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輪渡事故

陸家嘴輪渡事故是指於1987年12月10日在中國上海市陸家嘴輪渡站發生的因黃浦江持續大霧導致輪渡停航,後輪渡復航後,因輪渡站聚集人數過多,而導致發生大規模踩踏事故。當日在陸家嘴輪渡站發生的踩踏事故,共導致17人死亡(一說66人死亡)、2人重傷、70多人輕傷。1987年12月10日清晨,上海持續數小時的大霧(能見度僅為30米),是這次慘劇的誘因。

事發經過

事發前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黃浦江上面大霧瀰漫,整個江面幾乎全為大霧所籠罩。依據當時的上海市中心氣象台預報,江面濃見度僅為30米。依照當時上海市有關內河安全航行的條例,凡濃見度低於100米的,黃浦江所有往來船只必須停航。因而,浦江兩岸所有輪渡站都依例停航。
由於濃霧發生時,正值申城上班高峰時刻,當時上海市的交通狀況,浦江兩岸沒有可供通行的大橋、隧道。因而居民日常往來浦江兩岸只能依靠上海市輪渡公司的21條航線。而當時陸家嘴地區是浦東聚集人口最多的區域,所以陸家嘴--延安東路外灘輪渡航線(簡稱陸延線)是市輪渡公司最為繁忙的一條航線。
在輪渡停航的幾個小時以內,陸家嘴輪渡站聚集著要前往浦西的普通乘客、腳踏車輛,以及要去浦西販賣新鮮果蔬的農民。當時排隊已經從輪渡站一直沿著花園石橋路、北護塘路延伸到浦東南路。
上午九時左右,浦江濃霧漸漸消去,陸延線準備開航,而這時,依照往日的客流量計算,陸家嘴輪渡站已經聚集了將近3-4萬人左右的乘客。

事故發生時

12月10日早9點,輪渡恢復航行。第一艘輪渡,基本上是已經在輪渡站候船室的乘客,沒有什麼意外發生。事故發生在9點10分左右,當時第二班輪渡準備開航,碼頭上的乘客由於已經快要遲到,所以顯得較為急躁,大量行人與腳踏車湧向擺渡船。突然,其中一個中年男子連同腳踏車一同被前呼後擁的人群擠倒。由於當時秩序混亂,加之人流速度較快,結果導致接二連三的乘客倒地,當時人群已經無法控制,結果導致慘劇在5分鐘時間內釀成。
當時推行腳踏車的人由於平衡難以掌握,結果成為倒地最多的人群,而腳踏車的倒地導致更多的車輛和行人倒地。
由於事故發生突然,所以短時間內大批乘客受傷,輪渡站值班工作人員意識到如果繼續放任乘客會有更大的慘劇釀成,於是緊急關閉輪渡入口,同時向公安部門緊急求助,輪渡站值班民警與工作人員迅速投入到搶救傷員,並且就近從周邊馬路上攔車,通過各種方式,將傷員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及黃浦區中心醫院。
事故造成17人死亡,2人重傷,70多人輕傷,成為1949年以來上海最嚴重的踩踏事故。另一說為死亡66人、重傷2人、20多人輕傷。

原因及影響

原因

首先,80年代末,上海市民往返浦東、浦西之間,只有通過輪渡擺渡。而且當時大部分企業單位都位於浦西地區,所以每天早晨會有大批急於上班的人流湧向輪渡站。而作為浦東地區人口最為密集的陸家嘴地區,每天湧向陸家嘴輪渡站的人員無數,所以長期擁擠的客流、惡劣的天氣環境單一的出行方式最終導致這場悲劇的釀成。

影響

由於事故發生與當年的獎金制度也有關係,當時如果職工遲到一次,極易被扣除當月獎金,如果多次遲到更會被扣除季度獎、年終獎,在1987年上海市民收入普遍不高的時候,這會是一筆較大的數字,這也就是人們急忙上船的原因,所以也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因而事後,上海市政府發布內部檔案,規定凡是遇到大霧導致市輪渡停航,職工一律不能算作是遲到。

此外一旦黃浦江起霧,上海電台、電視台要提前做好預報以及滾動報導。

另外,陸家嘴輪渡站事故的發生帶來的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是上海市府不得不考慮增加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尤其是過江的交通工具。因而自此事以後延安東路隧道的建設被迫加快,1988年,隧道遂宣告建成通車。同時市區範圍內建造過江大橋的議案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所以經過多方面的努力,自1987年以後,上海市輪渡再未發生過一起惡性事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