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位於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柳市鎮東南首,被稱為石雕之村,面積約為0.5平方公里,耕地280畝。在冊常住人口255戶,887人,有250多人外出從事經商辦企業。外來人口600多人。正式黨員49名。村內現有股份合作企業20多家,家庭工業戶10多戶。2006年度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3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資產在80萬元左右的戶約占全村20%;比較困難的戶不到1%;期於79%的戶為中等生活水平。

基本信息

四板橋村簡介

四板橋歷史

光緒辛丑樂清縣誌 四板橋P652 光緒辛丑樂清縣誌 四板橋P652

。。。。來源:光緒辛丑《樂清縣誌》 四板橋 P652

四板橋(光緒為長安鄉六都) 北宋崇甯元年(即宋徽宗1103年)壬午勤緣僧子龔記;永昌鄉(今樂清市)榮田保辜李並妻吳六娘舍錢建與此,石橋一所。

備註:四板橋建時至2018年為916年歷史。今造橋伊始使用之橋墩斷壁立於橋頭800年小葉榕之側以為見證。

2018年1月柳市鎮四板橋村詩人作家張恆考證並記錄

四板橋簡介

空中的四板橋 空中的四板橋

四板橋村位於柳市鎮東南,面積約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0多人,外來人口500多人。四板橋村先後獲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集體、溫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溫州市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集體、溫州市“先鋒工程”示範村、樂清市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一條清澈的小河繞村而過,村口橋邊有棵80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取: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相傳千年前橋面顧用‘四’條石板鋪設而成,意味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板橋’:一為鄭板橋稱‘板橋公’。二‘ 板橋’ 為歷代名家詩人爭相傳頌。如:唐 著名詩人 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唐著名詩人白居易‘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唐著名詩人柳永:‘紅板橋頭秋光暮。淡月映煙方煦’;唐朝李白又作:‘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唐 杜牧‘盡將舟楫板橋去,早晚歸來更濟川’等等大量著名詩人的爭相傳頌‘板橋’可見其意義非凡。因而得名‘四板橋’,只建村以來,四板橋人兢兢業業,極力打造美麗幸福新農村,有詩云:‘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這是一個充滿愛心、有著濃厚民間藝術氣息的村莊。

從1995年開始,四板橋村相繼建造了10處垃圾塢,設立了垃圾中轉站,拆除了全村所有露天坑、路頭坑,建造了生態衛生公廁;對村農網進行了改造,建設了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村綜合大樓;加固修復了供給全村村民飲用水的村水庫。同時還進行了拓寬村路、修復橋樑、綠化美化環境等項目建設,實現了水更清、路更寬、燈更亮、景更美,創造了一個環境優美、整潔衛生、交通便利、繁榮亮麗、充滿勃勃生機的新農村。

而今四板橋村只要哪位村民因病住院,村雙委都會派代表到醫院看望;每年春節,村幹部上門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送紅包。近兩年來,每年為全村村民投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使村民有病能及早得到治療,減輕了村民醫療費的負擔。四板橋村所有村幹部都沒有工資,義務為村裡的建設服務。村支書胡建中與村主任周方來自從當上村幹部以後,都為村裡的公益事業花了不少於10萬元錢。

四板橋鄭體衡 四板橋鄭體衡

2005年,四板橋村開辦了家長學校,邀請溫州大學教授、溫州親職教育協會理事周奇來村作了關於父母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演講,使家長們認識到孩子應該在嘗試錯誤與挫折的過程中慢慢成長、得到磨練,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教育孩子還要有藝術和技巧。家長學校成立後,每月底上課一次,大部分家長都積極參加聽有關專家講授衛生、計生、體育、法律、親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2006年5月,四板橋村家長學校被溫州市婦聯、溫州市教育局授予溫州市親職教育示範基地。“重實效,以德立家;學法律,以法護家;用電腦,以信息富家;讀好書,以文化興家”已成為村民的共識,村民素質大大提高。

四板橋村歷史悠久的石雕很出名,民間藝人善於“因材施藝、因色取俏”,創造出美侖美奐的工藝佳品。石雕,就是“滑石”雕刻,通過裁切、打坯、粗雕、精鏤、磨光、上蠟、打光等工序,使石料變為精美的工藝品。石雕作品的題材有田園風情、山林野趣、文史人物、幻景等,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二十世紀80年代,四板橋村石雕業進入鼎盛時期,全村有200多人從事石雕工作,大型精雕石刻《千手觀音》、《奔馬》、《龍舟屏風》等都是當時出的精品,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及台灣等地區。如今四板橋村石雕博物館裡陳設著20多件“重量級”石雕作品,特別是《群魚獻壽》、《十八羅漢》等作品更是價值不菲。

四板橋村雙委一班人充分認識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開展民主法制建設,高度重視自身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組織配套建設,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和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逐步改善村居環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

四板橋村發展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近幾年來該村積極回響市委[1998]58號檔案精神,為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文明百村行動”,在鎮黨委、市文明委的領導和市糧食局、郵電局、文化局、長運公司等雙百結對單位的指導幫助下,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1、創辦家長學校。由樂清市婦聯牽頭創辦的四板橋村家長學校,是樂清、溫州市首個親職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8月開學以來,經常組織上課,已聘請樂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世乾、樂清市體育局局長錢雲生、溫大教授周奇等來校授課。農民素質逐步提高,達到鄰里團結、敬老愛幼、家庭和睦的目的。2005年被樂清市評為農民素質工程先進集體;2006年5月,被溫州市婦聯、教育局授予溫州市親職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被樂清市婦聯評為新農村建設巾幗示範村。

2、文化設施建設。該村建有面積為310平方的文化活動中心(室),內設老年活動中心、工藝品(石雕、木雕、畫簾等)展示廳、棋類室、電腦室、藏書量達萬冊的圖書閱覽室,還有公園和籃球、羽毛球、健身等活動場所,並舉辦過2屆農民運動會。

3、社會穩定。該村2004年以來深入開展“平安千村”、“無毒村”創建活動,及時調整組織機構人員,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巡防隊實行“三化”,確保了村一方平安。2004、2005和2006年被評為樂清市“平安千村工程”創建二、三星級村。

4、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深化農村新形象,改善村級衛生狀況,提高村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1995年,四板橋村以改廁改路為著手,拆除了所有露天坑、路邊坑;開展地下水道改造;投入17萬元,建造了5座衛生公廁;投資8萬元建造了10處垃圾塢,設立了垃圾中轉站,有固定清衛工人2名。投資14萬元對村農網進行改造。

該村有2001年11月竣工的面積為4000平方、造價在100多萬的綜合樓一幢。2003年投資40萬元,加固修復了村水庫,儲水量為3萬立方米,水質達標。2004至2006年共投入100多萬元,用於拓寬道路理賠、修復橋樑路面和道路、綠化美化環境和燈光籃球廠等建設。

2001和2002年獲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一等獎;2003年至2005年獲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樣板示範村;2006年獲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先進成果保持獎;2004年獲樂清市文化特色村、體育特色村;2004和2005年獲樂清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先進集團;2006年獲溫州市文化示範村,2006年9月,被溫州市推薦為農民素質工程典型村;2007年3月,被評為樂清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佳魅力新農村”之一。

