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雞皮寶螺雞皮寶螺長8-39mm,殼體呈長卵圓形,殼質結實,背線不在中央而偏向右側,為不明顯的淺溝痕。殼面富瓷光,背部的中部光滑,其餘部分具有比較稀疏且大小不等的顆粒狀突起。兩側緣不同程度的加厚,其上面具有小的坑窪,這些坑窪延伸到貝殼兩端凸出部的上面。殼面為淡紫褐色,散布著大小不等的白色斑點,兩側的顆粒狀突起也是白色,殼的兩端為桔紅色,基部兩側為白色,殼口附近及齒為黃褐色。殼口窄長,殼軸溝及前渠較淺。兩唇的齒粗壯,向外延伸的長短有變化,因個體不同而異,最長的可延伸到基部的邊緣。軸唇的齒除了後端幾個比較長之外,其餘均短。外唇齒18-23枚,軸唇齒18-20枚。
雞皮寶螺的外套膜顏色多變,從黑色到發出輝光的洋紅色都有。外套膜上具有分叉且長的乳突起(10mm)。水管長約10mm,顏色較動物體淺,其末端具櫻須。觸角細長,足部的顏色也於動物體相同。
螺層內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外套膜薄、二葉型,活著時候幾乎完全覆蓋貝殼。齒舌紐舌形。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極光滑並無肋。上面布滿了各種斑點和花紋,體螺層長大,殼口窄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共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邊緣具齒紋,無厴。背部粗突粒狀。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暖水區,北自日本南部,南到菲律賓、澳洲,東西自斐濟經斯里蘭卡、東非、紅海,直至南非,都可見其蹤跡。中國台灣澎湖、香港、海南島、西沙群島。
習性環境
雞皮寶螺(16張)生活在熱帶、亞帶淺海中,在潮間帶到水深30公尺處的岩質底和珊瑚礁區,潮水退後,多隱入礁石塊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間和洞穴內,行動緩慢,怕強光,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它們用齒舌捕食海綿、有孔蟲、藻類、珊瑚動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
生長繁殖
雌雄異體,產卵季節多在3-7月,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及陰暗的地方。母螺產卵後並不離開卵群,仍臥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護,直到孵化為止。
台灣貝類(二)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