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鄉[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下村鄉]

下村鄉[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下村鄉]

下村鄉位於山東省蘭陵縣西北部,地處臨沂、棗莊交界處,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4.4萬人。境內有七大流域,八座水庫,十一條河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 下村鄉風光秀麗,山川壯美,"一座高山,兩湖碧水",境內有大小山頭171座,其中魯南最高峰--抱犢崮拔地通天,雄居西關,位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 會寶湖、雙河湖山水相融,湖光山色,碧波千傾。"春觀花、夏聽泉、秋品果、冬賞雪"的自然景觀是下村的真實寫照。"抱犢夕照"、"君山探海"、"神女松姿"被列為魯南十大景觀。

基本信息

礦物資源

下村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黃金、白銀、重晶石、大理石等20多種,魯能臨沂龍寶山金礦年產黃金過千兩。

名稱來源

因村得名,鄉政府駐地位於下村村,與上村對應,故名下村,建村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7°46′12″~117°46′00〞;北緯:34°55′49″~34°55′30〞。地處蒼山縣西北部,西與棗莊接壤,北同費縣相鄰。人民政府駐下村村,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14,距縣城31千米。

政區沿革

下村鄉辦公大樓 下村鄉辦公大樓

抗日戰爭前屬費縣,1941年屬邊聯縣,1944年屬趙鎛縣。1950年5月稱下村區,10月,改稱下村區委。1958年2月,劃分下村、大爐2鄉,秋改稱下村人民公社。1965年4月,改稱下村區。

1971年復稱下村人民公社。1975年劃分下村、大爐2處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稱下村鄉。2001年1月原下村鄉、原大爐鄉合併,改稱下村鄉。 右圖為下村鄉辦公大樓

政區劃分

2011年末領導下村、玉橋、雙河、楊崮前、灰泉、孔莊、劉湖、花園新、大北莊、澗村、順河、雲峪、埠陽、上村、雙峪、六合、馬山、米河、孟家淵、上大爐、下大爐、米峪子、婁山、楊劉河、山河、上峪、寶崮、明山、富田、寶山、增光峪、三合等33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520人,其中城鄉常駐人口4640人,城鎮化率9.97%。另有流動人口978人。總人口中,男性22929人,占49.29%;女性23591人,占50.71%;14歲以下7444人,占16%;15-64歲25651人,占56%;65歲以上13425人,占28%。

總人口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1‰,死亡率7.24‰,人口自然增長率0.86‰。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4.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21千米,總面積1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13.4平方千米,占87.23%,水域16.6平方千米,占12.7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7人。

環境

下村鄉位於蒼山縣西北部,西與棗莊接壤,北與費縣毗鄰,全鄉總面積130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9萬畝,轄76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4.2萬人。

境內山清水秀,綠樹成茵,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2%,抱犢崮、孔莊兩大景區森林覆蓋率在98%以上。水資源豐富,有八座水庫、11條河流,交通便利,東西分別與京滬、京福高速相連,南臨206國道。

資源豐富,盛產板栗、花椒、核桃、柿子等乾鮮果品,有五小雜糧(小米、綠豆、豇豆、紅小豆、黍子)、五小山果(核桃、板栗、蜜棗、柿餅、黑棗)、五小茗茶(石榴、山棗、栝樓、草角明、苦菜)等土特產品,礦產資源黃金、白銀、重晶石、稀土等。

所轄行政村

東崮村 大北莊村 孟淵村水晶山後村 西崮村 流井村 宋莊村

義和村 劉山前村 吳溝村 高山前村 劉湖村 郝家村下大爐村

上大爐村 南埠陽村 楊峪子村 鄭莊村 馬家窪村 南張峪村

蠶廠村王嶺村 埠陽村 下雙溝峪村 大古村 東山前村 吳嶺村

格寶莊村 雙河村 里米坑村 北張峪村 大爐劉莊村 黃山口村

明山後村 下村村 南湖村 鵓鴿崖村 釣魚台村周家崗村

大爐楊莊村 雲峪子村 孔莊村 棗峪子村 西北嶺村米山子村

楊崮山前村 小灰泉村 大增光峪村 西澗村 加河灘村 小古村

黃山前村 上雙峪村 外米坑村 南山灣村 小增光峪村 崔溝村

西葦湖村 西河村 崖頭村二里村扁擔山村 嶺南頭村東馬山村

西上峪村 東葦湖村玉橋村西馬山村北崮村 小山後村

東澗村 大灰泉村 花園村 東上峪村 黃崖村 西南嶺村

支柱產業

下村鄉山場面積大,氣候適宜,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林果生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多年來,歷屆鄉黨委政府立足下村實際,帶領山區民眾大興林果致富之路,

到目前為止,全鄉已發展各類林果6萬多畝,其中板栗50萬棵,花椒300萬棵,核桃30萬棵,柿子40萬棵,乾鮮果品年產值5000萬元,已建成魯南最大的乾鮮果品的生產基地,生產的乾鮮果品以產量高,品質優而倍受人們的青睞,遠銷全國各大市場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