省級民主法治村

四板橋圖書館 四板橋圖書館

柳市鎮四板橋村獲評浙江省級民主法治村

四板橋村有寬敞亮堂的法律圖書館,有教授婦女法律知識的母親學堂,一月有一次黨員學習會……柳市鎮四板橋村內,處處透著民主法治的理念。

四板橋村位於柳市鎮象南社區,有著石雕之村的美譽,四板橋村獲評2014年度浙江省民主法治村。

村民參與民主決策

站在四板橋上,可以一覽四板橋村的風光。橋的一邊是2009年修成的河邊長廊,另一邊是四板橋村的法制宣傳欄。

“我們村的決策,全部由村兩委一起決定。涉及村民的事宜,我們還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讓村民也參與到民主決策中來,像河邊長廊就是通過民主協商的程式決定建成的。”四板橋村黨支部書記周方來說,村民代表大會作出決定後,還會貼在村裡的宣傳欄進行公示,接受村民監督審查,做到民主公開。說著,周方來還出示了兩本記得滿滿的會議記錄本,記載了2015年來村里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的會議紀要,次次都記了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姓名。

“象南社區母親學堂就開設在我們村綜合樓的四樓,是我們村民主法治建設的一大特色。母親學堂一周三堂課,我常常會結合一些新近發生的案例,向學員們教授法律知識,做好法制宣傳,一年內至少兩次請專業法律人士前來授課。”母親學堂班主任周雪萍說,婦女們學了法律知識之後,回去還向家人們傳播,讓一家人都懂法守法。

民事糾紛調處率達100%

四板橋村綜合樓三樓還有一個法律圖書館,面積約60平米方,窗明几淨。書架上的書籍按“法律法規”、“法制專窗”等進行分類,書本都有明顯被翻動過的痕跡。周方來介紹,這個圖書館對外開放,有時村民會來這裡看看書,查查資料,補充一些法律的知識。

“一些常規的法律知識,都可以在法律圖書館裡查到,遇到一些複雜的法律問題,我們會帶村民去象南社區里找法律顧問尋求幫助。”周方來說,村里設有村民調解委員會,對於村民碰到的一些糾紛,會安排專人對糾紛雙方進行調解。2014年四板橋村民事糾紛調處率達100%,成功率為100%。

四板橋村還經常組織各種公益活動,比如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25”土地日、“11·8”法律援助日等為契機,就《土地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勞動契約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對村民進行了集中學法培訓,圍繞主題活動,進一步增強村民的法制意識,並不斷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召開民主懇談會,開展社會民主議事等,使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大大加強。

2008-2014年來,柳市鎮四板橋村以民主法治村建設為中心,積極開展平安千村、文明村建設的活動,先後榮獲2009年度浙江省紀律紀檢先進單位、2012年度樂清市平安千村先進單位、2013年度溫州市文明村等榮譽。

氣候特徵

概述

四板橋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洋性影響明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熱量較豐富。

氣溫

年平均氣溫為17.7℃。最熱為8月(或7月下旬),月平均氣溫27.8℃;最冷為1月(或12月下旬、2月上旬),月平均氣溫7.4℃。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36.05℃;極端最低氣溫-5.35℃。

氣溫南高北低。建成區氣溫相對比較高,北部、西北部、東北部山地氣溫相對較低。

四季起止及天數統計
春季開始終止天數
春季 每約2月28日 約5月27日 89天左右
夏季 約5月28日 約10月1日 127天左右
秋季 約10月2日 約12月21日 81天左右
冬季 約12月22日 約2月28日 68天左右

說明:氣候學通常採用侯平均氣溫,即連續5日逐日氣溫的平均值10℃、22℃為氣候季節更替的界限溫度。多年侯溫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界於二者之間為春、秋季。

水文水情

四板橋雨水豐沛。水資源較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衡。時間上,5月、6月梅雨期雨量最多,其次為3月、4月春雨期。7月-9月為颱風雷雨期,若無颱風,易形成乾旱。若遭颱風襲擊,往往有大暴雨,雨量集中,造成災害。

降水在空間上分布也不均勻。受地形影響,山地年降雨量最多,平原低丘降雨兩較少。

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67.5毫米。建國後最大年(1973年)降雨量913毫米。建國後最小年(1979年)降雨量913毫米。

柳市降水受轄地及外圍地形影響大,降雨量等值線呈現地形作用。降水季節趨勢夏濕冬乾,相對集中於春、夏兩季。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颱風雨、熱雷雨。

柳市片區降水特點
雨期降水特點
3月-4月 春雨期 南方暖濕氣團同北方冷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雨。雨量相當於秋冬季之和。
5月-6月 梅雨期 南方濕氣團再度加強北移,同北方南下的冷氣團交鋒相持,帶來大量降水。是為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雨量是其餘三季之和。
7月-9月 颱風雷雨期 7、8月份盛夏,除傍晚前後多雷陣雨外,以晴熱天氣為主,易成伏旱。7月-9月常有颱風活動,易帶來陣雨和暴雨,降水集中,陣發、時短、量大,雨量充沛。易造成風災、洪澇災害。
10月-次年2月 秋冬少雨期 受北方冷高壓極地大陸氣團控制明顯,晴冷少雨,有霜,有時降雪,北、西北、東北部有時結冰。

地表水資源主要來源是降水。對於山地丘陵區,地表水資源量等於多年平均徑流量減去淺層地下水資源量;對於柳市平原區,地表水資源量即為多年平均年徑流量。

柳市地下水資源主要有鬆散岩類孔隙水類的孔隙承壓水。埋藏二個承壓含水層,埋藏深度分別為67.6-78.9米,水質淡。第一層單井可采水量1849.64噸/日,第二層單井可采水量101.96噸/日。淺層水質微鹹,礦化度1.179克/升,可做灌溉用水。此外,還有紅層孔隙裂隙水等。南部地下水受海水影響,水質鹹,不能飲用。地下水資源的利用主要是堰壩、泉井、民機井,解決部分農田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利用面較廣,但利用量還不夠大。

蒸發:陸地蒸發量不易測量,通常根據水量平衡計算而得。水面蒸發量隨著地勢的增高而減少,即地勢每升高100米,年水面蒸發量減少20-30毫米左右。柳市水面蒸發量6月-10月較大,11-次年5月較小。其中7月、8月最大,12月-次年2月最小。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283.5毫米。

相對濕度:柳市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1%。4月-8月較濕,月均超過83%;6月最大,達88%;10月-次年1月約為74%

霧況:春末夏初和11月至3月為柳市霧季。多年平均霧日17.8天。平流霧較多,輻射霧較少。

風況:柳市主導風向為偏南風、偏東風,其次為西北風、東南風;強風為東南風、偏北風。夏季以偏東風、東南風為主,冬季多西北風、偏北風。柳市全年平均風速2.8m/s,全年最大風速28M/s。

霜期:初霜日期為11月25日左右,終霜日期為次年2月27日左右。無霜期270天。

四板橋榮譽

獲獲:

