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盈頭村

雙盈頭村 : 雙盈頭原意義為吳語當地方言 “雙橋墩”(優秀歷史文化古村落)
  概況 :

雙盈頭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全旺鎮。地處金衢盆地中段,東接高家鎮划船塘東山邊移民村,北臨衢江及320國道線和高家鎮集鎮,南與全旺鎮尹家村、全旺村、馬蹊村、賀輅亭村相連,比鄰的鄉鎮有:大洲鎮、樟潭鎮、雲溪鄉、蓮花鎮、十里豐農場,東距龍游縣城15公里,距安仁火車站2公里。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下轄7個組。截止到2009年11月,全旺鎮雙盈頭村現有人口522人,146戶。

沿革 :根據《衢縣誌》記載:現今的雙盈頭村建於清末。新中國成立後歸浙江省金華地區管轄,1986年劃入衢州市管轄至今。

產業經濟 :特色的農業產業有:柑桔。其他的還有生豬、西瓜、水產、茶葉、花卉苗木等。工業主要涉及建材、機械加工、服裝加工等行業。2008年全村GDP為321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38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500多元。2009年有望突破地區生產總值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人文歷史:該村現存古建築兩處。一處為古代傑出水利設施 青石堰(青塘堰)。另一處為清代光緒二十三年修建的 關帝廟。該村民風淳厚,其居民大都在清朝末年的移民,有來自浙江松陽的周姓,有來自江西上饒地區的朱姓,有來自江西廣豐的鄭姓、陳姓等。移民淵源,清末,太平天國運動時期,衢州地當浙贛皖閩四省要衝,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曾顯示其重要戰略地位。清軍為防止太平軍自江西或皖南入浙,很早就在衢縣一線駐紮重兵,把衢州列為浙江“三防”之一。太平軍多次入浙取道衢州附近,但每次進攻衢州城均未得手。翼王石達開、侍王李世賢、忠王李秀成曾先後率領主力部隊,兵臨衢州城下,奈屢攻未克。自1855年開始用兵浙江到1864年最後退出,兩頭合計將近十年,浙江大部份府縣都曾被太平軍占領過,而衢州卻始終控制在清軍手中。而衢州到金華這大片土地逃脫不出戰場的命運。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左宗棠將軍領兵由上饒方向攻入浙江。清軍每攻下一地就會進行屠城、清鄉。清軍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同時,還帶來了大批移民來填補戰火後的當地經濟。雙盈頭就是在這股移民潮中誕生。

清末,洋務運動大潮影響下修建了浙贛鐵路單線於1899年建成,張曾敭 巡撫的主持下鐵路沿線經濟發展迅速。而雙盈頭人與浙贛天路也有著特殊的感情。

民國以後,雙盈頭的人口增長迅速。該村的文化事業也有些許進步,這個時期,三大姓(浙江松陽周姓、江西上饒朱姓、江西廣豐鄭姓)的財富原始積累已經完成。有向地主鄉紳的趨勢發展。其他姓氏陸陸續續移民而來,前清有衢州當地王姓、汪姓,在民國時期而來的有姜姓、龔姓、洪姓、尹姓、胡姓、曾姓、林姓,1949年以後的移民有鄧姓、楊姓、程姓、翟姓、韓姓。

其中有可考來源的姓氏是浙江處州府松陽縣的周姓(松陽周氏起源於徽州績溪縣梅村的:宋代徽商周秉信)松陽周氏字輩為,光、明、良、起、樊承、開、延、景、昇(作者本人的字輩就是昇)、家、國、益、增、廣、石、崇、富、貴、興,而其他姓氏多以江西上饒地區的破產佃農為主。在民國抗戰時期,由於日軍細菌戰雙盈頭的百姓也有因鼠疫而亡的,這一時期經濟停頓。1942年的浙贛會戰、因衢州前進機場而引發的衢州保衛戰,的主戰場就在金華至衢州之間的淳樸土地上,雙盈頭居民大都躲進衢南山區。1945年以後,雙盈頭開始有了融入現代社會的步伐,這一時期有青年人獲得了去上海等大城市讀書的機會,也有青年人加入了國軍部隊服役。文革時期,一些無作為的青年加入了紅衛兵組織,惡意的人身攻擊僅僅持續了4年左右。1978年以後,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對雙盈頭的教育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有 朱賓喜老人(文革時期曾被惡意迫害)和 程榮忠先生(曾擔任全旺中心國小校長、副校長,岩頭國小校長)。80年代,周金龍先生在其畢業於杭州化工學校(浙江工業大學前身)的叔叔周延忠先生的技術幫助下開辦了塗料廠,該廠是雙盈頭現代實業的起步。90年代及至今教育事業得到很好的發展,許多年輕人得到了中專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有許多年輕人畢業於知名的衢州衛生學校、衢州中專、金華糧食學校、衢州師範學校、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衡陽師範學院、湖南工學院、衢州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警官學院、杭州師範大學等學高校。

優秀人物:

朱賓喜(教育貢獻)、 程榮忠(教育貢獻)、曾財根(樸實的老領導)、周延忠(第一位大學生,第一位工程師)、鄭炳林(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社保處處長)、朱銀亮(浙江永和製冷有限公司股東)、周金龍(老書記)。

變革及未來發展: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加快,浙江的城市人口基數已經超過農村人口。衢州的發展也不例外,近年來由於衢州經濟的發展迅速,工業已成規模,大批年輕人離開農村。而這也為農業大規模的集約化、商品化生產提供了機遇。而在衢州20年遠景規劃中,下山溪以東片為農業區域,以西為開發區,這框定了農業功能區的可能。而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郊區的基礎設施也發展成熟,而這與已開發國家的城市發展異曲同工。最後郊區成為了最宜居的區域,也將成為經濟強勢的富人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