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

頭伏餃子

頭伏餃子是一款美味菜譜,主要原料有豬肉等。

基本信息

名稱來源

顧客選購餃子中顧客選購餃子中

伏日宜吃麵,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伏里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乾、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食物起源

超市熱購現場超市熱購現場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

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熱銷現場

頭伏餃子頭伏餃子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7月14日是進伏首日,各類水餃成了超市的主打品,銷量比平日增加三四成。
華潤萬家超市在原有基礎上又騰出兩個冰櫃銷售水餃。據銷售人員介紹,平日水餃的銷售量並不大,購買者通常是學生和年輕人,而昨天來買水餃的市民比平日增加了四成左右。家樂福超市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預計水餃銷量比平日增加三成以上。

以餃子為特色的大大小小餐館生意火爆。中午,在西四的老字號惠豐餃子樓里,上下兩層坐滿了顧客, 還有不少市民正在排隊領號。“知道今天是頭伏,特地來吃餃子,我們都是等了1個多小時才吃上的。”顧客宋先生稱。一位來京旅遊的美國老頭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終於吃上了蝦仁餡的餃子,“味道很好”,這位老外稱,他是“碰巧趕上頭伏,能吃上餃子很幸運”。
店裡張經理介紹,從10時開始,就陸續有客人來吃餃子了,中午時顧客越來越多,其他分店的人也派來幫忙加班加點包餃子,依然還是忙不過來。據最後的初步統計,昨天惠豐餃子樓已賣出了1900餘盤餃子,銷量是平時的4倍多。
同時,家樂福、物美、超市發等賣場裡,袋裝速凍水餃也受到“青睞”。市民石女士表示,包餃子費事,又不願去餐館排隊,索性買了經濟實惠的速凍餃子,討個“頭伏”的彩頭。家樂福、物美方面均表示,昨天袋裝水餃銷量增長了30%-40%。家樂福超市里售賣的茴香、韭菜等適合做餃子餡的蔬菜也暢銷,比平時多賣了1倍。

食療價值

頭伏餃子頭伏餃子

相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回到家後,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藥的病人。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各國餃子

頭伏餃子頭伏餃子

俄羅斯餃子:俄羅斯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蔔、雞蛋、蔥頭、鹽和味素等,但他們還在餃子餡中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大,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頭熬成的清湯。不過,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才是第二道菜
印度餃子:用料、作法與俄羅斯餃子近似,只是個頭還要大,但不是煮著吃,而是烤著吃。
墨西哥餃子:他們用洋蔥、牛肉、番茄、荷蘭芹菜做餡,餃子皮不是擀的,而是用手壓成長方形。包好的餃子不是用清水煮,而是放入用番茄、辣椒、洋蔥煮好的調味湯里煮,吃罷餃子再喝湯。
朝鮮餃子:以牛肉為餡,並特別喜歡在牛肉餡里加上大量辣椒,包的餃子是半月形站著的。
越南餃子:以魚肉為餡,在餡里加大量的橙皮、豬肉、雞蛋,包的餃子卻與朝鮮的餃子相反,一個個仰面朝天躺著。
義大利餃子:餡與中國的大異,乾酪、洋蔥、蛋黃是主料,有時也加一些菠菜、牛肉;另外還有一種以雞肉、乾酪作主料,主要調料有黃油、洋蔥、檸檬皮、肉豆蔻等。他們包餃子是把面壓成一長條,一勺勺放好餡,在面的邊緣沾上水,再用同樣的一條面片合在一起壓好,然後用刀一一切開。煮餃子的方法與中國人一樣。

匈牙利餃子:是用果醬做餡,連李子、杏、烏梅也醃製做餡。他們用來包餃子的面都要加兩倍於麵粉的土豆泥,還要加上許多豬油、雞蛋、糖和鹽,吃時還要裹上炸好的麵包茸。

有關故事

頭伏餃子頭伏餃子

黃胄的餃子帖
中國有句俗話叫“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從前一句可以看出在漫長的歲月里,餃子這種今天看來普普通通的北方麵食,過去竟是中國百姓最想往的美食。在20多年前的“文革”歲月里,人民生活極度貧困,買什麼都憑票,平時要想吃頓餃子,還真算奢侈。
1975年春節,付克夫婦拿著韭菜,前往北京羊坊店軍博宿舍黃胄的家中。黃胄為這2斤韭菜還專門拿出了保存多年的一瓶茅台酒,算是美酒配美食吧。兩家人吃著韭菜餡餃子,喝著餃子酒,過了一個在那個年代十分豐盛的大年初一。

臨別之際,黃胄感嘆地說,什麼時候,冬天能隨便吃上韭菜餡的餃子啊。恰在此時,收音機里傳來“今年春節市場供應格外豐富,各種蔬菜琳琅滿目,雞鴨魚肉應有盡有……”
一個大畫家、一個副部長,在冬天吃韭菜餃子尚且不易,何況一般的平民百姓。“餃子帖”真實地記錄了這件事,堪稱珍貴的歷史文物。
一個餃子要了命?大軍閥吳佩孚離奇死亡之謎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漢族,山東蓬萊北溝吳家村人。吳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1939年,身體健壯的吳佩孚意外地被一塊摻在餃子餡兒里的骨碴硌傷了牙,幾天后,腮部紅腫,疼痛難耐。於是,華北偽政權的軍事首領齊燮元和一位擔當特務機關長的少將帶日本軍醫處長、護士急匆匆趕來,對他進行了治療,是為1939年12月4日。從突患牙病到蹊蹺辭世,只有短短的10天。

影視作品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

電影《三更2之餃子

劇情介紹

為了留住青春,回復艷麗,女人不惜代價,吃盡苦頭。過氣女星艾菁菁,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妖一般的媚姨,吞下她神秘的嬰胎餃子,為的不止是自己的容貌,而是要挽回一生最大事業--留住富豪丈夫的愛。歷練世情的媚姨親手炮製粉紅餃子,有口皆碑 ……

影片介紹

Applause Pictures繼《三更》系列大獲好評後,再次集合亞洲三地的電影力量開拍《三更2》,香港部分《餃子》更集合了五位國際知名的出色香港製作人及創作人:陳可辛、陳果、杜可風、奚仲文、李碧華作幕後策動,再與日韓兩部作品一較高下。陳果由獨立電影再度回歸主流大製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