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浙江省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集體;

浙江省民主法治村;

溫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溫州市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集體;

溫州市“先鋒工程”示範村;

溫州市文化示範村;

溫州市農民素質工程典型村;

家長學校:溫州市婦聯、溫州市教育局授予溫州市親職教育示範基地;

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一等獎;

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先進成果保持獎;

樂清市“文明百村行動”樣板示範村;

樂清市農民素質工程先進集體;

樂清市文化特色村、體育特色村;

樂清市“平安千村工程”創建二、三星級村;

樂清市婦聯評為新農村建設巾幗示範村;

樂清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先進集團;

樂清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佳魅力新農村”之一;

樂清市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溫州石雕

溫州四板橋 張哲 九龍鼎作品 溫州四板橋 張哲 九龍鼎作品

溫州石雕是浙江地區四板橋村石雕為代表,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晉時,王羲之為溫州太守,曾用華嚴石刻硯,其石"如漆如油,有艷,不滲"(宋米芾《硯史》)。唐宋元明,雖可查閱的文獻記載不多,但從歷代出土的文物中可見一斑。至清末民初,溫州石雕行業形成了相當的規模,七十年代溫州地區第一家石雕廠即為四板橋石雕廠。原打鑼橋(廣場路)一帶,開設有20餘家石雕店和10多間"門對店"(石鑲嵌),人稱此地為"雕滑石街"。

晉代

晉代的溫州石雕當時比較有名的有阮文林的"品石齋"、黃增南的"南園"、嚴竹青的"金石齋"、金南恩的"金石林"以及熊岩春的"美觀齋"等,同時也匯聚了一大批石雕名藝人,如清末的金兼三、民國初期的尹阿岩、董紹標、黃華英、趙鵬、沈福興等。正是有了這樣一條盛載石雕藝術的行業街,有了這樣一大批名藝人,溫州石雕業的產品才得以遠銷至上海、香港等地。抗日戰爭時,整個行業曾一度蕭條。

解放後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傳統工藝十分重視,在"搶救遺產"的政策下,石雕行業又枯木逢春,發展十分迅速。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溫州石雕藝術作品迭出的一個高潮時期,石雕藝術家們精神飽滿,創作熱情勃發,一大批石雕的經典作品就在那個時期誕生。如溫州石雕的領軍人物、著名石雕藝術家潘雨辰先生就先後創作了《鐵騎》、《女健將》、《乘龍騰飛》、《羅盛教》、《共飲一江水》、《魯迅故鄉人物》等一系列作品,其中《鐵騎》、《羅盛教》被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共飲一江水》等也被國內及日本一些博物館收藏;石雕名藝人陳鶴林的《九爐鼎》、楊照娒的《花籃》,以其獨特的美感,作為石雕藝術精品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名藝人林岩福的《吳越王射潮圖》、《雁盪山》突破傳統的創作手法,以其巧妙的構思脫穎而出,被浙江博物館收藏;此外名藝人吳克眾的《竹林七賢》、陳仁壽的武將人物、趙永福的仕女、熊岩春、季金魁的山水以及林錦星的魚類動物,都是極具特色的溫州石雕經典作品,得到當時國內同行和文藝界人士的廣泛好評與讚賞。

七十年代

溫州石雕最興盛的時期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從業人員多達千餘人。除溫州藝雕廠之外,遍及城區松台、洪殿、五馬、九柏園頭;樂清四板橋村、城關、慎江、白象;瑞安白門、陶山等地,作品走出浙江遠銷海內外,成為我市外銷的主要產品之一。現今由於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市場經濟的影響,基於手工的傳統工藝美術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藝種面臨著消亡和失傳。溫州石雕也是如此,不少藝術人才外流或者改行,單從外流到青田的石雕藝人就達200餘人,更多的人則是選擇了改行。

當今

胡里千 胡里千

如今,儘管溫州石雕藝術面臨著種種困境,但仍有不少藝術家在苦苦地守護著自己的家園。他們潛心鑽研,積極創作,使溫州石雕藝術更趨完善,更富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說青田石雕以其石料和精雕細琢而名聞於天下,百工之鄉的溫州則以各類藝種的多樣化創作手法作為自己的深厚底功,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變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溫州石雕走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而正是有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些年來,溫州石雕在參加全國各類比賽中,囊括金銀獎等無數,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石雕藝術大師和優秀人才。

2014年8月樂清市柳市鎮四板橋村的胡里千在加工趕製銷往新加坡的一套石雕作品。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四板橋村開辦了當地第一家石雕廠,當時該村從事石雕工藝人數超百人。該村的石雕作品以栩栩如生的花鳥、海鮮等為特色,沒有草圖,作品全憑藝人的想像和刀工在石頭上完成。2014年該村依然從事石雕工藝的不到10人,且多為中老年人。村民胡里千、王奉仁、伍溫集等三人從事石雕均超過40年,因技藝精湛,他們的作品在東南亞及歐洲的華僑群體中廣受歡迎。

石雕藝人張哲

溫州素有“百工之鄉”的美譽,溫州石雕以及石雕鑲嵌工藝始於晉朝,歷史悠久.美麗的石雕藝術仿佛有著無比美妙的歌喉,溫州的精美石頭唱出了自己更為繽紛獨特的鏇律。2010-2015年來,溫州石雕再次被眾人所稱讚。一些經典作品還多次在參加全國各類比賽中,囊括了不少金獎銀獎,同時也湧現了一大批石雕藝術大師和優秀人才,張哲就是其中一位。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來自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柳市鎮四板橋的張哲從事他的石雕藝術生涯,並成了一名出色的石雕藝術家。
提及張哲的石雕藝術生涯,還得從他幼年時說起。2014年才三十幾歲的他,在4、5歲時就與雕刻藝術結了緣。七十年在四板橋藝雕廠工作的姨父朱勝宣是知名的石雕藝人。出於好奇,他經常跟隨姨父身邊觀看石雕技術.

在他國中一畢業,他就放棄高中學業,並拜姨父為師,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石雕藝術作品。由於雕刻作品單一,“人物”便成了他當時最主要的雕刻作品。在隨後的10多年,他還接觸了山水、花鳥、龍鳳等類型的雕刻,20歲那年得到姨父的真傳,可以說,姨父就是他的啟蒙老師。

在隨後的創作中,張哲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並獲得國內民間藝術展大獎。優秀作品有《九龍瓶》、《九龍鼎》、《龍鳳瓶》》、《鳥籠》、《花籃》等分別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 "廣交會"國際博覽會展出。《雙龍戲珠》獲浙江省工藝美術精英作品展覽創作獎。《戲珠》獲中國民間藝術展覽會金獎。作品囊括全國各項工藝美術金獎銀獎等。

石雕藝人鄭放鳴

鄭放鳴:1958年出生於柳市鎮四板橋,中共黨員。14歲入行,掌握黃楊木雕、象牙雕、石雕等工藝,曾九次獲國家與省級大獎。黃楊木雕作品《牛郎織女》獲第11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曁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石雕用途

