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虺紋韘

玉虺紋韘

玉虺紋韘這件滿布紋飾的玉韘,是春秋時期之珍品。 玉韘玉俗稱“扳指”,圓筒狀,可套拇指,初為射箭時鉤弦的用具,後專為佩帶。早期見於商代,至漢代逐漸變成一種佩飾,失去了一種實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現仿漢的形玉佩,形制略異,裝飾亦有很大不同。

玉虺
春秋
尺寸:高2cm 長4.2cm 寬3.1cm 孔徑2.3cm
說明:玉料沁成雞骨白色。外緣有繩紋,圍繞淺浮雕的蟠虺紋。
韘,也稱搬指,原為實用品,殷商已開始出現。商代玉韘紋飾簡練,從婦好墓出土和傳世品看,均飾獸面紋並有一較深的勾弦用的橫凹槽。
春秋戰國的玉韘則紋飾繁縟,從出土情況看,韘的位置一般放在人骨架的手部,似仍有實用性。及至兩漢和魏晉時,玉韘已演變為扁平鏤雕器,成為非實用的佩飾。這件滿布紋飾的玉韘,是春秋時期之珍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