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學名: Tectus pyramis
年代: 1778
命名: Born
科別: 鐘螺科
產地: 墾丁、澎湖、東北角、北海岸
棲地: 岩石、珊瑚礁
尺寸: 7 cm
深度: 淺
說明:澎湖產量多,大量食用
外形特徵
貝殼殼型為圓錐形。銀塔鐘螺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真珠光澤。口蓋為多鏇性的角質。齒舌式為n-5-1-5-n。貝殼面上有顆粒狀或網狀雕刻,殼緣不呈稜狀突起,殼口內無一順著螺軸生長的溝。
分布範圍
菲律賓,台灣墾丁、澎湖、東北角、北海岸。習性環境
淺海珊瑚礁、岩石底。主要是刮食岩石上的藻類。相關詞條
高帽鐘螺 細紋鐘螺 黑鐘螺 齒輪鐘螺 臍孔黑鐘螺 櫻井鐘螺 高麗鐘螺 玉珠鐘螺 麗珠鐘螺
台灣貝類(二)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