溫州石雕是青田石雕支流,遠在唐代就有藝人從事於石雕,鏤刻印章、朝珠、如意、香爐、器皿和房屋建築飾品。石雕藝人善於運用石塊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利用傳統鏤空、園雕、浮雕、淺刻等手法, 雕琢出山水、人物、花卉、禽獸,少量專供欣賞,多數作花瓶、檯燈、菸嘴、筆洗、墨盒、硯蓋、印章、書夾、扇墜等工藝品與日用品。名藝人潘雨辰,擅長青田石雕,所作《羅盛教》、《鐵騎奔騰》、《幸福時代兒童》由國內外有關部門收藏。林岩福運用立體鏤空山水技法,創作石雕佳品《吳越王射潮》、《雁盪山》。

一提到石雕,很多人就會聯想到青田,其實溫州的石雕藝術雖然屬於青田石雕的支流,但是其藝術成就和名聲並不輸於青田.青田石雕注重原石品質不同,而溫州石雕鑲嵌以雕刻手法和題材的多樣化見長。王羲之任溫州太守時曾使用溫州“羅浮石”治印,並留下“華嚴石硯頗佳”之語;唐朝時溫州石雕工業就已形成;清朝和民國時,溫州出現打鑼橋(現市區廣場路)“雕滑石街”,20多家石雕商店、10多家“門對店”(彩石鑲嵌)使石雕工業初具規模,並有金兼三、尹阿岩、董紹標、黃華英等石雕名師和黃苗夫等石雕批發商。

建國後,溫州先後成立石刻生產合作小組、彩石鑲嵌工場、溫州藝術雕刻合作社,並於1957年改組為溫州市藝術雕刻廠,石雕鑲嵌工業旺盛時期從業人員上千人,創作的藝術精品不但屢屢獲國家和省級獎項,而且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軍事博物館等收藏。

石雕歷史

中國石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雕人頭,是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品。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已出現了巨型石雕——石麒麟。河北石家莊西北郊發現的一對石人,考證認定為西漢文帝時代(公元前179-前157年)的石雕作品,氣魄深沉宏大,風格古樸渾厚。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中國在宗教石雕和陵墓石雕兩個方面發展較快。著名的雲岡和龍門等石窟的石雕就可說明六朝、唐、宋時代的石雕藝術水平。宋、元以後石雕藝術向世俗化、多樣化方面發展。明清時代,精巧玲瓏的工藝石雕和具有漢唐石雕氣質的鄉間拴馬樁、鎮莊獸等民間雕刻,成為明清石雕藝術的主體。 民間小型的工藝石雕,一般以石料產地或石料特點來命名的,從石料產地來看,有安徽徽州、浙江青田、河北曲陽;按石料命名來看,有福建的壽山石雕、湖南瀏陽的菊花石雕、四川廣元的白花石雕。以石雕藝術品而聞名的地區包括甘肅隴東地區(鎮莊獸)、陝西渭北地區(拴馬樁)、陝北地區(拴娃石)、河南方城(石猴)、山東掖縣(滑石猴)、山東嘉祥(石麒麟等)、廣東雷州(石狗)等地。

石頭記

石雕《金玉滿堂》局部 石雕《金玉滿堂》局部

早就耳聞樂清柳市鎮四板橋村的石雕很出名,一直想到現場看看這些與石頭打交道的藝人們,看他們是如何把一塊塊毫無生氣的石頭疙瘩雕琢出鮮活的生命力。

2006年盛夏的一個中午,酷暑難當。因為迷路一頭扎進鄉村的阡陌之中,車子七拐八彎找尋到柳市的路時,經過一個村莊。清澈的小河繞村而過,村口有樹有橋,小橋的橋面是由四條石板鋪設而成的,橋欄上幾個紅漆大字“四板橋”,這村也因此得名。由於趕時間,匆匆記下了這個小橋流水的村莊,還有橋頭作坊里,幾位擺弄一尊石雕的師父。

二進四板橋村,2006年11月中旬。那天風有點大,陽光明媚。報導組的同事帶著我們來到記憶中那個“小橋流水”的地方,走進橋那頭的作坊。

四板橋鼎盛時期的石雕《千手觀音》 四板橋鼎盛時期的石雕《千手觀音》

這是一所專門從事石雕工藝的小廠,幾位師傅正在雕琢一尊《百鳥朝鳳》。飛揚的粉塵瀰漫了整個空間。4位師傅早已經“灰頭土臉”,黑髮被“染”成了灰白。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竟連最起碼的口罩都沒戴,那些精美絕倫的石雕就被這些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藝人創造出來。

他們的年齡都在40歲上下,國中畢業後就跟老師學藝,中間還有一位女性。黃中文、周慶建、陳獻波、胡愛蓮(女)4人因為年齡相仿、知識相近、志趣相投,聚在一起,成了這個小廠的老闆。

百鳥有百色。所以他們選取了幾十種顏色不同的石料,選料很花工夫。石料是民間俗稱的“滑石”,平時都由石頭販子運送過來,有時要自己到青田採購。4人分頭製作局部,然後再將各個細部粘合在一起,宛若天成不露一絲破綻,仿佛整體石料雕琢而成。

《九龍瓶》局部 《九龍瓶》局部

現年63歲的胡忠友是此地石雕的創始人之一。16歲那年,他師從民間藝人葉益舟先生門下,系統地學習黃楊木雕雕刻技藝,在吸取傳統黃楊木雕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運用立體圓雕、高浮雕、淺浮雕、鑲嵌等形式,另闢蹊徑。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四板橋藝雕廠成立,他相繼擔任創作組長、總檢驗員、副廠長等職。上世紀80年代,四板橋村石雕業進入鼎盛時期,全村有200多人從事石雕工作。如朱勝宣、胡里千、張哲、胡鋒武等,每次參加廣交會後,訂單源源不斷地飛來,尤以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產品需求量很大。大型精雕石刻《千手觀音》、《奔馬》、《龍舟屏風》《九龍瓶》等都是當時出的精品。後因長期以來少出新品,題材老套,基本上在吃老本,許多人離開了這個行業。如今全村只有十來個人還在守著這門窘迫的手藝。

讓胡忠友稍感欣慰的是,後天耳聾的大兒子胡鋒武13歲時即初露鋒芒,如今秉承父業,已是行家裡手。經他之手石頭疙瘩有了形而且很傳神,深得各方好評。

當然,就雕刻水平而言,其間很多人還不能稱之為藝術家。在商業氣息泛濫的潮流中他們依然堅定地日復一日地雕刻著屬於自己的時光。

四板橋名人

溫州籍地理學家陳正祥:“中國地理學界第一人”

陳正祥(1922—2003) 陳正祥(1922—2003)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今天正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其宣傳主題為“認識地球,和諧發展”。在這個日子裡,我不禁深切懷念對世界和中國地理學作出過卓越貢獻的陳正祥先生。他是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地理學家,被國際地理學會的前會長卡爾·特羅教授推崇為“東方的亞歷山大·馮·洪堡”(洪堡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並稱他是“中國地理學界第一人”。

