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韜奮是他後來主編《生活》周刊時所用的筆名。他曾對好友說:“韜是韜光養晦的韜,奮是奮鬥的奮。一面要韜光養晦,一面要奮鬥。”他之所以選用這個筆名,意在自勉延志,“這就是他改名的意義。”1895年11月5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鄒韜奮生於福建永安一個日趨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鄒舒予,號曉村,曾考中前清拔貢,先後做過福建永安、長樂知縣,官至延平知府。父親鄒國珍,號庸倩。母親浙江海寧查氏,系當地一大家族之後,15歲出嫁至鄒家。生育三男三女,鄒韜奮居長。
1900年,鄒韜奮的祖父年老告退,父親帶著家眷在福州市做候補官。此時鄒家家道已趨沒落,生活拮据。作為長子,鄒韜奮從小便領略了生活的艱辛與困苦。1944年7月24日,鄒韜奮帶著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眷戀和深情,離開了親人,離開了他心愛的新聞出版工作,離開了他畢生致力從事的偉大的愛國民主事業。享年48歲。
基本概況

該館設有故居和輔助陳列兩部分。故居系鄒韜奮在30年代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959年5月26日被定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按原狀布置,展出實物絕大部分是原物。輔助陳列部分以圖片、實物和文字說明,反映了鄒韜奮的生平和思想發展。並陳列了國家領導人的題詞。2003年1月,紀念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對學生團體參觀免費,學生個人參觀半票,同時為青少年舉行18歲成人、入隊、入團儀式等活動免費提供場地和幫助。
館內藏品

紀念館館額為沈鈞儒先生所書,內陳列鄒韜奮先生許多手稿、著作及領 導人題詞等珍貴的文物。歷年來由該館編輯或合編出版的書刊有《韜奮的道路》、《韜奮畫傳》、《韜奮手跡》,還有《患難餘生記》、《大眾生活》、《新生》、《永生》、《生活日報》、《生活星期刊》等影印本。
建築風格
韜奮紀念館位於上海市重慶南路205弄53、54號,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原為韜奮故居。1956年,中央文化部批准在此建立韜奮紀念館,1958年11月5日正式開放。1959年5月26日被定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月,紀念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韜奮紀念館占地面積28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包括韜奮故居和韜奮生平事跡陳列兩個部分。目前,重慶南路205弄53號作為輔助陳列室,主要介紹韜奮生平事跡。生平事跡陳列則分8個部分介紹鄒韜奮同志革命的一生。重慶南路205弄54號則是修葺後的韜奮故居,故居仍保持著20世紀30年代韜奮一家居住的原貌,所陳列的都是鄒韜奮生前用過的原物。右面壁爐上方掛著大幅的韜奮母親的照片,左右兩邊有兩隻配有風景畫的鏡框;左面壁爐上方掛著妻子沈粹縝的一幅刺繡(她原為刺繡專家)。陽光從南牆中間的落地長窗射入,顯得格外暖和,似在等待遠去的韜奮歸來。
韜奮故居二樓是臥室,沒有華麗的陳設,房中的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簡樸的布置,卻營造出了家庭的溫馨。四周牆上掛著韜奮和夫人及孩子們的相片(韜奮夫人沈粹縝、長子鄒嘉驊、次子鄒嘉騮、小女鄒嘉驪),天真可愛的孩子是韜奮生活中的最大快樂。面龐清秀、聰明賢惠的夫人沈粹縝曾有力地支持了韜奮戰鬥的一生。
人文價值

在鄒韜奮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為了紀念這位我國近現代史上傑出的愛國者和共產主義戰士,繼承和發揚韜奮精神,10月27日,上海市老新聞工作者協會盧灣分會的21名老同志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韜奮紀念館,重溫鄒韜奮同志的光輝一生。
曾獲上海市首屆韜奮新聞獎的《解放日報》老編輯陳增生已是第四次來紀念館了,他說:“韜奮同志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典範,他抗日愛國的熱情深深感動了我,每參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