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讀音
【漢字】裂【拼音】liě liè
部首筆畫
部首:衣,部外筆畫:6,總筆畫:12裂(黃仲金書刻)
編碼信息
五筆86&98:GQJE倉頡:MNYHV
基本字義
●裂liè
破開,開了縫(fèng):~開。~紋。~縫。~痕。~變(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其他原子核,並放出中子的過程)。~隙。~罅(裂縫)。分~。破~。決~。割~。扯~。
其它字義
裂liěㄌㄧㄝˇ
物體的兩部分向兩旁分開:~著懷。
裂巴liěba
[bread]〈方〉∶麵包
基本詞義
裂liè
〈名〉
(1)(會意。從衣,從列,列亦聲。本義:裁剪後的絲綢殘餘)
(2)同本義[oddbitsofcloth]
裂,繒余也。——《說文》
垂帶而厲(裂)。——《詩·小雅·都人士》
紀裂繻,公谷以履為之。——《左傳·隱公二年》
(3)又如:裂繻(漢制,裂繒帛為符信,憑以出入關隘)
(4)裂縫[chink;crack]。如:破裂(出現裂縫)
(5)兩相鄰部分連線處形成的線或溝;常指裂開而成的線[suture]。如:豆的腹裂。
詞性變化
裂liè〈動〉
(1)裁剪;扯裂[cutintoparts;cut;clip]
裂,裁也。——《廣雅》
裂裳帛而與之。——《左傳》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嬌兒惡臥踏里裂。——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聲如裂帛。——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又如:裂帛(撕裂布帛;裁剪布帛作為書信);裂素(裁剪白絹以繪畫作文);裂破(撕壞);裂裳(撕裂衣裳)
(3)割,分[divide]
裂,分也。——《廣雅》
裂地而封之。——《莊子》
(4)又如:裂土(割據土地);裂石流雲(裂開山石,震動雲霄。形容聲音高昂響亮);裂土(給有功之臣分封土地);裂餅(分餅。亦指把所愛之物分賜他人);裂地(劃分土地);裂拆(分裂,裂開)
(5)分裂;裂開[split;breakup]
衣裳綻裂。——《禮記·內則》
道術將為天下裂。——《莊子·天下》。注:“分離也。”
目眥盡裂。——《史記·項羽本記》
四極廢,九州裂。——《淮南子》
馬首裂。——明·魏禧《大鐵椎傳》
股落腹裂。——《聊齋志異·促織》
(6)又如:分裂(整體的事物分開);爆裂(突然破裂);裂眼(形容極其憤怒的樣子);裂膚(皮膚凍裂。形容嚴寒的樣子);裂冠毀冕(碎裂其冠,毀壞其冕。比喻絕意仕進);裂冕掛冠(比喻拋棄冠晚,不再為官;掛冠求去,致仕歸隱);裂地(地面坼裂;使地面開裂);裂眥(裂眥。因發怒而眼睛睜得極大,眼眶似乎要裂開。形容極其忿怒的神態);裂絕(破壞斷絕);烈敝(破裂損壞)
(7)另見liě
常用詞組
裂唇lièchún[harelip;cleftlip]先天性畸形,上唇直著裂開。也叫“兔唇”。
裂縫lièfèng
[rift;crevice;crack]一條細長的開口,細隙縫。
裂谷liègǔ
[riftvalley]地殼運動中,在兩條斷裂地帶之間形成的凹狀谷地,其底部平坦,兩壁平直或呈階梯狀。
裂果lièguǒ
[dehiscentfruit]一種乾果,果皮在果實成熟後裂開,如角果、蒴果等。
裂痕lièhén
[rift;crack;fissure]小裂縫。比喻感情破裂。
裂開lièkāi
[break;splitopen;rend]因或似因撕裂、分裂或破裂而分開。
袋子裂開了,白糖漏了出來。
裂口,裂口兒lièkǒu,lièkǒur
(1)[breach;gap;split]∶裂開口兒。
手凍得裂口。
(2)[vent][地]∶火山口
裂理lièlǐ
[rift]最易劈裂的方向;尤指花崗岩的裂理——特為採石工所常用。
裂片lièpiàn
(1)[splinter]∶一種細薄的、常呈鋸齒狀的或針狀的劈裂的碎片。
(2)[bothridium]∶從四葉目絛蟲頭部生出之物,用作吸附器官。
(3)[lobe]∶植物器官的裂片或圓裂片
葉的裂片
(4)[valve]∶開裂的囊或莢分裂成的若干片之一
裂紋lièwén
(1)[crackonthesurface]∶細小的裂縫
一個滿是裂紋的瓷瓶
(2)[wrinkleontheskin]∶皮膚上的裂隙
裂璺lièwèn
[crack;signthatsth.willsplitopen]器物上的裂紋
裂隙lièxì
[crack;crevice;fracture]裂開的縫兒
裂罅lièxià
[rift;crevice;fissure]破裂之縫隙
裂牙lièyá
[schizodont]一個多核的營養子,它分節而成裂殖子
裂殖菌lièzhíjūn
[schizomycete]用分裂方法繁殖的菌
大多數細菌都是裂殖菌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裂·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櫱切【韻會】力辥切,$音列。【說文】繒餘。【徐曰】裁剪之餘也。 又【廣韻】襞裂,破也。【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 又滅裂。【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 又【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禮·內則注】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為一字。 又人名。【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說文】作皸。
考證:〔【左傳·隱二年】紀子帛名裂繻。〕 謹按左傳無此文。改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卷八】【衣部】裂
繒餘也。從衣۱聲。良辥切
漢英互譯
裂crack rend sp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