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漢:東漢。尺寸:高7.1厘米,底徑5.4厘米,口徑14.3厘米。
重量:275克
特徵:泥質灰陶,施土紅色陶衣。敞口,侈唇,腹斜收,平底,底部有小圓空二十一個。
來源:省博物館撥交
古代陶製炊器。圓形,底有方孔或圓孔,有的在器壁近底處也有孔,置於鼎、釜等上面蒸食物用。仰韶文化半坡遺址中已有出土。
陶甑鐵釜,西漢時期冶鐵和鑄造、鍛造技術有很大發展,已有各式煉爐和熔爐、鍛爐、退火爐、炒鋼爐,爐體採用耐火材料,鼓風裝置、制鐵設備齊全完備,用生鐵製作脫碳...
甑是漢族古代的蒸食用具,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
漢字甑 詳細字義 簡介 文化沿革 典文飯甑,漢族民間炊具。流行於南方各地。一般是用木條箍成。用來蒸飯的甑。飯甑一般呈上大下小桶狀,中間用竹篾編織的藤條捆住,兩側有耳方便端持,有蓋,底部有鏤空...
簡介 引證解釋 原料 用法 三步原因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鐵鍋古名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質地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雲豆和紅棗蒸成,蒸熟後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層白飯滲入棗...
食品簡介 甑的介紹 製作工藝 製作要領 其他做法兩漢陶甑鐵釜,文物,河南省陝縣後川出土。高20厘米,甑口徑17厘米,釜底徑5.5厘米。
基本數據 簡介:甑皮岩遺址屬於中國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洞穴遺址。位於廣西桂林市南郊的獨山西南麓。年代約距今9000多年~7500年。1973年起發掘。是華南地區新石器時...
發現過程 文物陳列 重要成果 遺址保護 旅遊貼士西安甑糕在西安和關中地區深受民眾喜受,物美價廉的傳統早餐食品,叫做“甑糕”。
西安甑糕 相關條目語出: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遊子明王仲顯》詩:“笑我生塵甑,慚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駐,門徑久蓬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一員官》:“夫人從容曰:‘...
基本信息 典源 釋義 同源典故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