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伊斯蘭教的由來
1253年,忽必列率領蒙古大軍平定大理,伊斯蘭教開始傳入雲南。後來,忽必列派賽典赤·嶦思丁任雲南平章政事(1274——1279),嶦思丁在昆明創建了12所清真寺。
現在,伊斯蘭教在雲南全省均有分布,主要在昆明、玉溪、紅河、文山、大理、曲靖等州市,為回族、和部分傣族、白族、藏族、壯族民眾所信仰。信教民眾約50多萬人。雲南伊斯蘭教的典籍豐富。著名的雲南木刻版《古蘭經》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經學大師馬聯元主持刊刻的,1984年又加校勘重印,是中國伊斯蘭教文化的珍貴遺產。雲南籍穆斯林學者馬堅通譯的《古蘭經》在中國也流傳甚廣。這兩部經書均享譽海內外。
雲南伊斯蘭教的分類
雲南伊斯蘭教曆史上分為老教、新教和新新教3個教派。老教分布最廣、人數最多,它吸收儒家思想較多,所倡行的“中阿並授”式的經堂教育在全國獨具特點。經堂教育是中國伊斯蘭教曆史上一種在清真寺內附設學校的宗教教育。
雲南清真寺的分布與回族大分散、小聚居的狀況相適應。雲南的清真寺除有的具有阿拉伯風格外,大多為典型的中國廟宇式建築,是伊斯蘭文化和漢族、傣族、藏族、白族等雲南各民族文化有機結合的建築藝術形式。雲南沙甸清真寺是全省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納4000多人禮拜。清末民初沙甸一些穆斯林學者作為我國首批赴埃及的留學生,到開羅愛資哈爾大學深造。雲南沙甸到麥加聖地朝聖者也多達百人。因此,沙甸有“滇南小麥加”之稱。
聖紀節、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