陳正祥(1922—2003),樂清市象陽鎮四板橋村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42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地理系,之後留校任教。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考取公費留學,進入澳洲悉尼大學研究院,後又分別到英國、日本、西德等國繼續深造。曾先後獲得日本國立東京大學以及英國、西德地理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地理學家,被國際地理學會前會長卡爾·特羅教授推崇為“東方的亞歷山大·馮·洪堡”(洪堡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並稱他是“中國地理學界第一人”。

2002年春天,陳正祥回到故鄉樂清。 2002年春天,陳正祥回到故鄉樂清。

1948年秋,陳正祥擔任台灣大學教授,並創辦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該所曾屢次被國際地理學會選為在東南亞的唯一代表機構。由於他著述豐富,研究廣泛,並涉獵世界性的地理學科,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奠定了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他曾分別應邀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30多次,在多數場合,他是亞洲唯一的參會委員。先後在英、美、法、德、日、瑞典、芬蘭、紐西蘭、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等國舉辦過多次學術講座,並被選為聯合國農業氣象委員會、國際地理學會農業類型委員會、太平洋科學協會地理委員會、國際農業經濟協會委員,還連續四屆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的世界農業地圖集學術委員會委員,亦是唯一連任的亞洲籍委員。此外,陳正祥還榮任國際能源委員會主任、歐洲能源會議主席兼國際研究中國委員會主席,主持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的調查和學術編審工作。

1964年,陳正祥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並移居香港,期間還兼任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5年,出版了20多種著作。他是第一位直接被任命為英制大學講座教授的中國人。1979年,他應聘出任東京大學特級教授,還先後到日本筑波、廣島等地講學,併兼任不少國際學術刊物的顧問或編委。

1992年,陳正祥在巴西主持“世界環境保護大會”後,接受聯合國委託,著述300萬字的全球《植物志》。

陳正祥的一生幾乎都在大學中度過,與保護地球、地理學研究和土地資源利用等學術深深結緣。過去舊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的中國部分均由外國學者撰寫,但它的新版卻由陳正祥執筆,這是國際上對他在地理學術上的權威地位的肯定。

天南地北描繪地圖

陳正祥所出版的著述在世界地理學界可謂最豐富、也最受歡迎。《陳正祥教授著作目錄》中收錄了他在教育和學術活動60年間的中、英、德、日等4種文字的著述624種,包括專著和專刊256種以及論文368篇,這在地理學界絕無僅有。“著作等身”對他來說,不是溢美之辭。陳正祥同時也無愧於“中國地圖第一人”的稱號。他的一生跑遍了祖國的天南地北,研究了神州大地地理,描盡了遼闊祖國的地圖。這在中國地理學界也是空前的。

上世紀40年代初,還只有20歲出頭的陳正祥就到祖國西南部調研地貌,著述了《廣西地理》。隨後又到西北調研,撰寫《甘肅地理》《甘肅之氣候》《自然與人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自然與人生》等著作,這些書籍是現今祖國西南、西北開發的寶貴資料。

抗戰勝利後,陳正祥又出版了《海南島地理》。他認為台灣與海南島是祖國“東南海疆雙目”,開發海南島是祖國經濟發展和戰略地位的必然。在書中他不僅詳細記載了海南島的經濟、社會、人口、資源、民俗等,同時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島嶼也作了詳細描述,是研究海南島和周邊群島珍貴的歷史文獻。

陳正祥《中國地圖學史》《海南島地理》等 陳正祥《中國地圖學史》《海南島地理》等

1948年開始,陳正祥在台灣居住了十幾年。他對這個美麗的寶島很有感情,但對那時的政治和學術氛圍卻“不適應”,後來離開台灣到香港定居。離別時,他給台灣留下了三大卷中、英文版的《台灣地誌》。此書對台灣的研究深入而廣泛,被台灣農學院前院長、溫籍教授王益滔讚譽為“輝煌之作”。1961年,為紀念鄭成功攻克台灣300周年,他撰寫了《三百年來台灣地理之變遷》的論文,充滿了愛國激情。

1984年,陳正祥應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率團到祖國大陸考察。闊別40年後,對大西北進行了為期110天的考察,行程14000公里。爾後他潛心編著了《中國土地利用》一書。全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結構》《自然條件的限制》《人滿為患的影響》等內容。此書一經發行,就出現5種譯本,被學術界稱為“見解精闢,為一划時代的巨著”。是學校圖書館、地理系學生、地理科教師以及欲了解現代中國的國內外人士一本必備的地理資料書。《人民日報》專此發表書評,予以高度評價。

1987年,陳正祥又應邀回國,考察了安徽省農業及巢湖污染治理問題,結合地理學撰寫了《安徽農業考察報告》和《關於巢湖污染治理意見》,他的意見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

陳正祥幾乎每出一本中國地理的書,就會引起轟動,被學術界看好。如1981年日本東京出版了他的《中國歷史與文化地理圖冊》,定價高達29600日元。這在日本屬於高價書,第一版竟在不到8個月內全部售完,讚揚性的書評超過40種,足以見證日本學術界對他的重視。1992年,陳正祥又編撰了超大型的《中國地誌》一書。這部巨著在世紀之交出版,向全世界發行。他曾高興地說,此書是自己晚年貢獻給祖國的一份新世紀禮物。

文化地理有機融合

“我熱愛中華大地,總想它能得到妥善利用,給因土地缺乏而生活艱困的人民安排好較好的生計。”這是陳正祥在《中國土地利用》一書序言中的話語。在祖國大地上,他每進行一次考察,每完成一次著述,都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懷有深深的摯愛。從他的著作之中,能瞥見他是一位很有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學者。

抗戰期間,陳正祥還是一位20多歲的青年學者,抱有科技救國的思想。他從地理學的角度思考了國家前途,先後發表了《西南苗族與西南國防》《開發西北與抗戰前途》《從地理因素檢討抗戰的必勝》《開發西北與抗戰建國》等著述,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在這個時期,他還從中國的經濟發展地位出發,撰寫了《如何認識西南》《四川礦產的分布及今後開發的途徑》《中國不能沒有華北》《從經濟地理上檢討中國不能沒有東北》《東北之地形》《中國邊疆之土壤與植物》等書籍和學術論文,這些著述現今對祖國西北、西南的開發仍具有重要價值。

陳正祥對祖國的農業、氣候及物產特性研究非常深透,半個世紀前就出版了《浙江之氣候》《海南島之農業》《大戈壁》《西北之氣候與農墾》《中國之畜牧地帶》《四川盆地之氣候與蔗作》《甜菜之適度氣候與中國甜菜區域》《廣東的糖業》《中國的水資源及其利用》等書,成為這些地區農業開發的地理氣候資料書。

在香港大學任教時期,陳正祥更加關注祖國的建設,編寫了《中國農村景觀之變遷》《中國的石油資源及其開發》等書。同時對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撰寫了大量書籍,如《香港工業之地理基礎》《香港的墟市》《香港之土地利用》《澳門之土地利用》等幾十種。

