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architecture of studio根據電影製片生產的需要,進行廠址選擇。廠房規劃及設計的技術。在規劃設計電影製片廠的建築時,既要根據外界環境、交通、供電、給水、排水、地形等條件選擇適當的廠址,又要根據廠內各部門、工序之間的聯繫,合理布局。
環境 近距離的強烈振動噪聲或電波發射,會給電影攝影、錄音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製片廠應該位於城市邊緣或市內最安靜的地區,避免和減少車輛、人聲、廣播等各種干擾,在其附近,尤不應有噪聲較大的工廠。它距離廣播、電視、電訊等發射台及火車站、鐵路線、碼頭、水運航線,應在2公里以上;距離飛機場或航空線,應在5公里以上。
座向 製片廠的外景場地往往十分雜亂,為了使建築在外觀上比較整齊,所以在總體布置上,一般把建築物安排在前面,外景場地安排在後面。在外景場地拍攝時,根據日光方向,常常把攝影機放在南面向北拍攝。為了不把建築物攝入畫面,應把外景場地設在建築物的北面。因此,製片廠應座北朝南。
交通 製片廠不論在創作上或物資供應上,都與市內許多單位有密切而頻繁的聯繫,還需要有便利的供電、給水、排水等系統,所以廠址不應離市區太遠,並應便於同市內各主要地區聯繫。
供電 製片廠的攝影照明,需要大量的電能供應,電壓一般應穩定在±5%的範圍,以免影響各種電影機械的運轉速度、攝影照度和色溫等。因此在同一條高壓線路上,不應有直接起動的大功率電動機,不應有用電量變化甚大的工廠等。
給水排水 設有洗印車間的製片廠,在用水和排放污水上有特殊的要求,應在廠址選擇和環境保護方面全面考慮。
地形和面積 製片廠內各建築物和地區之間,常要運輸一些笨重的或精密的機器設備,所以應有大面積地形較為平坦的空地。所需面積,必須根據製片廠的規模、性質來考慮。年產10部故事片以下的製片廠一般占地約4~5公頃;年產15部左右的中型廠占地約7~8公頃;年產20部以上的大型廠則在15公頃以上。不拍攝故事片的新聞紀錄、科學教育製片廠,可不設或少設外景場地。
總平面布置 總平面的布置應儘可能滿足電影製片生產工藝的要求,除考慮各部門的相互關係外,還須考慮各部門的特殊要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①以攝影棚為中心,創作、行政、技術、供應等部門圍繞其四周。相互之間既應避免干擾,又應儘量靠近,以便於聯繫並節省管線及用地。②有的部門要求有特別安靜的環境,例如錄音車間、編導室、音樂工作部門等,設計時應遠離噪聲較大的車間以及汽車庫等。③有的部門要求特別清潔,例如洗印車間、剪輯車間等,應將這些車間布置在上風方向,周圍予以綠化,而將鍋爐房等建築布置在下風方向。④置景車間同攝影棚應適當靠近,既便於頻繁地運輸大量而笨重的布景材料又要考慮噪聲對攝影棚內同期錄音的影響。它們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20~30米之間。⑤廠區與外界交通幹道應有較寬的綠化地帶,並不得種植飄揚飛絮的樹種,以減少噪聲和塵土對廠區的影響。根據以上要求,電影製片廠的布置方法,一般有以下3種:
分散布置。把各種車間分散建設,使各成為一個單獨的建築物。其優點是互不干擾,有利隔聲,可單獨管理,便於分期建造。缺點是占地較大,各製片工藝流程不易安排緊密,交通線和各種管道相應加長,投資相應增加。
集中布置。把與拍攝工作有關的部門,儘可能布置在同一建築物內,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工作方便,占地較少。但建築結構複雜,隔聲措施複雜,建築投資擴大。
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布置。按照與拍攝工作關係緊密的程度,以攝影棚為中心,將各部門分別布置在攝影棚的最近處、較近處和較遠處。攝影棚的前面布置行政創作樓,行政創作樓的兩側可分別布置錄音車間和洗印車間,錄音車間布置在安靜的一側,洗印車間安排在清潔的一側。攝影棚的兩側可安排綜合技術樓。攝影棚的後面為置景、道具、修配等車間以及倉庫等。鍋爐房、浴室、汽車庫、花房、材料場等則安排在這一帶的下風方向。最後面則為大片的外景場地。外景場地與廠區之間種植闊葉樹木以利隔音。生活福利區則與廠區毗鄰,既方便又免於干擾。
配圖
所屬分類
電影電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