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骨

顎骨

顎骨指下巴上面的骨頭。可分為上顎骨和下顎骨,上顎骨及蝶骨間有一裂縫稱眶下裂,下顎骨及髁狀突和顳骨的下顎窩及關節結節形成關節,稱為顳顎關節(可動)。

基本信息

(圖)顎骨顎骨指下巴上面的骨頭。可分為上顎骨和下顎骨,上顎骨及蝶骨間有一裂縫稱眶下裂,下顎骨 及髁狀突和顳骨的下顎窩及關節結節形成關節,稱為顳顎關節(可動)。

簡介

顎骨:(ègǔ)
鄂骨
解釋:下巴上面的骨頭
上顎骨上顎骨及蝶骨間有一裂縫稱眶下裂
下顎骨(1)髁狀突和顳骨的下顎窩及關節結節形成關節,稱為顳顎關節(可動)。
【名詞】
動物的頜的俗稱。骨名〖jaw〗。如:上顎;下顎
齶。分隔口腔鼻腔的組織〖palate〗。
顎骨(生理學名詞。俗稱腮幫骨。人有下顎骨及上顎骨)

250萬年前人類顎骨化石

1993年10月下旬,德國、美國和馬拉威的古生物學家,在東非馬拉威湖西岸附近發現一塊250萬年以前的人類顎骨化石。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這塊顎骨化石是已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它屬於一個鮮為人知的人類分支——魯道爾芬西斯人。科學家認為,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是魯道爾芬西斯人,而不是原先認為的會製造工具的能人。因此,這一發現有可能會導致人類進化史的修改。英國利物浦大學的人體學教授伯納-伍德說,魯道爾芬西斯人的牙齒寬而平,這表明他們是以穀物、堅果、水果和蔬菜為生的。他們可能擁有自己的社會組織,與黑猩猩相似。參與這一發現的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里德曼-施倫克和同事們認為,他們的發現為如下的看法提供了佐證:早期人類源於東非,但在上新世末期氣候條件適宜時,人類的祖先包括動物在內曾進行過大規模的遷徙,從東非移到南部非洲。這次發現顎骨化石的地點離北方的衣索比亞和南部非洲曾經發現過人類化石的地區相距大約2400公里,而這裡以前還未發現過人類化石。因此這一發現從地理學上看為南北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380萬年前的顎骨

在非洲衣索比亞的偏遠地區發現的顎骨,有望填補兩代早期人類進化的缺環。這塊顎骨和發現的其他化石,大約形成於380萬年前到350萬年前。正好是南方古猿湖畔種(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大約生活在420萬年前~390萬年前)進化為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大約生活在360萬年前~300萬年前)的年代。考古學家希望,此次發現的骨骼化石能夠彌補這兩代之間的進化缺環

1000萬年前新種巨猿顎骨

新浪科技訊 台北時間11月13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了一塊距今1000萬年之久的顎骨,他們相信,這塊齶骨屬於一種新的巨猿種群,它們與大猩猩、黑猩猩和人類最後的共同祖先存在血緣關係。
這塊齶骨是在肯亞納卡里地區的火山泥流沉積物中發現的,一同發現的還有11顆牙齒。檢測結果顯示,這種大猿的個頭應該在雌性大猩猩和雌性猩猩之間,主要以堅果、種子和水果為食。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牙齒上覆蓋著厚厚的牙釉質,齒冠較低並且寬大,說明這種猿的飲食中含有相當多數量的硬食物,例如堅果、種子和水果。這種大猿可能是在大猩猩、黑猩猩和人類分離之前出現的。”
研究人員指出,現在還很難確定這種新物種Nakalipithecus nakayamai的外貌特徵。他們只發現了一些顎的碎片和牙齒,希望能夠在未來的研究中發現身體的其它部分。他們計畫在2008年重返發現地,希望能夠找到鼻子以下的骨骼,研究人員可以從中了解這種動物的行動方式。
刊登在最新一期《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一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為猿到人的進化可能完全是在非洲進行的這一理論提供了證據。此次發現之前,科學家在非洲發現的距今700-1300萬年前的化石證據可謂少得可憐,一些專家開始懷疑,最後的共同祖先曾離開非洲前往歐亞,隨後又返回故土。
但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說明非洲大猿和人類的祖先可能是在非洲進化的。現在,研究人員在非洲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候選者。他們不需要認為共同祖先是從歐亞大陸返回非洲的。在研究人員看來,共同祖先可能是在中新世的非洲出現的,它們由猿進化而來。
中新世的時間跨度是從2303萬年前到533萬年前,一些猿離開非洲並移居到歐亞大陸。它們隨後在東南亞進化成猩猩。現在的猩猩應該就是從離開非洲的猿進化而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