陳正祥對於中國文化有很深的造詣,雖然是地理學家,但陳述中國歷史卻如行雲流水,蘊含深情;在地理學語言上流露出文化藝術韻味,從高深學術中讓人獲得深入淺出的知識,足見其學識淵博、寫作功底深厚。如《唐代的疆域》《中國古代地圖學之發展》《詩的地理》《中國的方誌》《中國的行政區劃及變遷》等專著,讀後叫人擊節讚嘆。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國文化地理學的開拓者,讓中國的文化與地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他在1980年出版的《中國文化地理》一書的自序中,回顧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歷程,指出鴉片戰爭對中華文化的打擊,“要挽救漢文化的沉淪,阻止它的繼續被腐蝕,進而恢復它固有的光輝,我想這一代的中國人實應負擔較多的責任。為達成此項目標,首先要認識中國文化,而我願以身作則。”他以地圖說話,以地圖反映歷史,以地圖這個“地理科學的特有工具,濟文字說明之窮”。他用圖反映中國文化中心的南遷、城市化的進程、交通港口的發展、人口的遷移、物產礦產的分布等,甚至將歷史上的宰相、進士分布,也用圖表來表示,以說明中國考試制度和人才的分布狀況。

2007年溫州市紀念南延宗先生百年誕辰,在中國地質界引起反響;2007年在世界地球日之際,我們緬懷陳正祥先生,歷數他對世界和中國地理學的貢獻。他們都是樂清人,溫州為有這兩位地質、地理學界的翹楚而引以驕傲。(溫州僑網/張聲和)

井虹禪寺

井虹寺簡介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井虹寺(溫州話政洪寺),舊名政洪院,地處政洪山,山有玉溪,得名玉溪山;井虹禪寺位於柳市東南行五六公里,坐落於四板橋村獅子嶺門前山斗嶺山坪處,坐西朝東;獅子嶺是柳市平原少有的風水寶地,即龍脈之地;周邊的鄉鎮無不將這裡作為自己身後的安息之地,以慰藉子孫福厚,源遠流長;所以每到清明時節這裡熱鬧非凡車水馬龍,人潮湧動,寺廟更是香火鼎盛,好一派欣欣向榮。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建名 安禪寺 ;隋大業十三年(617)廢普,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重建;

後梁貞明五年(919)賜額“保全禪院”。 北宋真宗祥符中年間改賜’政洪院‘,旁設“玉溪書院”,延請名儒任教,從游甚眾,頗著聲譽;後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僧並七寶院。清代康熙年間重建,重辦玉溪書院,民國初年存破殿三間,垣敗壁毀,有老僧德境法師住持。續辦玉溪書院。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民國三十二年(1932年)15歲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自修於井虹寺玉溪書院並留下詩一首:“西風黃葉萬山秋,四顧蒼茫天地悠。獅子嶺頭迎曉日,彩雲飛過海東頭”。並回憶說井虹寺伽藍神不在廟內其殿在廟外供奉 。

1960年公社化中井虹寺殿閣、虹井及周邊相應設施寶塔相繼被毀;僅存荒基。

1990年後,四板橋村幹部和諸善信,以政洪寺歷史悠久,宋代曾出過高僧(見縣誌),應當恢復。時由胡學連、鄭體衡等以首組建機構,四方緣募,得香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贊助美金二萬元,在舊址奠基興建。

1996年春大殿落成,雙檐高甍,恢宏莊嚴,占地面積260平方米。奉釋伽、文殊、普賢。繼又建左右廂房,左、右各十二間平房,供僧迦、善信住宿。越年又建成天王殿七間,亦高大軒敞。全寺占地面積平方米。現住僧五眾,住持釋真如。寺居高臨下,後山場,前田野,地理位置優越。為柳市鎮大寺院之一。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就讀於寺,立有南懷瑾先生所撰碑記。

相傳井虹寺始於唐朝,香火鼎盛;柳市東南行五六公里,有一座千年佛教名剎,在獅子嶺龍脈半山腰之地,隱隱透出崢嶸的殿閣和高聳的寶塔,給人以無限莊嚴、肅穆、神聖之感。它背依獅子嶺,寶塔面眺東海。這就是香火鼎盛坐落於龍脈之地的井虹禪寺;在它的東南三華里處,蒿榛叢莽的道教聖地兜率宮 清晰地勾勒出獅子嶺昔日的宏偉輪廓,使人依稀想見柳市平原的豪華風姿。千百年來,這裡時常紅燭高照,青煙繚繞,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殿前禮拜、誦經,在鍾磐木魚聲中,送去了人世間的寒暑春秋。

寺名由來

相傳北宋真宗祥符中(公元1008-1016)年間四板橋村及附近村鎮連年乾旱河水枯竭,村民無望,突然霞光萬丈,山腳古井井中氣吐如虹,經日不絕,水源興旺,極為清澈甘美,從而解救一方百姓,百姓紛傳井神顯靈,取名虹井(重建之始挖掘的碑文斷臂依稀可見文字模糊),並在獅子嶺山腰開設道場,取名井虹禪寺。

南懷瑾與井虹寺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民國時期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就讀于樂清柳市鎮四板橋村井虹寺(溫州話翻譯為:政虹寺)玉溪書院。

2012年國學大師南懷瑾回憶說:“井虹寺過去有副對子挺有趣的:得一日齋糧既食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還在嗎?”我回答說可能沒了,寺廟是重新建過的,沒聽誰說過這對子。南老說自己少年時在這裡苦讀過,19歲那年回鄉,帶著個四川和尚,也住在井虹寺,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他說井虹寺的伽藍神不在廟裡住,伽藍爺殿修在廟外面,這在其他地方不多見。那晚他關於父親,關於少年家鄉講得較多也很細,70多年前的點點滴滴他都沒忘記。

南懷瑾《金粟軒紀年詩初集》選錄---之一

暑期自修於井虹寺(溫州話讀:政洪寺)玉溪書院

西風黃葉萬山秋,四顧蒼茫天地悠。

獅子嶺頭迎曉日,彩雲飛過海東頭。

〔此於南懷瑾師舊篋中收得童年作品之一,時年方十五,自讀于山寺,晨起返家取書途中作。〕

名人詩詞

井虹寺詩詞

《春日望海》

--------冷月

四板橋村 四板橋村

獅子嶺頭滄溟眺,煙霧繚繞桃源藏。

仙氣聚身凝井虹,和風細雨扇八荒。

蓬渚翠阜霓裳臨,雲雁斷行迷海疆。

拂潮布色雲開悟,穿浪舒光日映蒼。

玉溪奔流下青嶂,丹谷落花耀華桑。

回瞰蒼江洪波滾,斜瞻奇景菊花妝。

憑軾螭駕春芳綠,披襟欲歸意難還。

縱使積流橫地紀,終將疏派引天潢。

2015年7月26日

(詩人: 張 恆(筆名冷月)別名:伍恆(見伍氏族譜),字中正,號玉溪; 1980年生於柳市鎮四板橋村)

井虹寺對聯

海國波光映蒼龍,翠象勝地,同登鳳嶺秀。

山門慧力守黃卷,青燈祥雲,重護井虹春。

----南憲

井開寺下,長儲佛子軍持水;

虹洛欄前,恍轉如來佛。

佛賜慈恩,不為龕前供素供;

