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姓

零姓

零姓,讀音作mǎo(ㄇㄡˇ),亦可讀作líng(ㄌㄧㄥˊ)。祝融氏的曾祖,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其後支庶後裔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零氏。

基本介紹

零[零,讀音作mǎo(ㄇㄡˇ),亦可讀作lián(ㄌㄧㄢˊ)或líng(ㄌㄧㄥˊ),但不可寫作印度-阿拉伯數字元號“0”]

姓氏源流

零(lí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朱襄氏,出自遠古三皇之一的朱襄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據明朝史學家、梅源居士王圻(公元1530~1615年)在《續文獻通考·氏族典》中的考證和記述,從盤古氏至三皇之燧人氏之間衍生的姓氏,即自大騩氏至無懷氏等十九氏衍生的姓氏有:隗氏、大隗氏、大嵬氏、嵬氏、饒氏、撓氏、剎氏、鬼騩氏、豗氏、傀氏、渾氏、沌氏、屯氏、吉氏、倉氏、史氏、侯氏、岡氏、夷門氏、倉頡氏、柏氏、柏常氏、柏侯氏、白侯氏、中央氏、中黃氏、大氏、大庭氏栗氏、陸氏。厘氏、驪氏、赫氏、赫胥氏、葛氏、權氏、尊氏、尊盧氏、墫氏、祝氏、融氏、祝宗氏、祝和氏、祝融氏、昊氏、巢氏、朱襄氏、陰氏、零氏、懷氏、無懷氏等共五十一個氏姓。
其中就有零氏,還是後世著名的祝融氏之曾祖。其後支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零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該支零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mǎo(ㄇㄡˇ)。

源流二

源於羌族,出自古西羌先零昌氏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五胡戰史》記載:“西羌族,西羌傳有零昌,滇零之子,蓋以父名為姓。”又據典籍《正字通》記載:“零混,明成化舉人。”東漢末期,西羌族首領、漢征南將軍馬騰的母親就是先零昌氏族大酋長的女兒,後來馬騰與征西將軍韓遂結拜為兄弟,兩家關係一直很好。先零氏後來因此而教訓馬超:“在亂世之中,沒有仇人也沒有朋友。”多年以後,當馬超在蜀漢國都城成都他的驃騎將軍府後花園踱步時,總會想起數十年前祖母先零氏的這段話。他感嘆地對別人說:“先祖慈之訓,惑也,玉也!”
西羌族先零昌氏一族人等後來大多隨馬超依附於劉備,成為蜀漢國的重要力量,後均融合於漢族,多取漢姓為零氏、昌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零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lián(ㄌㄧㄢˊ)。

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國將軍慕輿虎,屬於以先祖爵號為氏。慕輿氏,即鮮卑慕容氏,在晉朝時期音訛為慕輿氏。據史籍《前燕錄》的記載:前燕國,國祚自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三年~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五年(前燕燕太祖慕容·皝文明帝元年~前燕慕容·暐建熙十一年,公元337~370年),當時國內有不少慕輿氏重臣,如大將軍慕輿·虎,顓軍(獨立侍衛軍首領)慕輿·根,御史中丞墓輿·千,司徒慕輿·拔等等。其中,慕輿·虎的兒子叫慕輿·常,時任前燕國侍中,即為丞相屬員,可以以往來殿內東廂奏事,其爵號為零陵公,居於昌黎(今遼寧義縣)。
在慕輿·常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爵號為姓氏者,稱零陵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零氏、陵氏,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零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líng(ㄌㄧㄥˊ)。

源流四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零陵古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零陵,就是今湖南省的永州,它在隋朝以前稱零陵,是個十分重要的歷史地名。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這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裡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舜陵之地特別設立了零陵縣,以紀念舜帝。三國時期孫吳國置為零陵郡,為黃蓋之族所建。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後,在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起,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了郡制,實行州、縣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遂將零陵郡改置為永州總管府。此後,“零陵”、“永州”在很長一段時期成為一地二名之稱。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為永州總管府,從此零陵改稱永州。
在零陵郡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零陵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零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亦作líng(ㄌㄧㄥˊ)。

