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陶傑(原名曹捷,1958年8月17日 -),另有筆名楊非劫、蔣一礁等,祖籍廣西,香港出生,曾居於英國16年 ,香港專欄作家及傳媒工作者,學貫中西,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稱,並與林夕,梁文道以及陳志雲被媒體譽為新一代“香港四大才子”。於電台、電視、報紙、雜誌可見其蹤影,其文章題材廣泛,常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批評中國文化陋習及中港政府,以種族主義觀點分析時事,立場偏向推崇歐美日文化,尤其以英國見稱。遭到部分人士的不滿,斥之為崇洋。曾接受“星期日大班”節目專訪,稱其本人只是“崇優”,此外他立場上傾向支持民主政制。
“才子”二字在香江有特殊的意思,有才華的人並不一定是才子,你有才華但你鬱郁不得志的話,你並不算得上是才子,頂多算一個書生。有才華又“撈得掂”的人才稱得上是才子。不信且看一個金漆招牌——香江四大才子金庸、黃沾、倪匡、蔡瀾。他們除了才華橫溢外,財富也是橫溢。
個人出身
陶傑出身左派報業世家,1949年父母由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父親曹驥云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外祖父常書林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在中資公司工作。年輕時在香港灣仔長大。自幼接觸古典文學,中學時開始投稿,作品發表在《新晚報》。曾以散文《屋之輓歌》奪得1976年全港中學生徵文比賽冠軍。《輪》及《揮春之二》分別奪得《時代青年》第二屆徵文比賽散文組冠軍、第三屆詩組冠軍。《兵車行》及《勇士》分別被選為第五屆青年文學獎詩高級組亞軍,第六屆青年文學獎詩高級組季軍。
幼年時的陶傑曾經於香港左派學校培僑中學就讀,後來轉去嶺南中學,17歲因會考成績未達中六要求而到英國重讀中五。中七畢業後,考入華威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得學士銜。又在倫敦大學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國際關係。碩士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任職八年,並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
1979年11月出版的《香港文學》雙月刊中,有一個名為“曹捷小輯”的專訪;當年他21歲,還在英國,當時他的筆名是楊非劫,主要寫詩,寫散文,也發表過素描畫,得過多個詩詞獎和散文獎。內容還提及他是當年一份文藝刊物《新穗文刊》的成員,專訪簡介形容他“個性沉默寡言,溫文爾雅,性好藝術”。
從英倫回港後
1991年陶傑應查良鏞的邀請回港任《明報》副刊副總編輯,兼寫專欄《泰晤士河畔》,後來《黃金冒險號》。曾任《華僑日報》的副總編輯,1993年任英文日報《東快訊》的政治編輯。1994年9月15日在機場隧道發生嚴重交通意外,在醫院深切治療部逾月。車禍後,有一段時期為《東方日報》撰寫社評及《功夫茶》專欄。又在香港電台主持每周節目《講東講西》,亦曾與劉天賜主持電視節目《犀牛俱樂部》(無線電視)和《斑馬線上》(亞洲電視)及於《都市日報》撰寫《光明頂》專欄。
現時,陶傑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黃金冒險號》專欄,壹周刊的《坐看雲起時》並在香港商業電台晚間擔任主持《光明頂》。此外,陶傑亦與TOM出版集團大股東周凱鏇合作,擔任和記旗下內容供應商“威震四方”的創作總監,為和黃3G手機提供內容和擔任《茶杯雜誌》副顧問。
