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頂葉癲癇通常的特點是簡單部分發作和繼發性發作。發作時具有很多的感覺症狀,如麻辣感和觸電感,最常受累的部位在皮質代表區,可能出現舌蠕動、舌發僵或發涼,面部感覺現象可出現於兩側。偶然可發生腹腔下沉感、阻塞感或噁心,少數情況下可出現疼痛。主側頂葉發作可引起各種感受性或傳導性語言障礙,非主側頂葉發作可見有多變的視幻覺,如變形扭曲、變短和變長等。另外還可見到感覺症狀,如 麻木、身體一部分的缺失感等。臨床表現
頂葉 癲癇發作時具有很多的感覺症狀,如麻辣感和觸電感,最常受累的部位在皮質代表區,可能出現舌蠕動、舌發僵或發涼,面部感覺現象可出現於兩側。偶然可發生腹腔下沉感、阻塞感或噁心,少數情況下可出現疼痛。主側頂葉發作可引起各種感受性或傳導性語言障礙,非主側頂葉發作可見有多變的視幻覺,如變形扭曲、變短和變長等。另外還可見到感覺症狀,如麻木、身體一部分的缺失感等。頂葉癲癇視覺現象可出現多變的幻覺,如變形扭曲、變短、變長均可出現,這是非主側半球放電時最常見的現象。陰性表現為麻木,身體一部分感覺缺失,或對身體的一部分或半身存在無知,即軀體不識症;也可以出現幻多肢症,在非主側半球受累是容易如此。
頂葉癲癇通常為簡單部分感覺性發作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感覺症狀多為刺痛、發麻,可局限,也可作乍克森擴展。可有舌頭髮冷或發僵,如涉及面部感覺則可為雙側。左側頂葉受累可發生感覺性語言障礙;右側受累則可能出現半身失認,下頂葉受累多發生嚴重眩暈與空間定向障礙。
可能出現舌蠕動、舌發硬、舌發涼的感覺。面部感覺現象可出現在兩側,偶可發生腹部下沉感、阻塞感或噁心。這在頂葉下部和外側部受累時特別常見。在少數情況下可出現疼痛,呈表淺燒灼樣感。或呈邊界不清非常嚴重的疼痛感覺。
原因
頂葉癲癇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症狀性1)原發性:伴頂葉誘發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認為很可能是兒童良性中央回癲癇的變異型。
2)症狀性:最常見的 原因是占位性病變,頂葉起始的發作63%與腫瘤有關,最常見的是星形細胞瘤,其次為腦膜瘤,少突膠質細胞瘤,血管瘤和轉移癌,其他為產傷、炎症後疤痕、 腦血管病,另有20%原因不明。
臨床症狀
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一 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 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二 失神發作(小發作)
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 肌陣攣或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三 單純部分性發作
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範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四 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
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五 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
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 心血管性發作。
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 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影響因素
經譜系、雙生子及腦電圖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充分證明原發性癲癇有遺傳性,有的是單基因遺傳,有的是多基因遺傳,但不一定都有臨床發作。晚近認為外傷、感染、中毒後引發的癲癇可能也有遺傳因素參與。年齡因素
年齡對癲癇(俗稱羊癲瘋)的發病率、發作類型、病因和預後均有影響。癲癇的初發年齡60%~80%在20歲以前。新生兒正常呈移動性部分性發作,6個月到5歲熱性驚厥多見。兒童良性中央-顳棘波灶癲癇多在4~10歲開始,青春期後自愈。成年期多為部分性發作或繼發性全身性發作。病因方面,嬰兒期首次發作者多為腦器質性特別是圍產前期疾病,其後至20歲以前開始發作者常為原發性者,青年至成年則顱腦外傷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後顱腦腫瘤為多,老年者以腦血管病占首位。覺醒因素
有些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患者多在晨醒後及傍晚時發作,稱覺醒癲癇;有的則多在睡入後和覺醒前發作,稱睡眠癲癇;覺醒及睡眠時均有發作者稱不定期癲癇。後者多為症狀性癲癇。嬰兒痙亦常在入睡前和睡醒後發作,失神發作多為覺醒期發作。晚上發作要注意不要睡在較高的床上,防止從床上摔下受傷。內分泌因素
