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中文名:陶愚川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浙江紹興出生日期:1912年7月 | 逝世日期:1998年2月15日職業:教育史學家畢業院校:大夏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主要成就:教育史學 |
個人簡介
1912年7月出生。
1912年至1929年先後在紹興縣立同仁國小、上海養性高小、上海政法大學附屬中學讀書。
1934年畢業於上海大廈大學教育系,同年11月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
1936年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獲碩士學位。
1938年回國,先後執教於國立湖南師範學院、中山大學、大廈大學,歷任教授、教育系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上海東群中學校長兼歷史課教員,山東部隊專業幹部速成中學教員,泰安師範學校教員,曲阜師範大學歷史系、外語系教師,教育系教授。
晚年曾擔任山東省第五屆政協委員。
人物生平
陶愚川先生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他的大哥陶百川,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1977年至2002年去世前一直在台灣掛名 “總統府國策顧問”。新中國成立後,謝絕父親和大哥要其留在香港或出國的好言相勸,於1950年秋回到上海,服務於新中國的教育事業。陶先生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受到同學的尊敬和愛戴。教學之餘,還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教育史的研究。“文革”前,他先後寫出9部共300萬字的教育史手稿,但在“文革”中不幸遺失。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陶先生矢志不移,又完成了專著《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此書的出版,引起教育史學界的轟動,填補了國家教育史方面的一項空白。陶先生還將平時節省下來的工資和書稿費等全部捐獻給學校。學校特設“陶愚川教育科學基金”,來繼承和發揚他這種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1998年2月1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泰安逝世。
主要論著
1、陶愚川:“《如何突破現在普羅文藝囂張的危機》,《民國日報·覺悟》1930年8月6日第3版。”
2、陶愚川:“《詩人白居易析論》,《大廈年刊》1933年第4期。”
3、陶愚川:“《風氣改造論》,《大夏周刊》1933年第9卷第23期。”
4、陶愚川:“《論中國教育史之研究》,《齊魯學刊》1983年第6期。”
5、陶愚川著:“《訓育論》,大東書局1947年版。”
6、陶愚川著:“《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古代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愚川著:“《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近代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8、陶愚川著:“《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現代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陶愚川著:《論詩人黃忠則》,共42頁,1932年版
10、陶愚川著:《與知友魯丁話舊》,共209頁,1932年版
11、陶愚川著:《夜夢回鄉口占一絕》,共209頁,1932年版
性格解讀
曲阜師範學院有性格的老師
今年7月19日的《中國青年報》登載了劉健的文章,題為“高校還能容下‘怪教授’嗎?”介紹了曲阜師範大學(原曲阜師範學院)幾位老教授。一位是陶愚川先生,小標題是:三天不說一句話的陶愚川。另一位是莊上峰先生,小標題是:述而不作的莊上峰。還有一位是包備五先生,小標題是:從不參加書協活動的包備五。
陶愚川先生在當時的曲師可謂是無人不知,儘管他從來不輕易與人交談,但是他的傳奇故事卻是當時學生和老師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陶先生有一個名人哥哥,即國民黨元老級人物,曾任《中央日報》總社社長的陶百川。因此,陶先生很受了一些牽連。每年重大節日,對台廣播電台都要請陶先生去做錄音,發表對台喊話,無非是說大陸如何欣欣向榮,要台灣方面的哥哥及熟人們棄暗投明之類。
陶先生是在解放前由美國回到大陸的。據說陶先生在美國學習期間有一女友,傾情相愛,本來是山盟海誓,要白頭偕老的。陶先生思鄉心切,堅持要回大陸老家。在機場送別之際,其女友告別之後,當著陶先生的面將一把匕首插進自己的胸膛,以死相報!陶先生受此刺激,性情大變,自此少言寡語,且終生未娶,獨自一人度過了寂寞餘生。
在曲師的時候,學校對待陶先生是比較重視的,待遇是從優的。生活上還專門安排有青年教師住在他的樓下,常去看看他的情況。只是陶先生性孤僻,不愛搭理人,平時亦無人敢貿然打擾。每日三餐都是糊弄了事,也因此,就有了轟動一時的“雞腿粉筆”的傳說。
陶先生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是學教育學的。但是當時大學裡教育學已經停辦,陶先生改行教授外語。平時陶先生總是在上衣口袋中裝有粉筆,講課時隨時由袋中掏出來便寫,方便得很。有一次講課的時候,掏出來一支,在黑板上劃了幾下,卻寫不出字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啃過的一隻雞腿骨,大約是由街頭買了燒雞回來,作晚餐的。啃過的雞骨竟然隨手放進袋中,此時便當作粉筆給拿出來了。此事在當時是轟動課堂,成就一段佳話,以後即作為陶教授生活真實寫照的最佳段子,廣為流傳。特別是我們外語系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背下來了。直到十幾年以後,同學們相聚的時候,談到學校趣聞,還要重溫這段奇人奇事。
陶先生在很困難的時候一直堅持著書,幾番周折,直到80年代,完成了《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並獲得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