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巷
繁華一時的青草巷
曾以木業、茶業、布匹等繁華一時的青草巷,如今,以那小小不到五十公尺的街巷,以及巷口的世界,承傳著漢人的藥草事業,也引領著台灣藥草的走向。 清早,從捷運龍山寺站走出,全台北最蒼老的街巷便浮動於眼前的塵埃中。不經意間就感受到過去數百年里漢人的某一種無序和髒亂,仍然殘留在一些古老建築的角落,或者是那些躑躅的遊民身上。經過熙熙攘攘的寺門,彎入右邊的窄弄就到了青草巷的巷口。與過去一樣,這裡一大早就聚集了攤販,販售著香燭、水果等供奉禮品。人潮亦如過江之鯽,後面的人不斷碰撞過來,根本無法閒逛。但攤販後面,勉強有一個立身的空間,容我有一個稍微的緩慢,仔細的瞄完牆壁上張貼的藥草解說。
閱畢,從狹窄幽暗的巷道再往前,轉個彎,就銜接著西昌街巷。說224巷,老實說,沒幾人知道是哪裡,但它的別號“青草巷”,就不知者幾稀了。 以前就常來這兒走逛,但那時只是當成一個藥材的集散地,可以買到最新鮮的青草藥。這回來,卻是帶著旅遊、甚至隱含著自然觀察的心情而來。原來,青草巷已改頭換面,經過兩年的整修,採光頂棚、石板地坪、仿古鑄燈使得短短的巷子暫時告別了髒亂。 後來,我來到巷口對面地藏王旁邊的福記藥草店。這家新來的藥草店,店前設有青草茶攤,攤位上擺了至少二十來種藥草飲料。據說,這是全台灣賣得最好的藥草飲料店。9:00時我站在店前,約15分鐘內有五個中年人到這兒買飲料,三人買青草茶;一個宿醉的人喝比較貴的蒲公英;另一人喝的是苦茶。
福記的老闆以前在三重開店,但生意始終不好,搬到青草巷來才轉虧為盈。歸究其原因,在台北盆地,大家想買藥草,多半只會想到萬華的青草巷。這種意識始於兩百多年前,萬華開始拓墾,不少閩南人就代代相傳了此一習慣。在被稱為“艋舺”的拓墾初期,萬華就有藥草攤販了。那時盆地多瘴厲之氣,流行疾病多。萬華卻無藥仙仔或是中藥店。青草遂變成最重要的治病秘方。當時賣藥的人多半從近山採藥,或以小船運到此,再以人力車推到龍山寺附近販賣。
為何集中到此?原來,龍山寺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寄託重心。除了來此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外,染患疾病時,往往也希望獲得觀世音菩薩的保佑,獲得神賜予良藥。寺方乃設有藥籤,老百姓擲簽卜卦後,從藥籤獲得指示,就在附近尋找藥草治病。青草藥的攤販自然也集中在寺廟旁。到了日治時代,更有零星的藥鋪出現。台灣解放以後,藥店的數量便達到今日一、二十家的數目了。
其實,青草巷改變的不止是巷弄的乾淨整潔,更大程度的改變,應當是藥草的經營了。儘管巷子裡,那幾家百年的青草店依舊維持銀貨兩訖之簡單的傳統買賣。外面的新興青草店,卻試圖推動社區營造意識,引入新的藥草觀念。 進入224巷內時,我較喜歡看百年藥草老店的店面。在這條矮小的巷弄里,老店鋪外頭或懸掛著早年的藥牌,或店內仍有阿嬤經營時的肖像,也有祖先留傳下來的秘方。他們並未流下文字歷史,但與這些藥草店的老闆聊天,往往能獲得經營藥草的豐富歷史。譬如萬安、四知、德安等老店,他們繼續承襲著祖先口傳、只有少數人知曉的秘方和知識,賣藥草給今人。
巷口外,新來的青草店,多半會有更現代化的思考經營。他們知悉整個社會的脈動,熱情而主動地和購買者溝通。店面前擺青草飲料店即是一種。另外,引領大眾認識藥草,介紹現代養生、流行病理,甚至增添宅配服務等,都是接近大眾的方法。在這兒走久了,我也會注意到藥草在此的四季變化,以及現在流行的有哪些,哪些已經漸漸不再出現。譬如,這幾年抹草和竹柏等特別多了,這是過去較少見到的情形。前者是用來避邪,後者則是觀賞求福的小樹。它們的出現反應了現代人對藥草的需求比以前多元了。
此外,因了交通便捷,許多大陸和海外的藥材種類也出現在藥草店,諸如過手香、山防風、仙鶴靈芝草等,都是現在流行的藥草。而以前一些著名的養生藥草現在因養生補品觀念風行,也變得更為搶手。天仙果、通天草、小本山葡萄等都是著名的補藥。
青草巷巷口,有一間百年的老店——榖鳥軒。最近,店裡也開始以藥膳做為餐飲的主菜。過去,從店裡洗磨石子的女兒牆,可以遠眺大屯山,懷想藥草如何摘採下山。如今高樓阻擋,但仍可俯瞰這條青草巷的西昌街,一條萬華當年最熱鬧的街道。曾經茶業、布匹、木業等繁華一時,現在只剩下青草巷,以那小小不到五十公尺的一條巷子,以及巷口的世界,承傳著漢人的藥草事業,也引領著台灣藥草的走向。青草巷和龍山寺一樣,持續著那垂老的繁華,雖不致唏噓,但難免要人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