僧修戒行,非惟體外衣緇衣。

------南偉然

玉溪書院

鄭潤庠(1859-1946),字志平,一作子平,晚年更名鞠,號淡如,別署壺叟,樂清柳市鎮湖橫人。清庠生,曾任樂清縣中學堂監督,繼在樂成文昌閣、柳市瀛洲書院、白象金鰲書院及井虹寺玉溪書院授徒,尤設帳瑞安姚宅、南陽吳宅等家塾,儒將姚味辛、詩人吳天五系其及門。詩有別才,謂其“弢叔體”,兼工書法,人矜寶之。著有《鞭山吟草》一冊,已佚。《海上同音錄》二卷,藏溫州圖書館。

---------來源:《黃式蘇集》

交通基建

概述

樂清火車站 樂清火車站

柳市片區,作為溫州都市圈以及溫台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接七里港港區,東臨大門島港口石化中心,北承樂清市區,西靠工業重鎮北白象鎮,交通曆來發達。

基礎建設

高速公路出口 高速公路出口

作為片區中心的柳市鎮已完成了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舊城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新區開發建設方興未艾,經濟社會服務中心、市民廣場、海關、商檢、法庭大樓的建成,標誌著柳市新區已初步形成,為柳市的眾多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興業環境,同時形成了溫州市衛星城市的基本框架,為實現與溫州大都市經濟圈的對接創造了條件。

公交線路

柳市片區現已開通城市公交線路及城鄉公交線路多條,均未實現使用IC卡刷卡消費。

城鄉公交涵蓋樂清 - 柳市、樂清 - 翁垟、樂清 - 北白象、樂清 - 白石、柳市 - 翁垟、柳市 - 北白象、柳市 - 白石等多條線路,普遍實行分段計費、招手即停的運營策略,由於樂清市仍未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故票價略高於國內其他發達地區,均價在0.5元/公里左右。

柳市片區公共運輸信息
線路名稱 Route No起點-終點 Starting Stops & Terminal站點名稱 Bus Stops Name票價 Fare
11路公交 (到站停靠) 晨沐廣場(樂成街道) | 經濟開發區(翁垟街道) 晨沐廣場(工商銀行)- 建設銀行 - 農行 - 國貿 - 市行政服務中心 - 宋湖 - 蓋竹 - 朋岙 - 萬岙巷 - 萬岙 - 高速路口 - 支岙 - 鹽盤 - 工業區 - 緯五路 - 緯七路 - 緯九路(老緯四路) - 緯十一路 - 緯十五路 - 緯十七路 - 電光防爆廠 2元
16路公交 (到站停靠) 體校(樂成街道) | 經濟開發區(翁垟街道) 體校 - 長樂路 - 車站 - 建設銀行 - 雙雁小區 - 公檢法 - 市行政中心 - 四環路 - 東山南 - 外國語學校 - 上海花園住宅 - 石馬咀頭山 - 長宏公司 - 緯五路 - 緯七路 - 緯九路(老緯四路) - 緯十一路 - 緯十五路 - 緯十七路 2元
102路公交 (招手即停) 上游(柳市鎮) | 柳南(柳市鎮) 上游 - 方斗岩 - 垟心 - 後垟 - 供電局 - 郵局 - 車站 - 中心菜場 - 沿河路 - 電器城 - 長虹路路口 - 長虹公園 - 長豐村 - 潭頭村 - 精益中學 - 社頭村 - 後橫村 - 柳南 2元
103路公交 (招手即停) 丁橋(柳市鎮) | 蘇呂(柳市鎮) 丁橋 - 智廣-三信 - 大興西街 - 快樂購門口 - 大興東街 - 電器城 - 老實驗中學 - 蘇呂 2元
105路公交 (招手即停) 電器城(柳市鎮) | 長道坦(柳市鎮) 電器城 - 長虹郵局 - 長江路 - 鎮一中 - 柳翁路 - 三醫 - 三里轉盤 - 中心菜場 - 車站 - 柳青路 - 鎮政府 - 海關 - 柳江大道 - 三黃 - 長道坦 2元
火車站專線 (到站停靠/ 招手即停) 汽車站(樂成街道) | 火車站(白石街道) 汽車站 - 長樂路 - 建設西路 - 樂柳線 - 殯儀館 - 樂湖路 - 柳白路 - 火車站 分段 計費

陸路交通

陸路方面,境內設有樂清火車站,柳市、北白象(溫州大橋北)、黃華(籌)、翁垟(籌)、七里港(籌)等5個高速公路出口,主要依靠甬台溫高速公路、甬台溫鐵路兩條大動脈。除此之外,本片區內現已建成五縱五橫的城市道路網框架、灣西大道(樂清市城市中心大道)、104國道及其複線、進港大道等重點工程,在建的有溫州繞城高速北線、電器城大道、東海大道(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大門港疏港公路(含大門跨海大橋、柳翁公路)等。另外與溫州市相關工程配套的溫州軌道交通S2、M1線也在積極籌建中。

民航交通

航空方面,柳市片區距中國航線開通最多、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地市級航站——溫州永強機場僅一江之隔,柳市鎮距機場直線距離為20公里左右。

水路交通

七里港區 七里港區

水運方面,位於柳市片區內的七里港區位於甌江河口北岸中部,岸線長約11公里,沿岸水深11至14米,其中深水岸線長約6公里。七里港區是以貨櫃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現已擁有2.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1.5萬噸級貨櫃專用泊位等4個,計畫開工建設2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和件雜貨泊位各1個,港區設計年吞吐能力169萬噸。而七里港港區至台灣基隆、高雄的運輸距離分別為150海里、312海里,從柳市片區到台灣港口行程僅需8小時,是浙江沿海到台灣海上航線距離最短的港口,對台貨運的港口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溫州口岸直達香港的“溫州-香港”航線的開通,使得溫州貨物僅需兩天即可抵達香港。

軌道交通

柳市軌道交通是溫州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重要部分,規劃於2010年,計畫2012年開工建設,含S2、M1兩條線路。S2為南北走向,承擔溫州都市區範圍內沿海地帶南北向組團間快速交通聯繫,由樂清雁盪起,沿沿海規劃道路向南,經翁垟(翁垟街道)、黃華(柳市鎮)沿海到達瑞安萬松路總長87.6公里;M1線為西南-東北骨架線,構建中心城區、甌海中心區、樂清輔城間快速連線通道,承擔中心城內部骨幹交通、中心城與東北部都市區的快速交通聯繫,並服務高鐵車站。線路長度約57.3公里,設車站約32個,自溫州市區經北白象鎮、柳市鎮,于樂清市區終止。

旅遊資源

概述

柳市片區山、江、海交融,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白石的峰巒洞壑、翁垟的灘涂海色、柳市的甌江波濤、北白象的茂林古木,在柳市片區東西南北組成以山、水、海為特色的旅遊“金三角”。

出遊指南

中雁盪山

白石街道中雁盪山 白石街道中雁盪山

出行路線:

