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泰安靈山寺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華豐鎮境內,距縣城45公里,孤峰獨寺,海拔170米,東西兩面與明山和九頂蟠龍山相望。山下樹木蔥鬱,四季交翠,山上松柏蔽空,雲蒸霞蔚。
靈山寺,唐稱妙峰寺,金改壽峰寺,創建年代不可考。由山陽沿盤路而上,近山頂時,山勢險峻、石級兩側設定鐵欄桿,山上“石佛洞”正對盤路,洞內鐫刻石佛像一尊。
整個寺院呈橢圓形,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49米,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院內碑碣林立,現存有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壽峰寺會記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聖公孔敏圻撰寫碑文。中部為一組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由立體建築大雄正殿、東西兩廡、四角亭式鐘樓、鼓樓和大門組成。後院為玉皇閣,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創建,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石結構拱形建築、上層三開間,灰瓦硬山頂,據鹹豐七年《寧陽縣誌;山川》載“明太祖微時飯於故城張彥中家,經憩於此”。
傳說
千年古剎靈山寺,坐落於寧陽縣華豐鎮境內的靈山,海拔170餘米,孤峰獨峙,陡峭壯麗,奇峰秀出。東與九頂蟠龍山相守,西與簸箕山呼應。悠悠的故城河蜿蜒回抱,滋養著靈山上的一草一木,賦予了靈山千年不絕的生命氣息。極目遠眺,漫山披綠,雲遮霧繞,彩霞紛飛。站在靈山之巔,北瞰汶河,宛如玉帶。
這是一座被無數神奇的傳說和故事緊緊包裹著的山。關於靈山的傳說,令當地老百姓思緒飛揚,心馳神往。最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駕臨靈山的故事。相傳,有一年朱元璋微服私訪時,曾在靈山以北4里許的西故城村老農張彥中家用膳。夜幕降臨,僧侶出身的朱元璋堅持到靈山上造訪,與得道高僧長談至深夜,就寢於寺廟中。自此,寧陽八景中便有了“真龍天子”的光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兗州(時寧陽屬兗州府管轄)知府石九奏、推官矯九高均將“靈山聖跡”列為八景之首。更令人稱奇的是“虎蛇馴伏”和“如來靈光”。相傳宋宣和年間,僧人福謹在山頂結廬造舍,修繕廟宇,施善誦經,而時有流匪草寇上山騷擾擄掠。一日夜間,忽有猛虎與毒蛇齊聚寺廟,巡山鎮守,靈山才保一方清淨。康熙九年(1670年),寺中僧人慾立碑稱頌太平盛世,衍聖公毓圻撰寫碑文,雲“曾於此山親見如來”語。這使得該山更增添幾分神秘與靈氣。
靈山又是一座懲惡揚善的山。在附近村民的心目中,泰山是護身符,靈山是照妖鏡。據當地百姓講:古時候,縣衙里有一位缺德少才、欺世盜名的官吏,此人不僅顛倒黑白、任人唯親,而且壓制賢能、貪贓枉法,可以說是集陰、毒、貪、沾於一身,黑、惡、臭、酸於一體,壞事乾絕,損人無數。有一次,作惡多端的他到靈山上求佛問簽,行至半山腰,忽覺頭暈目眩,雙腿發軟,再也無力向上攀爬,只好半途而廢。回去不久,便鬱鬱而終。此後,百姓口中便有了“良吏不用登泰山,昏官不敢上靈山”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