主導產業

下村鄉山場面積大,飼草資源豐富,養殖業是民眾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養殖品種主要有牛、羊、獨、兔、草雞、肉雞、蠍子等,全鄉大牲畜存欄量10萬頭,達到了戶均1頭牛、2頭豬、人均10隻羊。抱犢崮草雞及草雞蛋已打入全國各大超市,下村鄉已建成魯南最大的畜牧產品生產及加工基地,前來洽談供銷業務的客商絡繹不絕,全鄉年畜牧產品的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特色種植

下村鄉種植黃煙歷史悠久。從2003年開始,鄉黨委政府把黃煙生產列為實現民眾增收、財政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在全鄉發展黃煙1000畝,年創利稅50餘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2005年,計畫發展黃煙3000畝,建設山區黃煙生產基地,實現黃煙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富鄉富民富財政。

概況

下村鄉位於蘭陵縣西北部。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3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下村村。鄉西北部的抱犢崮海拔580米,為魯南第一高峰。

沿革

抗日戰爭前屬臨沂、費縣。1950年屬蒼山縣下村區,1958年秋設立下村公社。1975年從下村公社析出成立大爐公社。1984年改下村鄉、大爐鄉。1996年,下村鄉面積62.7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下村、雙河、楊崮前、玉橋、大灰泉、小灰泉、孔莊、崖頭、花園、劉湖、東澗村、西澗村、埠陽、南埠陽、棗峪子、釣魚台、東韋湖、西韋湖、周家崗、雲峪、大北莊、南山灣、東山前、王嶺、郝家村、西北嶺、西南嶺、下雙溝峪、鄭家莊、馬家窪、劉山前、黃崖、鵓鴿崖、楊峪子34個行政村;大爐鄉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上大爐、下大爐、北張峪子、外米坑、南張峪子、上雙溝峪、里米坑、二里村、北崮、明山後、北宋莊、東崮、西崮、小山後、葛寶莊、東上峪、西上峪、東馬山、高山前、吳家溝、吳家嶺、東馬山、崔家溝、嶺南頭、英寶山前、扁擔山、義河村、大古村、水晶山後、大增光峪、楊劉莊、小增光峪、小古村、蠶廠、黃山口、米山子、西河、流井、孟家淵、小南湖、楊村42個行政村。2000年末,撤銷大爐鄉,併入下村鄉,轄76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

371324202:~201 210下村村 ~202 220玉橋村 ~203 220雙河村 ~204 220楊崮前村 ~207 220孔莊村 ~208 220劉湖村 ~221 220雲峪村 ~243 220下大爐村 ~277 220上大爐村 ~278 220楊劉河村 ~279 220山河村 ~280 220明山村 ~281 220寶崮村 ~282 220上峪村 ~283 220雙峪村 ~284 220米峪子村 ~285 220婁山村 ~286 220大北莊村 ~287 220葦湖村 ~288 220埠陽村 ~289 220寶山村 ~290 220順河村 ~291 220增光峪村 ~292 220三合村 ~293 220上村村 ~294 220六合村 ~295 220灰泉村 ~296 220花園新村 ~297 220孟家淵村 ~298 220米河村 ~299 220富田村 ~300 220馬山村 ~301 220澗村村

旅遊資源

魯南水鄉

下村鄉黨委政府立足下村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岩溶地貌、豐蘊的人文歷史景觀,於2002年提出了"打造山水下村,發展旅遊產業"的發展思路,圍繞抱犢崮、雙河湖、馬山溶洞、古村隋槐、八路軍一一五師遺址、靈峰寺、神女松等景觀,研究制定了全鄉的旅遊開發整體規劃。通過招商引資,全面進行開發建設,抱犢崮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靈峰寺復貌建設已經完成,其它景點的配套建設正在進行當中,雙河湖釣魚島建設已基本完成,已試向遊人開放。下村鄉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建設,屆時,下村鄉將建成集抱犢觀日、靈峰拜佛、雙河泛舟、古村隋槐、寶山淘金、神女觀松、張峪松濤、戰地遺址等為主的八大主體景觀,成為魯南著名的旅遊勝地。

抱犢崮

抱犢崮主峰在蒼山縣下村鄉境內,距蒼山縣下村鄉嶺南頭村3公里。

抱犢崮原名君山,漢稱樓山,魏稱仙台山。相傳,東晉道家葛洪(號抱朴子)曾投簪棄官,抱一牛犢上山隱居,"浩氣清醇","名聞帝闕",皇帝敕封為抱朴真人,抱犢崮故名。其主峰位於蒼山縣下村鄉境內,山西與棗莊市相連,海拔584米,為魯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