得姓始祖

零氏、零昌、先零氏、慕輿·常。

遷徙分布

零氏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八百二十九位,以昌黎、零陵為郡望。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零氏子孫在今天主要分布於橫縣江南村和蒙村等地,人口約有萬餘。
另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還另有一零氏家族,該支零氏原來並不姓零。在明朝末年,零氏祖先感知朝代要大變,為避開即將來到的戰亂,他們舉族從山東遷往廣西,之後在廣西改姓為零氏,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其零氏始祖改姓之後在廣西生有二子,留一子於廣西,另一帶回山東,之後該支零氏一族就主要分布於廣西和山東兩地。
還有廣西來賓市下的合山市,靖西市,天等縣,遷江鎮等也有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昌黎郡:昌黎郡是在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時期逐漸形成的。自三國曹魏政權於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設定了遼東屬國後,將遼東之地改為昌黎郡,轄境相當於今遼寧遼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區。至隋朝初期,以昌黎(今遼寧義縣)為中心,在遼河以西設有昌黎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昌黎縣一帶。隋、唐兩朝,昌黎郡治在河北省的盧龍縣境內。遼國時期改置為廣寧縣,昌黎為營州治所。金國時期復改為昌黎縣,一直沿稱至今。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裡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為黃蓋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廢黜。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縣先後解放,永州專區於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名零陵專區。1952年11月,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專區合併為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湘南行政區撤銷,原零陵專區所屬各縣,除新田劃歸郴縣專區外,其餘縣全部劃歸衡陽專區。1962年12月底,恢復零陵專區,專員公署設零陵縣芝城鎮(今芝山區),轄八縣:零陵、東安、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原零陵專區的祁陽、祁東二縣劃歸衡陽專區。1964年5月,劃零陵、道縣的十二個公社和九個國營林場,設定瀟水林區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專區為零陵地區。1979年,零陵縣東風鎮改名永州鎮,由地區直接領導。1982年1月,改永州鎮為縣級永州市。1983年2月,祁陽縣重新劃歸零陵地區管轄。1984年6月,撤銷零陵縣,恢復縣級冷水灘市。至此,零陵地區轄永州、冷水灘兩市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等九縣。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以國函[1995]110號函批覆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原縣級永州市改名芝山區,原冷水灘市改名冷水灘區。地級永州市轄原零陵地區的九縣和芝山、冷水灘兩區,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芝山區。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後遷駐冷水灘區。

堂號

昌黎堂:以望立堂。
零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永山堂。

零姓名人

零時威主治醫師。畢業於振興中醫刊授學院。治療肝病30餘年。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藥發展研究會會員,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員,中國保健科學技術學會疑難病症治療研究會特聘專家委員。掌握國內外最先進的治療肝硬化和腹水的最新療法和藥物,運用中草藥治療肝病,臨床自配出一種能立即疏通血管內瘀血驗方,臨床套用經B超複查,三天藥量後肝大回縮2CM,15天藥量肝助下4CM回縮正常;肝功有10付藥GPT150U下降至正常等。證實中藥括血化瘀,能立即恢復血氧供應,使受損的肝細胞恢復活力,從而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經臨床反覆總結,以強活血藥,加健脾利水組方,攻破門脈高壓,導致腹水、肝硬化不可逆轉論斷,用專方減低門脈高壓,根治腹水已有多例驗證,取得成果。撰寫論文多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曾獲美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研究院、澳大利亞中醫針灸學會多項獎。多次參加德國、荷蘭等西歐等國家慢性疑難病治療研討會。

零姓族譜

太始祖

橫縣橫州下廓街
零六三 字必文,號經堂。元末明初(約1368年前後)自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野鴨屯來,居橫州城外下廓街。師陶朱公。三遷易姓,遺意始立零姓。元配周氏。生甲一、庚二二子。

第二代

橫縣橫州下廓街
甲一 字東青,號健林,六三長子。生宗顯。遷回山東。
庚二 字尚質,號裕亭。六三次子。元配審氏。生仲禎、仲祥、仲福三子。萬曆二十年(1592年)正月初三,自沙嶺遷葬於州東十里北平今頭嶺,盤龍形,丙山壬向。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嘉慶十年(1805年)被莫氏毀滅,連控八載,歷府學政遞十七年,倪州 主斷勝,獲堆墳墓。道光十三年重修。

