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座落在黑龍江省雙城市東北隅的一條小巷內,隱入民居的這棟建於1917年的四合院,收藏著特殊綿長的記憶。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其間承載著太多的感人故事。。。

黑龍江省雙城市"四野"指揮部
【五一逍遙遊】紅色記憶-----走進“四野”指揮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座落在黑龍江省雙城市東北隅的一條小巷內,隱入民居的這棟建於1917年的四合院,收藏著特殊綿長的記憶。占地576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共有青磚灰瓦頂、木結構硬山式房屋35間分東西兩院。東院為三合院,一正兩廂各5間,共15間。前有內牆與外牆相隔,內牆正中為一木結構青瓦頂滾脊垂花門樓。兩院為四合院,東西南北房各5間,南中間為一門洞,兩院之間有一月亮門相通。具有典型的中國晚清民居風貌。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黑龍江省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四野歷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1945年10月31日,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運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蕭勁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陳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11月14日,對部隊初步進行了整編,將原來劃分的軍區先後合併為東滿、西滿、南滿、北滿4個二級軍區,實行新老部隊合編,以主力的大部劃歸各軍區指揮,重新調整了各省軍區和軍分區,抽調少數主力部隊充實地方武裝。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軍區之冀熱遼軍區及所屬部隊共8萬餘人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東北民主聯軍的總兵力達46萬人。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區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以原民主聯軍總部機關為軍區兼野戰軍領導機關,林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任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任副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員,陳雲、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員,劉亞樓、伍修權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7月,以護路軍所屬部隊為基礎擴編為鐵道縱隊,下轄4個支隊,共1.7萬餘人。至8月止,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發展到103萬人。為便於作戰指揮,8月14日,建立了單獨的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由林彪兼司令員,羅榮桓兼政治委員,劉亞樓兼參謀長,譚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揮所改為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部,蕭勁光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原第2前方指揮所改為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部,程子華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治委員。此時,東北野戰軍下轄2個兵團部, 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等共70餘萬人。9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舉行遼瀋戰役,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從此,東北野戰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
1948年11月13日,東北野戰軍所屬第1至第12縱隊,按照中央軍委規定的統一序列,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軍,每軍4個師5至6萬餘人;另以長春起義的國民黨軍第60軍編為第50軍。部隊的裝備由於遼瀋戰役的大量繳獲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奉命入關。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與華北軍區第2、第3、第4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舉行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解放了除綏遠一隅和太原、新鄉等少數孤立據點以外的華北全境。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東北野戰軍於3月1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兵團:第12兵團,蕭勁光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第40、第45、第46軍;第13兵團,程子華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轄第38、第47、第49軍;第14兵團,劉亞樓任司令員,莫文驊任政治委員,轄第39、第41、第42軍;第15兵團,鄧華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治委員,轄第43、第44、第48軍及兩廣縱隊;原野戰軍所屬之特種兵指揮機關改稱特種兵司令部,轄2個炮兵師,1個裝甲師,1個高炮指揮所和1個工兵指揮所。原鐵道縱隊擴編為鐵道兵團,歸軍委直接指揮。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戰軍組成先遣兵團開始自華北地區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5月中旬,在湖北團風至蘄春之線強渡長江,解放武漢。野戰軍主力於4月中旬南移。5月12日,中央軍委決定,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與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合併,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領導機關。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政治委員,鄧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員,蕭克任第一參謀長,趙爾陸任第二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6月上旬,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分三路對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和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部進行迂迴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別在衡陽、寶慶(今邵陽)地區和陽江、陽春地區殲滅白崇禧部主力4個師和余漢謀部4萬餘人。接著又向廣西挺進,至12月中旬,將白崇禧集團17餘萬人殲滅於粵桂邊之容縣、博白和欽州地區。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戰軍向西南進軍。
第四野戰軍在向中南進軍過程中,先後抽調部分部隊和幹部,在豫、鄂、贛、湘、粵、桂等省進行發動民眾,建黨建政,清剿殘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廣西戰役後,野戰軍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粵境內清剿土匪,先後殲滅土匪115萬餘人。同時,在組織上繼續作了若干調整:7月,以國民黨軍第19兵團起義的4個師改編為第51軍。8月,第12兵團部兼湖南省軍區。第14兵團部奉命改為中央軍委空軍的領導機關。裝甲兵師調東北成立裝甲兵學校。10月,以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兵團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轄第52、第53軍)。11月,第15兵團部兼廣東省軍區。12月,第13兵團部兼廣西省軍區。12月26日,中央軍委批覆華中局並四野:“同意華中軍區即正式改名中南軍區”。12月30日,中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屬部隊發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華中軍區改稱中南軍區,組織機構仍舊。下轄6個省軍區、3個兵團部,16個軍,1個炮兵司令部(轄4個炮兵師、1個高炮師),1個工兵司令部(轄5個團),1個鐵道司令部(轄5個鐵道團)和16個獨立師,92個獨立團,8個警衛團及軍政大學6個分校,全軍區共150萬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戰軍以第15兵團指揮兩個軍,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以木帆船為主要航運工具實施渡海作戰,5月1日解放海南島。至此,除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外,華南全境獲得解放。
為明確野戰軍與軍區雙方兼管關係,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司令部向所屬部隊發出通報: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規定,今後各部頒發一切檔案,統稱:“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7月6日,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再次就此事發出通報,今後行文時,如純對地方軍區的,只書中南軍區不書四野;如純對野戰部隊的,只書四野不書中南軍區;如兩者均有關連,即書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或將中南軍區與四野並書。 l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四野1955年授銜元帥、將領全名單 (1)
四野在林彪的統帥下,在四大野戰軍中實力是最強的,戰果也最輝煌。兵強馬壯,戰將如雲!這一切得到當時的公認。也正因為如此,1955年接受授銜的元帥、將領均居全軍之冠!以下是名單:

元帥2位林彪 羅榮桓 (全軍共10大元帥)

大將3位: 肖勁光 黃克誠 譚政 (全軍共10大將)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上將19位:烏蘭夫鄧華呂正操劉震劉亞樓 李天佑

李聚奎楊至成肖華 肖克陳伯鈞 陳奇涵

周桓周純全 趙爾陸洪學智 黃永勝 韓先楚

賴傳珠 (全軍共57位上將)

中將57位: 萬毅 方強方正平孔石泉 孔慶德田維揚
匡裕民劉西元劉興元劉轉連劉道生 杜平 楊國夫楊梅生 蘇靜李壽軒 李作鵬李雪三肖向榮吳克華 吳法憲 吳信泉 吳富善 吳瑞林何德全邱會作 邱創成 張雲天張池明 陳仁麒歐陽文羅舜初 周仁傑 周赤萍胡奇才 鍾赤兵 賀誠袁昇平 莫文驊聶鶴亭 晏福生倪志亮徐斌洲唐天際 黃志勇 曹里懷 梁必業梁興初彭明治彭嘉慶程世才 溫玉成 曾澤生 曾國華
詹才芳譚甫仁 常乾坤 (全軍共177位中將)
(其中少將數目忘記了,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補充)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作戰指揮室蠟像指揮作戰通訊室所用通訊設備一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雙城第四野戰軍部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