抱犢崮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山腳下王嶺遺址、小古村遺址就是遠古歷史的見證。西漢劉向的《列仙傳》、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金丹》、唐李吉甫《元和君縣誌》、清·康熙間東軒主人所著《述異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把該山與泰山、華山、峨眉山一起列為"圖經宇內三十二福地"、"海西第一洞天"。抱犢崮久負盛名,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前往,寫下許多麗文華章和不少碑碣刻石,相傳三國時魏國大臣、著名書法家鍾繇曾學書於此,清代詩人雷鐃《題君山》寫道:曾聞湘水有君山,今見君山齊魯間。借問峰頭斑竹妃,幾時飛過洞庭灣。

抱犢崮又有洞天福地之譽。山中道教宮觀、佛教寺院依山而設,崮東麓靈峰寺,歷史上號稱佛剎叢林,清虛盛景,相傳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從寺中殘存的碑文看,寺廟建於漢,為如來佛行宮,歷代王朝"敕封榜渝",幾經修葺,現存遺址佛樓門匾上清雍正皇帝親筆御書"釋加文佛",被古今渴求功名的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靈峰寺鼎盛時期,殿宇軒昂,氣勢宏麗,300餘僧鹹集於此,拜佛誦經,香菸繚繞,後毀於戰亂,現存有佛樓、鐘鼓樓遺址,已被修復對遊人開放,崮西有建於明朝以前的巢雲觀、三清觀,俗稱上、下觀。

抱犢崮綠樹如茵,氣候宜人。森林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覆蓋率65%,是國家淮太流域重點防護林區域之一。景區內含氧量高,負離子比重大,空氣品質優,濕度大,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現已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抱犢崮素以天險著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震驚中外的"民國大劫案"就發生在這裡。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元帥率八路軍115師挺進抱犢崮山區,建立了魯南抗日革命根據地

抱犢崮山水相融,景色優美。山東麓會寶湖、雙河湖象兩位嫵媚的少女依偎在抱犢崮的懷抱里,湖光山色,碧波千頃,雙河湖中的釣魚島已建成集休閒、度假、垂釣、療養於一體的大型娛樂場所。抱犢崮景區交通便利,東通京滬,西達京福,南接206國道,北與沂蒙公路相連。目前,抱犢崮開發正按照"保護自然、綜合開發、長短結合、永續利用"的原則,加快開發步伐,完成了基礎設施和部分景點的建設。抱犢崮已成為魯南吃、住、游、娛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

靈峰寺

坐落在抱犢崮東麓,占地面積30畝,在歷史上稱為佛剎叢林,清虛勝境。從寺內殘存的碑文來看,靈峰寺始建於隋朝,為如來佛道場,供奉的是釋迦文佛,歷代王朝都“敕封榜諭”。至唐朝,寺內香火最為鼎盛,是當時四大佛教勝地之一,興盛時僧眾達300多人。相傳李世民登基後,專派大將尉遲恭前來監視廟宇擴建工作。因抱犢崮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戰禍不斷,靈峰寺多次毀於戰火。經宋、元、明、清歷朝多次修復,現存重修靈峰寺的碑記就達60通之多。在大成殿舊址前後門額上,有清朝雍正皇帝的親筆御書。靈峰寺從建寺時起,歷代香客雲集,至民國初年,仍香火不斷。“文革”時,靈峰寺毀壞嚴重,只剩下大成殿、東西鐘鼓樓和三棵千年古銀杏。1991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靈峰寺重建,新修了大雄寶殿、左右配殿及僧舍,恢復了舊日風貌,氣勢宏偉,殿宇軒昂,參禪拜佛者絡繹不絕,為抱犢崮風景區重要景點之一。

釣魚島

當你來到蒼山縣下村鄉,從鄉駐地西北行2公里,就會豁然發現,一座小二型水庫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與青山綠樹遙相輝映,構築成為一幅美麗的山水風景畫,讓人們似置身於畫卷中,與大自然相融合,心曠神治,流連忘返。這座水庫就是下村鄉雙河湖,在湖中心有一小島,島上景致幽雅,樹木叢蘢,亭榭樓台,綠樹紅花,相互映襯,彼此喧染,如人間仙境,又似東海逢萊,此便為聞名暇爾的釣魚島。

釣魚島占地面積80000平方米,島上現已建成2200平方米,集餐飲、娛樂、休閒、住宿、會議、接待於一體的三星級賓館一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開闢了梅園、桃園、牡丹園、棕櫚園、杏園等園林小區,鋪設了以青桐道、垂柳道為主的環島路,築梅花垛釣魚台128座,建風雅別致的觀光亭12 座,配備遊艇2艘、客船2艘、帆船6隻,設有大型停車場一處,現有工作人員60人。釣魚島以其自然環境與現代設施完善結合,成為山區特有的、溶大自然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尚未正式對外營業,已引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盡享天然。

雙河湖釣魚島以清新的環境、優質的服務、高雅的品位,向遊人展現大自然的獨特魅力,雙河湖釣魚島已經成為人們娛樂休閒、享受高雅人生的"天然氧吧"和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