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傳說隋朝皇帝楊廣之妹楊蘭英(號稱隋陽公主),她見兄王荒 滛暴政,獨斷專行,天下民不聊生,老百姓對他怨聲載道,公主苦勸楊廣,隋煬帝不但不聽,還斥責妹妹不該吃內扒外,反對自己。
公主一氣之下,策馬而去,不知走了多久,來到這座山上,出家為尼,她建廟宇,廣積善事,深受四周百姓的擁戴,由於隋陽公主的到來,從古至今,無不為此山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公主,在她走過的山,被稱作“娘娘頂”,山下經她所建的廟宇,稱為“清風庵”。
此處背靠青山叢林,山勢巍峨迭嶂,座西向東,一片開闊,背面小河,流淌向東與環河交匯,在東漢時期,被稱為“平陵新市”,是南北兵家商賈必經之地,那時稱作“官道”,俗名改稱為“大新店”,街北常設有“驛館”,專供南來北去的“官客”住宿,東漢名將馬援將軍,因率死於此,曾“草葬城西”,直到今天仍留下古碑,名為“伏波仙鄉”。這裡鄂豫相交,古今交通便利,在青峰寺南三公里之遙曾建一座“白雲寺”。
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30年)道家在這裡改建為“清風觀”,即“清風一吹白雲散”之意,可見這是一塊肥沃的風水寶地。
直至清代,農民起義軍,有一支叫捻軍的隊伍,曾在這一代活動,與清軍對抗,清朝地方政府為了消滅這支隊伍,惟恐“清風觀”窩藏“捻賊”,於是一把大火將廟宇燒毀,一瞬間,廟宇變成廢墟,直到清朝同治年間,(即1863年)四鄉村民再次捐資,重整了廟宇,由於主持的多是僧侶,於是將“清風觀”改為“青峰寺”。
破壞
1943年日本鬼子侵我國土,鬼子兵在大新地區橫衝直闖,燒殺搶掠,整個大新店被籠罩在烏雲恐怖之中,青峰寺也難倖免,一夜之間,被倭賊搶刧一空,僅剩一座古鐘,存留至1958年,在那個“大躍進”年代裡,古鐘被砸碎,扔進了練鐵爐。
據老人們講,古鐘所鑄就的文字,詳細記載了“青峰寺”建廟歷史,由於火紅年代的盲目性,留給我們的只是傳說中的記憶和永久的遺憾。
擴建
自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為發展經濟,開發我鎮旅遊資源,經政府倡導,先後三次由本鎮建築大戶投資,擴建了青峰寺旅遊景點,在原來不到600平方米的基礎上,擴大到18000平方米,使整個寺院景點,具有規劃型發展。
首先將青峰寺外院牌仿,書名為“楚北憇園”即以旅遊與休閒為一體的覽游場所,寺后蒼松翠柏、奇山怪石、潺潺流水、常年不斷,寺後百米之地懸岩峭壁下有一深潭,名為“青龍潭”,水質清沏如油,深不見底,直瀉而下,經青峰寺北擦牆而流。對面“姑嫂寨”,與青峰寺後山巒遙遙相對,好象一對長相斯守的“姊妹山”。
南與象鼻河水庫毗鄰,庫內長年碧波蕩漾,水清魚肥,四季常有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子和垂釣的客人,橫過水庫向左就是青峰寺後院,院內經改建復修後桃李柿杏隨處可見,經人工種植的各類花卉,鮮艷奪目,處處景色宜人,鳥語花香,這裡雖不是名山古剎,卻有別居一格的奇妙佳景,凡是到過寺中的遊客,無不有“人在花中走,身在畫中游”之意境。
更值一提的是經過改建後的青峰寺大院煥然一新。“羅漢堂”、“觀音殿”以及“大雄寶殿”異彩紛呈,雕樑畫棟巧奪天工。右側長廊經我鎮已故民間美術藝人萬振濤先生歷時一年的時間苦心繪製的53尊羅漢圖惟妙惟俏,栩栩如生。
現狀
美中不足的是,許多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如:鍾、鼓樓、大雄寶殿、藏經閣等,還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資源,謹此,鎮政府熱忱歡迎各界仁人雅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將給你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給你帶來豐富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