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紫菀

須彌紫菀

須彌紫菀(Aster himalaicus C. B. Clarke),菊科,紫菀屬植物的一種。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須彌紫菀須彌紫菀

種中文名:須彌紫菀
海拔:3600-4800
命名來源:[Comp,Ind.:42.1876]
中國植物志:74:220
系中文名:怒江系
系拉丁名:Ser.SalwinensesLing
組中文名:山菀組
組拉丁名:Sect.AlpigeniaBenth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被枯葉殘片。莖下部彎曲,從蓮座狀葉叢的基部斜升,高8—25厘米,細或稍粗壯,被開展的長毛,全部或上部有具柄的腺毛。蓮座狀葉倒卵形,倒披針形或寬橢圓形,長2—3.5厘米或達4.5厘米,寬1—2.5厘米,下部漸狹成具寬翅的柄,全緣或有1—2對小尖頭狀齒,頂端圓形或急尖,有小尖頭;莖基部葉在花期枯萎,下部葉倒卵圓形、長圓形,稀近披針形,長1.5—3.5厘米(或更長,據Grierson),寬0.5—1.2厘米,基部稍狹,半抱莖,全緣或有齒,上部葉接近花序;全部葉質薄,兩面或下面沿脈及邊緣有開展的長毛,且有腺,中脈及離基三出脈在下面凸起。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4—4.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5—2厘米,長1.1—1.3厘米,常超過花盤;總苞片2層,長圓披針形,長達12毫米,寬2.5—3.5毫米,尖或漸尖,草質,或帶紫色,外層全部或基部和沿脈被長毛,有腺,內層上部被毛或近無毛。舌狀花50一70個,管部長1.5—2毫米,舌片藍紫色,長13—17毫米,寬1.5—2毫米。管狀花紫褐色或黃色,長6—8毫米,管部長2毫米,有短毛,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冠毛白色,長5.5毫米,有不等長的微糙毛,有時有少數短毛或膜片。瘦果倒卵圓形,扁,褐色,長2.5—3毫米,有2肋,被絹毛,上部有腺。花期7—8月。

生存環境

生於高山草甸針葉林下。海拔3600---4800米。

本種提示

此植物的花莖與蓮座狀葉叢簇生,且似從後者的基部側生與怒江紫菀(A.Salwin·ensisOnno)及匍生紫菀(A.StracheyiHook.F.)等相似,但莖、葉及總苞片被長毛及腺,冠毛白色,不難區別。寬苞紫菀(A.1atibracteaiusFranch.)及線舌紫菀(A.BietiiFranch.)與此種的外形稍近似,但舌狀花、冠毛等的特徵都與此種不同。上述的西藏波密標本有全緣且較發育的莖下部葉,但與雲南、四川的植物無基本區別。產於尼泊爾、錫金及不丹的A.HeliopsisGriers.(1964)以心形的基部葉,較多且較狹的總苞片和淺褐色冠毛與本種區別,該種也可能見於中國西藏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