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1)shè
扳指在古代名韘,射決也,在商代便已經出現,是射手用來扣住弓弦射殺獵物的工具。
中國傳統扣弦開弓法不同於歐洲那種以食指和中指拉弦的方式,而是以戴上韘(扳指)拇指拉開弓弦,包括後來的蒙古族、滿族,也都是這種開弓法,射箭時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扣住弦弓。
韘又稱為“決”。傳統的漢族韘與滿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的韘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一般為圓柱體,
圖為先秦“韘”(決)的實物:
(2)xiè
古通“渫”,疏浚。
另外,在玄色的小說《啞舍》中還曾出現過虎骨韘。
康熙字典
【戌集中】【韋部】韘·康熙筆畫:18·部外筆畫: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涉切,音攝。《說文》射決也,所以鉤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玉篇》指沓也。《詩·衞風》童子佩韘。《傳》韘,玦也。能射御則帶韘。《箋》韘之言沓,所以彄沓手指。《集韻》或作弽。
又《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音燮。《廣韻》韘韝,射具。又《集韻》韘,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