第三代

橫縣橫州下廓街
宗顯 六三孫,甲一子。
仲禎 字元貞,號有鄉。六三孫,庚二長子。元配陳氏。
仲祥 字善應,號麟郊。六三孫,庚二次子。庠生,誥授修職郎。生零茂、零璉、零聰、零真、零椿、零送六子。明成化三年三月初十日,葬於那陽南五里榃良塘仙人橋,足形艮山坤向兼醜末分針。隆喜二年重修,道光五年又重修。莫氏葬此,案前嶺亦同向。
仲福 字詔爾,號多軒。六三孫,庚二三子。元配吳氏。

第四代

橫縣橫州下廓街
零茂 字對育,號盛堂。庚二孫,仲祥長子。庠生,例贈登仕郎。常辦公事,輕財重義。永樂丙戌年八月,成國公朱能征安南過此,常捐資濟軍。元配何氏。生零振。
零璉 字尋寶,號貴庭。庚二孫,仲祥次子。永樂十三年( 1415年)乙末歲貢生,任選廣東湖廣府經歷。元配甘氏。生零思。
零聰 字作謀,號思莊。庚二孫,仲祥三子。武生,例贈文林郎。元配劉氏。生零容、零宥、零賓三子。
零真 字率天,號試齋。庚二孫,仲祥四子。監生,誥授文林郎。元配林氏。生零暢、零瓚二子。遷百合六加。
零椿 字長春,號壽宇。庚二孫,仲祥五子。廩生。葬於那陽東二里大石嶺。元配李氏。生零瓊、零琢、零璧、零謨四子。
零送 字恤往,號禮候。庚二孫,仲祥六子。例贈文林郎。元配何氏。生零塼、零二子。明靖難後,即公元1442年至1443年間,從橫州下廓街遷居校椅六藍村。原葬六藍村西獨圩地,1968年地方開荒擴種後,遷轉村北獅子嶺。戍山辰向兼辛乙分針。每年春分日拜祭。

第五代

橫縣橫州下廓街
零振 字剛作,號拔山。仲祥孫,零茂子。庠生,誥授登仕郎,封佐郎。元配林氏。生零廣、零譽二子。
零思 字希九,號學庵。仲祥孫,零璉子。增生。性沉靜, 好深謀奇計。永樂十六年榮昌伯陳智奉旨征交趾,聘為幕賓,悉破群寇,功成欲奏其功,公不可,力辭家。元配鄧氏。生零敏。
零容 字乃大,號仁齋。仲祥孫,零聰長子。元配周氏。生零繹、零絹二子。
零宥 字堯仁,號寬宇。仲祥孫,零聰次子。監生,例贈文林郎。元配馬氏。生零綱、零紀、零絅、零紹、零經、零引六子。
零賓 字寅出,號敬軒。仲祥孫,零聰三子。庠生。元配劉氏。生零紳。
零瓊 字瑤光,號報君。仲祥孫,零椿長子。廩生。葬於下廓村踏路塘嶺向東。妻吳氏。生應新。
零琢 字身修,號玉峰。仲祥孫,零椿次子。明弘治十年丁巳歲 (1497年)貢生。妻甘氏。生應期。
零璧 字子執,號聘庭。仲祥孫,零椿三子。庠生。妻黃氏。生應爵。
零謨 字孔彰,號聖齋。仲祥孫,零椿四子。妻陳氏。生應奎。
橫縣百合六加村
零暢 字惠和,號春亭。仲祥孫,零真長子。廩生,景泰癸酉科舉人,任廣州梧州府博白縣正堂。在任有書懷詩 (見別錄)。生零鑾。
零瓚 字華寶,號玉卿。仲祥孫,零真次子。元配何氏。生零鵬、零鷹二子。
橫縣校椅六藍村
零塼 字專言,號讓之。仲祥孫,零送長子。例贈文林郎。妻胡氏。生零混。原葬六藍村西獨圩地,1968年遷轉村北獅子嶺。每年春分日拜祭。
零堒 字昆言,號和庭。仲祥孫,零送次子。廩生。極聰慧,無書不讀。情性甜淡,好隱逸,
不赴鄉試。常在南山寺與建文帝、葉希賢、楊應能等往來密切,唱和詩甚多。其詩云:“曉渡槎江水,言尋世外交。歸來山徑仄,明月掛松梢。” 原葬六藍村西獨圩地,1968年遷轉村北獅子嶺。每年春分日拜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