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雍 甲骨文 | 雍 金文 | 雍 楷體 |
雍字屬於雍字族。在雍字族裡,雍字都是聲符兼義符。雍字族漢字都與“外圍加一圈”之義有關。雍的本義是“在外圍加一圈”。
名稱: 雍 | 拼音: yōng |
總筆畫: 13 部首筆劃: 8 部外筆畫: 5 | 部首: 隹 |
筆順編號: 4155332411121 | 五筆: YXTY |
倉頡: YVHG | 鄭碼: SZZN |
四角號碼: SZZN(00215) | UniCode : SZZN |
釋義:①和諧。②古同“壅”,遮蔽,壅塞。③古同“擁”,擁有。④a.鳥和鳴聲,如“~~鳴雁”;b.樂聲和諧,如“聽廟中之~~”。⑤(~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如“~~大雅”。
雍-基本信息
1.讀音
【拼音】:yōng; 【注音】:ㄩㄥ 。
字母拼寫 |
姓氏 | 大陸 | 台灣 | 香港 | 澳門 |
雍 | Yong | Yung | Yung | Iong |
2.部首筆畫
【部首】:隹,【部外筆畫】:5,【總筆畫】:13;
漢字首尾分解:亠隹
漢字部件分解:亠鄉隹
筆順讀寫:捺橫折折撇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3.漢字編碼
五筆86&98:YXTY;
倉頡:YVHG;
鄭碼:SZZN;
筆順編號:4155332411121;
四角號碼:00215;
UniCode:CJK。
漢字釋義
〈名〉
(1)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pond]。
振鷺于飛,於彼西雍。——《詩·周頌·振鷺》毋雍泉。——《穀梁傳·僖公九年》。釋文:“雍,塞也。”
今臣雍閼不得聞。——《漢書·中山靖王勝傳》。師古曰:“雍讀曰壅。雍,塞也。”
(2) 古代掌烹飪之官[official]。如:雍人(古代掌宰殺烹飪之人);雍正(古代宮中掌筵席的長官)。
(3) 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之樂[Yong]。三家者以《雍》徹。——《論語》
(4) 秦國早期的都城,現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鄭玄《毛詩.秦譜》云:“至玄孫德公,又徙於雍”。
(5)雍州yōng zhōu
[one of nine prefecture in ancient China]古九州之一
秦孝公據淆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漢.賈誼《過秦論》
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形〉
(1)雍睦:yōng mù
[harmony]團結,和諧,和睦。亦作雍穆
雍睦的集體
雍睦親族。——《新五代史》
(2)雍南yōng nán
[a place is situated Shanxi or Gangsu province]雍州的南部。雍,雍州,現陝西省,甘肅省一帶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列子.湯問》
(3)雍容yōng róng [elegant]
[be natural,graceful and poised]∶形容儀態溫文大方;舒緩;從容不迫
如:雍容揖遜(文雅謙虛的樣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雍容閒雅(雍容爾雅。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雍容不迫yōng róng bù pò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雍容爾雅yōng róng ěr yǎ(形容態度大方,舉止不俗);雍容華貴yōng róng huá guì(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容雅步(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4)又如:雍熙於變(和諧興盛,國家穩定);雍恬(和洽安樂);雍雍(聲音和諧;鳥和鳴聲);雍齒封侯(不計宿怨的典故)。
〈動〉
(1)通“壅”,堵塞[block up]。
維塵雍兮。——《詩·小雅·無將大車》。釋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漢書·匈奴傳贊》
上下雍隔故也。——《後漢書·梁冀傳》
(2)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撓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絕)。
雍-方言集匯
◎ 粵語:jung1 jung3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ung1 [寶安腔] jung1 [梅州腔] j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灣四縣腔] jung1 [東莞腔] jung1 [客語拼音字彙] y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