思想、軍事、文化巨人。境內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遺址400多處,各類文物點804處。
景點寨里大張古瓷窯址 | 齊長城遺址 | 萊蕪故城 | 高陽故城 | 安平故城 | 小龐遺址 | 桐林田旺遺址 | 中國古車博物館 | 顏文姜祠 | 齊景公殉馬坑 |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 | 聊齋園 | 蒲松齡故居 | 匯龍橋 | 於陵故城 | 齊故城 | 逢陵故城 | 昌國故城 | 磁村古瓷窯址 | 臨淄墓群 | 稷山洞石墓群 | 散落古墓 | 辛店乙烯墓地 | 楊寨塔 | 振衣閣 | 碧霞元君行宮 | 四世宮保坊 | 華嚴寺 | 忠勤祠 | 漁洋祠 | 爐神廟 | 青雲寺 | 趙執信故居 | 碑碣墓誌 | 北魏造像 | 姜太公旅遊中心 | 馬踏湖風景區 | 泉河頭風景區 | 淄川遊樂園 | 留仙湖公園 | 梓童山鬼谷洞風景區 | 文峰山公園 | 馬鞍山抗日遺址 | 王漁洋紀念館 | 焦裕祿紀念館 |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 源泉 | 樵嶺前風景區 | 魯山 | 沂源溶洞 | 萌山風景旅遊區 | 博山溶洞 | 聊齋城 | 古車馬博物館 | 博山開元溶洞 | 陶瓷博物館 | 王士禎紀念館 | 周村大街 | 淄川奎盛園風景區 | 玉黛湖莊園 | 觀狐園 | 原山泰山行宮 | 淄博市博物館 | 蒲松齡書館 | 沂源九天洞景區 | 周村大染坊 |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 管仲紀念館 | 淄博魁聖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