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要做“磕餑餑”,都要用到模具“面磕子”,膠南地區又叫“餑餑磕子”,這種專用模子是用梨木和蘋果木料雕刻出來的,花紋圖案有蓮蓬、魚、桃、蟬、獅、猴等各種造型,使用時把和好的白面放入刻有花紋圖案的(磕子)裡面,磕出來,然後上鍋蒸,有的烙烤,也有的油炸等,最後用胭脂品色點染而成。在70年代時,曾經出現過塑膠磕子,但很快被淘汰了,是因為這種磕子容易變形,老百姓不喜歡用。用磕子製作出來的麵食,不但美觀生動,而且香甜可口。膠東的蒸餑餑、磕餑餑、年饃、花饃、禮饃花樣繁多,非常漂亮。使膠東的餑餑成為中華傳統藝術品。
膠東人做麵食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用上俗稱“磕子”的模具,做出來的麵食近似於浮雕藝術。膠東地區有用面食祭海的習俗,漁婦們在餑餑上做上魚、蝦、蟹、貝、花卉或雞、燕等動、植物麵塑,形象逼真,造型美觀,使人樂於觀賞,不忍心吃掉。有的餑餑還象“抽象派”,用“回”字型、“壽”字型的不同組合表達了吉祥、福壽的祝願,因而頗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巧節”,膠東人都要“磕巧果”紀念牛郎織女天河相會。在一塊30多厘米長的果木立方料中,有一串七個模子,每個模子直徑約2.5厘米,不同的七種圖案,小巧玲瓏。裝好面磕出來,在鍋里乾烙,出鍋後串成別致的“項鍊”掛在孩子的脖子上,既好吃又好看。據說吃過七果能使人尤其是女孩心靈手巧。
不同節日,選擇不同題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種類很多,常在一塊長約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紋,形成一套。
蓮子模。用於結婚、壽誕、年節宴會,在這種宴會上常以蓮子為食品,取連生貴子,多福多壽,蓮開並蒂等吉祥寓意。
巧花模。用於七夕節日,紀念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這個故事既有歌頌愛情堅貞,又有歌頌男耕女織、勤勞智慧的意思。
壽桃與火食模。這是比較普通的麵食模,多取壽桃、石榴、佛手等外形,中間有福、壽等文字,周邊置八卦、八寶或萬字、回文等圖案。
有一種“餑餑磕子”很深,磕出來的麵食,就是一個圓凸餑餑,圖案是細巧的花瓣捧著一個喜字,辦喜事時,做成許許多多,略加點染,省得滿筐滿簍,卻有豐盈而有喜氣洋洋的效果
膠東的民俗專家考證:“早期民間的原始磕子,是工匠用泥土雕後通過民窯燒出來的,是黑灰色土陶製品。”尤其是膠東的燒餅磕子最有代表性,現已失傳。現在看這些民間用的“餑餑磕子”,除實用之外還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極有特色的收藏品。
在萊州也有一種滑石面模有很高的藝術性。
做傳統的面磕子要經過1,選料,原料不能太小,近幾年果木已經越來越少,已成為稀缺資源。
2,下料,要按照要做的模具的形狀和深度將果木切割成小塊備用。
3,蒸煮,為使木料不開裂,新料都要經過高溫蒸煮使其不變形,處理好的木料幾十年都不會變形開裂,但是木料蒸過,做成模具後要格外小心,不能放太陽下曬,也不能放乾燥通風處,否則有可能會出現裂紋。 要放陰暗潮濕的地方一斷時間等水分乾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放心的使用了。
4,造型,要根據要做的形狀圖案將木料做成大體的樣子,然後用工具將木料掏成想要的形狀。
5,雕刻,用傳統的工具,一下一下手工雕刻成美輪美奐的圖案。最後成為一件可用,可收藏的藝術品。
相關詞條
-
餑餑磕子
餑餑磕子,又稱“磕花”,(“磕”讀 【ka卡】音,三聲,即“卡花”),是一種用來製作麵食的模具。
-
魚磕子饅頭
10壓好的魚磕子。 11做好的魚磕子,蓋上毛巾餳20分鐘。 14蒸好的魚磕子。
簡介 食材 製作步驟 小貼士 -
濰坊安丘花磕子
濰坊安丘花磕子,又叫耍物模子,是一種把木板鏤空後雕刻而成的模具,在喜慶節日如春節、中秋節或娶媳嫁女、老人過生日時用來塞上濕面嗑制出花、鳥、蟲、魚等寓意豐...
基本信息 概述 -
番茄絲瓜鹵子面
番茄絲瓜滷子面是一道美食,口味酸鹹,製作簡單,製作所需時間為廿分鐘,主要材料手擀麵、西紅柿、絲瓜。
簡介 食材明細 製作方法 -
山東萊州面花
萊州面花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民俗藝術。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不同的面花藝術,在黃河流域更為盛行,陝西、青海、甘肅、河南、寧夏、山西、山東、河北等省都有不同...
山東萊州面花 習俗 萊州面花的製作 上樑 -
翡翠面
翡翠麵條的做法是在菠菜長得肥壯的時候,揀大顆的菠菜,摘下葉子洗淨,在開水鍋里焯一下,撈出晾冷。打幾個雞蛋,把蛋清分出,用蛋清和菜泥和面,不必加水。添加蛋...
翡 翠 面的原料 製作步驟 備註 -
餜子
餜子是天津和滄州,山東、東北及豫北一帶人對油條的俗稱,為傳統小吃,用麵粉、鹽、糖、油,在熱油炸至金黃色(屬油炸食品不宜多吃)。相傳起源於宋代,與秦檜有關...
基本概況 歷史典故 分類 生產製作 食用指南 -
天津餜子
餜子(油條),是在天津市最流行、最受民眾喜愛的早點品種。
歷史典故 常見種類 天津人喜歡的早點之一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