① 外地遊客可乘坐甬台溫鐵路至樂清站(位於白石街道)下,換乘公交至中雁盪山風景區

② 溫州市區遊客可在望江路碼頭輪渡至甌北碼頭,換乘公交到白石街道中雁盪山風景區,也可在溫州火車站、新汽車南站、黃龍汽車站,乘坐白象、柳市、樂清專線到白石街道中雁盪山風景區

③ 樂清市區、柳市鎮、北白象鎮及其周邊遊客可乘坐公交直達中雁盪山風景區。

門票價格:

① 門市價35元/人·次

② 1.2米以下兒童及70歲以上老年免票

③ 學生持學生證半票

④ 軍人、記者免票。

翁垟灘涂

翁垟街道樂清灣灘涂 翁垟街道樂清灣灘涂

出行路線:① 樂清市區遊客可乘坐11路、16路公交直達位於翁垟海嶼的灘涂。

② 柳市鎮、北白象鎮周邊遊客需乘坐公交到達翁垟後換乘翁垟-樂清公交在翁垟海嶼下車。

中雁盪山

中雁盪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雁盪山的組成部分,位於樂清市白石街道,距樂清市中心9公里,距溫州市區35公里。此處四面斷崖絕壁,北高南低,岩純白色,地邈奇特。分玉甑、三湖、東漈、西漈、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步入景區,即見峰巒陡峭、洞谷深邃、峰奇石怪、溪碧泉清。自然造型奇秀,空間組合協調優美。白石湖、龍山湖、鍾前湖合稱“三湖”,高峽平湖,峰巒倒影,而為中雁盪特殊景觀。

玉甑峰是中雁盪山的圖騰。中雁盪最早的山志乾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見玉甑峰在中雁七大景區中的地位之重。“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玉甑峰高聳雲天,一峰獨出,萬峰伏首。唯這種孤高才使登臨者產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雁盪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雲水有它來結構,方不至於散漫無歸。高還罷了,這峰的上截又有一個美奐美侖、暢曠無倫、洞中套洞的玉虹洞,而峰的極頂更有一個崗巒起伏的山水小世界,如此鬼斧神工,真深不可測!又稱道士岩,狀如倒扣的銅鐘,拔地而起,聲勢逼人。玉甑峰是中雁盪山的象徵,其峰腰之下虹洞,是開山祖師--宋進士李少和當年棲身修煉的所在。登上玉甑極頂,放眼四望,浩然之正氣油然而生。

東漈全長七里,迂迴七折,兩岸山石嵯峨,幻化出許多景觀,它多瀑多潭,經年溪水淙淙。東漈最值得稱道的是七曲下的鐘潭和四曲中的梅雨潭,前者潭上有瀑,瀑上有潭,形、聲、色皆絕;後者潭深水碧,盈而不涸,令人遐思。東西二漈為玉甑峰的兩翼。西以峰岩取勝,東漈則以瀑潭見長。東漈有溪名東龍街,迂迴潺爰七里,串連了一系列各擅勝場的碧潭:鍾潭、連珠潭、小龍潭、梅雨潭、蓮花潭,穿插於這些碧潭之間的是浣紗瀑、馬尾瀑、梅雨瀑……其中梅雨瀑和梅雨潭乃東漈的點睛之筆,風光之美絕勝仙岩之梅雨潭。中雁好水多在三湖、東漈二景區。三湖明淨嫵媚,體現了水靜態美,東漈則呈示了水的流動活潑之美。中雁有此動靜皆美的水態,與其山容相映襯相扶持,自然格外光彩照人。

西漈是一座峽谷,其谷底之石,平坦無沙礫,赭色,溪水流淌,猶如長龍遊動,故稱“龍街”。龍街逶迤數里。兩旁峰岩相疊。步移景換,令人左顧右盼,目不暇接。其上游之石門瀑、水簾洞,下游之八折瀑、龍山湖,最有聲色。西漈是中雁的一個華彩樂章。以奇峰怪石為主的眾多景點沿澗對列,東西綿亘達五里之長,令人目不暇接,堪稱天然畫屏。西漈的峰岩姿態萬千,肖物擬人栩栩如生,可媲美北雁,而水木。清華氣韻靜穆亦為他處所少見,因而在審美上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可謂雅俗共賞。西 結構之美也令人嘆為觀止:自東向西,八折瀑起筆遒勁,足稱“鳳頭”;西龍街至浴牛潭一段為主體,內容豐富,神氣飽滿,不愧“豬肚”;眼看山窮水盡之際,卻見峰迴路轉,把一個桃花源般的石門勝境突然推到你面前,看這最後的一筆“豹尾”來得多絕!

楊八洞(又稱蓋竹洞)是中雁盪的一段“引文”,它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作品。當中雁盪還叫作白石山的時候,它的大名早已載入宋代道書《雲笈七籤》,被尊為“天下第十九洞天”。作為道教勝地,楊八洞有一種濃厚的神話仙語氛圍,單從那彼此套連的八個洞府的名字:寶光、觀音、透天、透海、龍滾、八仙、混元、玉蟾、即可見一端;而滿山谷的松風竹韻,更使這種氛圍得到了強化。楊八洞還以岩石勝,其石擬人象物一一酷肖,充滿民間的諧趣。畢竟楊八洞在人間而非天上,因此,不妨把它看作中雁盪引用的一個民間故事。

劉公谷是中雁盪山最外圍的一個景區,它和楊八洞分處於一山的兩面。這個斜立的小峽谷得名於當地歷史上的一位賢吏的姓氏,這位賢吏的德政之一是組織開挖了一條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運河。

柳市的驕傲

柳市片區作為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全片區民營經濟十分發達,公司、廠房密布於柳市平原之上。早在1997年,柳市便已有七家企業集團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為全國性無區域集團。有18家企業集團的產品通過ISO9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有146家企業領取了401個部頒生產許可證。1998年,柳市鎮便已有2家四星級企業(全省18家)。其中的佼佼者如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人民集團和天正集團等多家民營企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之列,多年來也是僅有的“中國500強企業”榜單的溫州企業。正泰集團和德力西集團獲得了中國質量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德力西電器還成為“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的助推器。1998年3月,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兩會期間,南存輝、高天樂作為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引起了首都新聞界的極大興趣,柳市的非公有經濟發展路子再次轟動京城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

柳市企業參展漢諾瓦工業博覽會 柳市企業參展漢諾瓦工業博覽會

柳市鎮,不僅是中國民企進入“中國500強企業”和“中國民企500強”最多的鎮,還是“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擁有最多的鎮。

柳市現擁有國家免檢產品10個,60多家企業的商標、產品被評為浙江省、溫州市著(知)名商標名牌產品,堪稱“中國品牌第一鎮”。正泰、德力西、天正、長城、人民、東協等商標,榮獲中國工業電器行業“中國馳名商標”。正泰、德力西、民揚、和平等幾家企業8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

2001年柳市鎮被中國機電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電器之都”稱號,2004年柳市鎮還相繼獲得了“中國斷路器產業基地”、“中國防爆電器產業基地”兩張金名片。

多年來,柳市鎮均以溫州第一強鎮的姿態傲視浙南,而以其為代表的柳市片區,更是湧現出了溫州富豪榜前10名中的7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