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般是高考填報志願時,有的院校沒人填報,即沒有學生的檔案被投到這些學校的招生辦,稱為零投檔。
中國國面臨著製造、加工、建築等傳統產業,以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中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狀況,迫切的人才需求使得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每年高考招生工作中,生源危機卻向高職院校猛烈襲來,不少低分、落榜考生紛紛表示“寧願復讀,也不讀高職。”高職院校大門敞開卻無人問津,高職院校錄取逐漸淪落為零投檔。
現狀
2011年,在山東,本科二批一志願投檔結束後,437所文科院校、530所理科院校生源不滿,幾十所院校無考生問津;專科(高職)二批的錄取最低控制線降到了歷史低谷:文理科均為180分,較上年再降10分。
在河南,本科二批第一志願開始投檔,六成高校一志願填報上線人數不足,文科54所、理科63所院校出現了“零投檔”。
在北京,二本經過一次補錄之後仍剩餘469個計畫,多所高校未完成高招名額,因此向二本線下20分以上的未錄取考生重新徵集志願。
在陝西,高職(專科)因線上7.6萬考生不填報志願,導致該批次計畫未能完成。
原因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04年高職院校招生規模占到整個高等教育的47%-48%,隨後幾年,高職和本科教育同步增長,到2008年,高職學生比占到了51%,第一次超過了本科院校。但2009年,本科學生人數再次上升,並從此居高不下。僅僅3年時光,高職院校“半壁江山”的招生規模便風光不再。
家長和考生不看好高職,則是最重要的一面。雖然高職就業率普遍較高,但眾多的家長和學生坦言放棄高職並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落榜考生很少有人選擇高職,大多數都上了復讀班,大家都覺得讀高職太沒面子了,將來只能當工人什麼的,工作也沒有前途。
就業市場對學歷的要求太高了,很多“體面”的工作都要求本科畢業,雖然高職就業率高,但就業渠道太單一,有技術不如有學歷,“好就業”不代表能夠“就好業”。“我自己當了一輩子工人,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個本科,不能再當工人了。”這位家長所想的,代表了家長們的普遍心態。
專家分析
出現“零投檔”,有招生專家表示,出現“零投檔”的院校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招生計畫太少,考生不敢報考,比如湖北美術學院;一種是地域偏遠,學校名氣小,考生不願報考,比如銅仁學院、安順學院等、呂梁學院;第三種情況是院校或專業太冷,比如說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湖北藥學院等。
招生專家分析說,部分高校出現“零投檔”,一方面說明考生選擇院校時更加注重地域和院校實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高校的生源危機。這位專家表示,在適齡生源不斷減少的形勢下,高校生存壓力不斷加大。一部分地理位置欠佳、專業特色不突出、百姓認可度不高的院校可能會慘遭淘汰。
相關建議
高職院校的招生困境,是各種因素交織推動的結果。有關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都持上漲態勢,如果職業教育萎縮,我國將出現嚴重的人才結構失衡。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我們必須解決高職院校招生難的窘境,改革刻不容緩。
他認為,重要的是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可以實行“註冊入學,申請入學”的辦法,凡是有高中學歷(不管是普高,還是職高),都可以自主申請。但這需要配套兩個制度,一是學生的自由轉學制度,在求學期間,如果學生對學校教育質量不滿意,可以申請轉學到其他學校;二是寬進嚴出制度,學校必須嚴格執行培養標準,不能寬進寬出,這只能導致“教育質量低、不受社會歡迎”的惡性循環。另外,如果想要轉變學生只追求文憑,不追求職業技能的“唯學歷論”,還要從長遠上打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職業教育的學分可以獲得普通教育認可,甚至彼此可以申請轉學。
高職院校也需要增強自身內涵建設,積極解決如缺乏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脫節等問題。高職院校要針對市場需求,靈活自主調整學科、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