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雙橋站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是通州支線一個中間站,因站北側北雙橋村而得名。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占領北京。1901年英軍占領北京期間,為適應戰爭需要及加強對北京的控制,將關內外鐵路北京端的終點從馬家堡站展長至永定門再經東便門至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附近的正陽門,同時修建了自東便門通向漕糧倉儲重鎮通州運河西岸長23公里的通州支線,該線從正陽門起向東經東便門至雙橋村進入通州,是關內外鐵路的支線。1902年8月24日,通州支線由中國收回國有。
雙橋站建站初期,僅辦理通過,無客貨運業務。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日本修建京古線時,重建雙橋站站舍,站線增至兩股半道,擴建為中間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樞紐總布置圖中,將雙橋站規劃為北京樞紐東部地區輔助編組站 。1956年,北京東南環線百子灣站與雙橋站接通,雙橋站站線擴建為三股半道。1958年部分土石方完成後停工。1965年增建一股線。1973年增鋪六、七道兩股卸車線 。1975年,為了配合通坨線開通,雙橋站擴建,作為過渡措施 。1976年,雙橋編組站施工設計完成。1979年11月24日,雙橋站全部遷到新站。1983年1月21日,雙橋站直屬北京鐵路分局,1983年3月1日定為三等站 。1975年到1984年,雙橋編組站工程分批完工投入使用 。1979年北京鐵路樞紐又擴建,雙橋站自1984年後繼續擴建,至1988年建成126條股道的車站 。1985年12月15日,電氣化在雙橋站通電試車成功。1987年底,雙橋站擴建為二級三場輔助編組站,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人民幣。1988年4月1日,雙橋站被定為二等站。
雙橋站是雙豐線、星雙線、京承線、京秦線的匯集點。截至1990年代中期,車站上行場有8股線,下行場有7股線,調車場有17股線,設自動化駝峰1座,有3台調車機擔當編解取送調車作業。1990年代中期,全年日均出入車3536.2輛,日均編組29.4列,日均解體27.7列。日均裝車13輛,日均卸車41輛。日接發貨車91.5對、旅客列車39對。1995年出入車135.6萬輛,載客15.1萬人次,傳送貨物38.5萬噸,年收入1912萬元。
雙橋站是京哈鐵路(京秦鐵路)和京承鐵路的車站,北京鐵路樞紐內雙沙鐵路、豐雙鐵路起點站,建於1901年。離北京站12公里,離哈爾濱站1237公里(京哈線);離承德站243公里(京承線);離豐臺站35公里,離豐臺西站34公里(豐雙線);離沙河站40公里(雙沙線),隸屬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北京鐵路樞紐東部輔助編組站。等級為一等站。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下轄車站
雙橋站位於豐雙線、雙沙線、京承線、京哈線的匯集點,管轄大紅門站、百子灣站、廣安門站、北京東站、通州站、李營站、小紅門站等。
臨近車站
上行車站 | 線路名稱 | 下行車站 |
北京東站 | 京哈鐵路 | 通州站 |
京承鐵路 | 通州西站 | |
百子灣站 (田家窪線路所) | 豐雙鐵路 | 終點站 |
終點站 | 雙沙鐵路 | 星火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