性腺功能改變對癲癇有一定影響。全身強直-陣發攣性發作及部分性發作常在月經初潮期發病,有的在經前或經期發作加頻或加劇。少數僅在經前期或經期中發作者稱經期性癲癇。妊娠可使癲癇發作次數增加,症狀加重,或僅在妊娠期發作。後者稱妊娠癲癇。誘發因素
1.發熱、過量飲水、過度換氣、飲酒、缺眠、驚嚇、刺激、過勞和飢餓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某些藥物如美解眠、丙咪嗪、戊四氮或突然撤除抗癇藥物,亦可導致癲癇發作。2.感覺因素:某些患者對某些特定的感覺如視、聽、嗅、味、前庭、軀體覺等較為敏感,當受刺激時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稱反射性癲癇。
3.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強烈情感活動、精神激動、受驚、計算、弈棋、玩牌等時可促癲癇發作,稱精神反射性癲癇。
治療方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對癲癇病早有認識。《 黃帝內經》中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中醫治療癲癇由來已經,癲癇在發作期,首先要急則治標,控制其發作,儘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狀態,宜以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為治法,選治療效快而作用強的,採用不同的治療途徑。 李艷芬指出,在休止期或緩解期,病情趨於緩和,此時則以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認真細緻地辨證,認清其病位、病性,分別予以治之,整體上以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治法,除其痰、風之源,以治其本,防止本病的復發。同時根據臨床綜合表現辨證論治,邪實者,以攻邪為主;有虛象者,予以扶正。攻邪常用熄風、瀉火、活血、滌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養心、補益等法。但有邪實而正虛,在攻邪的同時,要兼顧扶正,在正虛的同時兼有外邪,則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達到扶正鎮癇的最終目的[ 扶正鎮癇療法]。頂葉癲癇西醫治療方法
常用藥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撲米酮等單獨或聯合使用,當藥物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治療。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說明頂葉癲癇對抗癲癇藥物的療效是否與起始於其他腦葉的癲癇存在差異。
手術治療可以行病灶切除術,手術治療可以行病灶切除術,致癇區多灶性軟膜下橫切術或兩者之結合。灶性軟膜下橫切術或兩者之結合。
注意事項
1.禁忌煙,酒,茶,咖啡,朱古力,可口可樂等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食物及飲品。2.少看電視(尤其是驚險,恐懼,刺激,悲傷的影視節目)不下象棋,不打手機,撲克,麻將,電腦,電子遊戲機。
3.禁止高空作業,即使車輛,操作轉動的機器及經常接觸水,火,電等。
4.不要過於勞累,激動,生氣,注意休息。
5.不能驟減活停服抗病藥,以免引起癲癇持續狀態。
6.克服自卑感及恐懼心理,避免疲勞緊張等情緒刺激。
7.加強體質鍛鍊,起居有規律,禁忌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8.嚴禁開車游泳,夜間獨自外出等活動,如有發作預兆,應當立即臥倒,避免跌傷。
飲食調理
1、某些礦物質對部分患者有幫助,鎂(大量存在於全麥麵粉、小米、無花果、肉、魚、堅果和豆類中);鋅(存在於肉、家畜內臟、麥芽、堅果、蟹、牡蠣和小扁豆中)和鈣(鈣食品)(主要存在於牛奶和乳製品中)中幫助某些人預防驚厥。2、混合色拉和生的水果(水果食品)可減低發病的次數和程度。
3、應吃家常便飯,而且食品應多樣化,米飯、麵食、肥肉、瘦肉、雞蛋、牛奶、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魚、蝦等都要吃。
4、癲癇的初起多屬實證,身體壯實者,或屬風痰壅盛者,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多食米麵、蔬菜。
5、病症屬虛或體質虛弱者,應偏於滋補肝腎、健脾助運、益氣血之食品。可多吃瘦豬肉、豬心、豬肝、動物腦、桂圓肉、蓮子、枸杞等。
6、可多食潤腸道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胡桃、杏仁、菠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