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簡介

製作工序

鮮葉進廠後,薄攤2—5小時,然後用鐵鍋殺青,每鍋投入鮮葉0.15—0.2公斤,鍋溫為120—150℃,炒至含水58—60%為殺青適度。稍經揉捻後,即用烘籠進行初烘,烘溫約80℃,烘至三成乾,轉入鍋中整形提毫,待茶葉白毫顯露,再用烘籠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葉能手捻成末,茶香顯露,此時含水量約為5—6%時,趁熱包封收藏。
茶藝鑑賞
選具

潔具
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觀茶
對細嫩茶葉,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先取一杯之量的乾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乾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茶葉的天然風韻。
泡茶
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茶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茶葉,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沖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賞茶
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相,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飲茶
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另外,茶葉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么,得重新沖泡才是。
傳說

黃庭堅把珍貴的雙井茶送給老師蘇東坡,自有一番尊師之心。詩中對蘇東坡十分崇敬讚賞,落磑霏霏雪不如”。,詩曰“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夸新書。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
其詩曰:“江西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茅:草,即茶。古代把灌木型的茶樹叫草茶)。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寶雲日注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歐陽修在此詩中對雙井茶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雙井茶的品質所以較好,首先是這種茶萌發得早,“窮臘不寒春氣早”因而採摘極早而很細嫩,“十斤茶養一兩芽”。接著說茶芽上白毫很多,茶葉包裝也很精緻,用紅紗做茶袋,令人悅目。特別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了。
雙井綠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釣魚台,台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茶園就坐落在釣魚台畔。這裡依山傍水,土質肥厚,溫暖濕潤,時有雲霧,茶樹芽葉肥壯,柔嫩多毫。
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評比鑑定中,被評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並榮獲名茶證書;1984年以精緻的小包裝參加廬山茶葉展銷會,博得中外客商、遊人、消費者的高度讚賞。
功能

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茶氨酸等。
具體作用
1.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者、醉酒者。
2.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
茶史追溯

《歸田錄》
宋·歐陽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
雙井芽生先百草。
雙井綠茶已有千年歷史,產於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家鄉、江西修水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修水在隋、唐屬洪州,毛文錫約公元935年所著《茶譜》載:“洪州雙井白芽,製造極精。”宋時列為貢品。
山谷家鄉雙井茶,
一啜猶須三日夸。
暖水春暉潤畦雨,
新枝舊柯競抽芽。
這是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山谷(字庭堅)對家鄉所產雙井茶讚美的詩作。友人也常和詩讚賞。黃庭堅在《雙井茶送子瞻》(子瞻為蘇東坡字)詩中曰:“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黃庭堅把珍貴的雙井茶送給老師蘇東坡,自有一番尊師之心。詩中對蘇東坡十分崇敬讚賞,說是:落磑霏霏雪不如”。
詩曰:
江夏無雙種奇茗,
汝陰六一夸新書。
磨成不敢付僮僕,
自看雪湯生璣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
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東南去,
畫舫何妨宿太湖。
江西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
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
十斤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
一啜猶須三日夸。
寶雲日注非不精,
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
至寶不隨時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團,
不改舊時香味色。
歐陽修在此詩中對雙井茶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雙井茶的品質所以較好,首先是這種茶萌發得早,“窮臘不寒春氣早”,因而採摘極早而很細嫩,“十斤茶養一兩芽”,接著說茶芽上白毫很多,茶葉包裝也很精緻,用紅紗做茶袋,令人悅目。特別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了。
司馬光以《雙井茶贈范景仁》亦寫詩一首,曰:
春睡無端巧逐人,
驅呵不去苦相親。
欲憑洪州真茶力,
試遣刀圭報穀人。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對雙井茶亦甚讚譽,謂:“昔貢所稱,大約唐人尚茶,茶品益眾,雙井之白色……皆產茶有名者。”
元代柳貫有詩云:“舊聞雙井龍團美,近受麻姑乳酒香;不到洪都領佳境,吟詩真負九迴腸。”詩中既讚揚了雙井茶,又讚美了江西南城所產的麻姑茶。
清代龔鴻著有《雙井歌》一首,歌曰:
茶葉妙品稱無雙,
雙井聞名在修江。
春到莊前芽先吐,
雲腴競摘吠村厭。
士女紛紛歸來晚,
筠籃滿貯喚小雙。
問道今年何處好,
明月灣前與釣磯。
這些詩文,將“雙井綠”獨特之色、香、味、形,描繪得淋漓盡致,無怪雙井綠問世以來,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