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1年薦福寺內進行局部修繕時,在晨鐘旁立牌“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由陝西省青年書法家殷天題寫。
清代每天清晨薦福寺寺內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西安古城上空,數十里內都可聽到。鐘聲清亮,塔影秀麗,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清亮的鐘聲從塔院深處傳來。空靈的鐘聲把人帶到悠遠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旁的鐘樓內保存一口金代古鐘。原是武功崇教禪院故物,後來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代康熙年間,重新發現這口巨鍾,“遂以巨車載之移置於上都大薦福寺,懸於殿右”(《鹹寧長安兩縣續志》),掛在小雁塔旁的鐘樓內。民國時期,此鐘被“某軍駐寺時毀裂”,使“雁塔晨鐘”絕響多年。1993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主持焊修了裂痕。1998年又重新鑄了一口新鍾供遊人敲擊。
薦福寺內這口金代大鐵鐘是公元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鑄造的,鍾通高3.55米,至肩頂部高3米整,鈕為蒲牢(神獸),高55厘米,口徑2.45米,口沿周長7.65米,重約8000公斤。鐘錶鑄字成六格方款,有陽文總計1000多字。首款鑄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泰民安,法輪常轉”16字。次為禮部牒次官吏銜名五行,再下數行文曰:“鄜州鄜城縣,陽務村鑄鐘。大維大金國歲次明昌三年壬子二月癸卯初一日嘉戊記。陝西京兆府路乾州武亭界崇教禪院先主持祖師僧,先師僧照翻屋舍聖像,鑄金都會首住持沙門僧。下刻破地獄真言寶樓閣真言大明神咒。”鑄文記載了該鐘由武功崇教禪院主持委託在陝西富縣一個叫陽務村的地方鑄造而成。
“雁塔鐘聲”非僅清代康熙年間重修塔寺偶得鐵鐘之後,早 在唐代小雁塔建成時,便有此聲此景了。傳說當年義淨釋經為早起禮佛、譯經,向寺中主持建議“每日清晨擊鐘”。
清代詩人朱集義題詩寫道:“噌弘(cheng hong,形容鐘鼓之聲)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跡總蒼茫。”這是對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的生動寫照,也是對義淨惜時精神的讚頌。
有民間流傳,據說如果有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的名字和所在地寫在一張黃箋上,鐘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人稱“神鍾”。
相關知識
薦福寺創建於唐代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初名獻福寺,是唐高宗逝後百日,唐睿宗李旦為其父“獻福”而建立的佛教寺院,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為薦福寺。
小雁塔( 薦福寺佛塔)修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塔形秀麗,挺拔玲瓏,與位於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同是唐代長安城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誌性建築。因規模較小,故稱小雁塔,是唐朝精美的建築藝術遺產。
歷史
2007年1月1日零時,十三聲鐘聲之後,小雁塔迎來了它的1300 歲喜誕。這十三聲鐘聲是由西安市文物局從十三個有代表性行業中選出的十三位代表共同持杵敲響的,鐘鳴十三下象徵小雁塔走過的1300個風雨春秋。
雁塔晨鐘,最早被清代文人朱集義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噌吰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跡總蒼茫。”朱集義的這首詩描繪了鐘聲的洪亮,雁塔的巍峨。關中八景中,雁塔晨鐘是唯一以聲音而取勝的一景。雁塔大鐘鑄於金明昌三年(1192年),原是懸掛於武功崇教寺內的一口梵鍾,後因渭河改道,寺廟沖毀,鍾也失落到了水中,清代康熙年間,有一位村婦在河邊捶打衣服時聽到河底發出的震鳴聲,趕忙報告官府,發現居然是一口巨大的鐵鐘,這口鐘重8000公斤,高3.5米、口沿直徑2.45米,康熙皇帝命人把這口鐘放置於薦福寺中,從此,小雁塔的鐘聲連綿不斷,成為一景。
而後來,雁塔晨鐘又被稱為神鍾,為什麼呢?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位婦女來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求香拜佛,她的丈夫戍守邊疆多年未歸,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方丈讓她把心愿寫於黃表紙上,將其作法後貼於大鐘上,然後命這名婦女擊鐘,三日之後她的丈夫果真回到家中。訊息傳開,遠近的人們都來祈福敲鐘,神鍾之名便由此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當文物工作者對鍾實施保護處理時,看到鐘上下一層一層貼滿了黃表紙,文物工作者的心中充滿了淚水,可以想見過去是怎樣一個戰亂紛仍民不聊生的歲月。
今天,在這和平的年代裡,十三個行業的十三位代表共同持杵敲響了雁塔晨鐘,祈禱世界和平,祈禱國泰民安,祈禱西安騰飛發展,祈禱老人長壽,祈禱孩子天天快樂、天天向上,祈禱小雁塔千年萬年不倒,永遠笑傲藍天。
小雁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起初叫薦福寺塔,因為此塔比大雁塔小,故稱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結構,初建時為15級,後受地震破壞,塔頂震坍,塔身破裂,剩下13級,現在看到的是1965年彌合裂縫以後的小雁塔。該塔基座呈方形,塔底層每面長11.83米,通高43米。小雁塔塔身沒有採用柱樑、斗拱等裝飾表面,而以塔身的寬度由下而上地收斂,第五、第六層較寬,六層以上急劇收剎,形成圓和挺秀的輪廓線。小雁塔由一塊塊的方磚砌制,而形成了整體的渾圓,取得了較好的建築藝術效果,整個塔形顯得凝重秀麗,給人以苗條、俊俏、舒展的美感,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
唐代的密檐塔多數不能登臨,而小雁塔內,從底部到塔頂是一個空筒,有樓梯單鏇可攀援至頂。史料記載,小雁塔修造時,專請江南律宗大師道岸設計監修,曾經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及唐代建築藝術的鑒真此時正跟隨道岸大師學習建築藝術,親眼目睹了道岸大師建造長安小雁塔的整個過程。小雁塔的北門楣上還線刻有蔓草花紋和天人供養圖,線條流暢,衣袂翩然,其風格造型明顯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小雁塔的修建費用全部由皇宮裡的人出錢集資所為,雖前後不到三年,修築質量很高,講究磨磚對縫,被譽為中國早期密檐式塔的典範,比小雁塔晚一百多年的雲南大理崇聖寺的千尋塔就是仿照它來修建的。
古都西安已進入新的一年,2007年,我們眼下的這片神聖的故土,我們眼前高聳的巍巍雁塔,迎來了它的1300年華誕。
1300年前,這裡是萬眾矚目的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薦福寺的名字和武則天、唐高宗、義淨大師聯繫在一起,而笑傲南天的小雁塔折射出大唐王朝的恢弘氣度。小雁塔俯覽了強國盛世的盛衰變遷,小雁塔感受了博大高遠的唐人情懷,小雁塔承載了偉大時代的理想追求,小雁塔更保存了唐代建築的原始風貌,是全國保存至今難能可貴的原態古塔。
當絢麗的晨曦、朝霞映襯出挺拔而秀美的塔影,當喚醒千年古都的宏大鐘聲在這裡敲響時,光、影、聲交織成了膾炙人口的絕美景觀“雁塔晨鐘”。雁塔晨鐘記錄了斗轉星移、如煙往事,催趕著歲月進入了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