個人榮譽
陶傑以 散文集《泰晤士河畔》獲得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個人語錄
找有光的地方,光就是希望。
哪裡有品味,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家。
許多年前,你躺在她的星空下,你頓悟不出什麼,世事往往如此;今天你明白了,卻已經不住她眼神的一片雲。
婚姻&家庭
陶傑已婚,太太叫曾行之,洋名HELEN,人稱曹夫人。兩人在英國相識,由於陶傑太太自英國回港後一直沒有工作,因此一家收入全由陶傑支持。
二人育有兩子,取名“泰澄”、“泰頤”,意為心境清靜平和。陶傑90代初回港,在1994年時曾遇上嚴重車禍,在深切治療治療逾一個月。從鬼門關撿回性命後,二人正式結婚。但陶傑婚後,仍不諱言自己風流成性,還曾形容自己的夫妻關係,是“一床兩制高度自治”,又說“婚姻是刑期,要終身監禁,但有時要保釋一下,出去放風、抖氣,但總會回來向監獄長報到”。
緋聞
於2004年8月10日,陶傑被周刊揭發其風流韻事。報導稱,記者目擊他涉攜同一名年輕女伴離開九龍塘一所時鐘酒店,更以“廁紙纏臉”的方法離開現場。
對於其風流傳聞,陶傑全盤否認,直言是媒體故意抹黑,無中生有,更嘲笑說“呢個故事嘅破綻就系作得太誇張,呢啲咁無厘頭嘅爛GAG連周星馳都唔會用啦!”。
投資失利
陶傑早年為迎接長子出生,在金融風暴前夕在香港碧瑤灣購入一套千餘萬的豪宅,不久後即遇上 金融風暴,變成“樓蟹”,之後忍痛出售,淨虧五百餘萬元。
另外,陶傑也曾聽從在電台節目《講東講西》的拍檔王一平牧師的意見,拿出30萬投資股票,結果以失利告終。
結怨黃毓民
在數年前,陶傑突然和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不和,對於黃的指責,陶傑一臉無辜,直言對方被辭退完全與自己無關,並否認了對俞琤“擦鞋”以保飯碗一事。更因與黃交惡,被黃以及其冬粉謔稱多個綽號如“十九才子”等。
面對火爆的黃毓民辱罵,向來唇舌不饒人的陶傑同樣不甘示弱,對其處處針鋒相對,常在電台節目或專欄中對之挖苦諷刺,兩人至今未和解。
兩極評價
陶傑向來可以在兩個立場極為對立的報社寫專欄文章,因而受到的評價也非常極端,喜歡他的人可以極喜歡,討厭他的人可以極討厭他。
陶傑軼事
陶傑向來喜歡寓罵於贊,被他批評的人往往不會立刻發現,過陣子才會恍然大悟,可是當別人贊陶傑罵功了得,他卻一概否認罵人一事,還說自己從來就不罵人,都是在贊人。
由於陶傑貌似香港著名演員黃秋生,故被笑稱為“善良版的黃秋生”,而對方則是“邪惡版陶傑”。
曾因為錯誤引用了網友改編的假新聞而被香港討論網站“高登”封為“2009年7月之星”。
曾在香港有線電視上試做“通識”模擬試卷,結果不及格。因而引起全城熱門討論的事情。
陶傑的“香港第一才子”的外號乃出自同是才子的梁文道之手。
陶傑早年的八幅畫作被法國著名的品牌紅酒木桐(Mouton Cadet)看中,被製作成八瓶限量版紅酒包裝盒,用作慈善拍賣,收益捐給愛護動物協會。
他人模仿
由於 陶傑文章辛辣,善於暗諷別人(即是網上術語曲線),此種風格令不少香港部落格仿效,但多被批評為東施效顰、「A貨陶傑」,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部落格周瑮在2007年於明報以暗諷的形式批評男網民的偶像nike,但由於出手太盡太明顯,在網上惹來激烈批評。另一例子為袁彌明,她表示自己囂張和刻薄的風格是受到陶傑所寫的散文影響。
角色影射
電影《內衣少女》中的一個叫“刁傑”的角色是影射陶傑。
寫作風格
陶傑作品主要以中文寫作。他善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比喻法特別精通,把抽象感覺和概念化為立體景物,使筆下文字帶有強烈視覺效果。並大量引用古今中外之文學作品和歷史、藝術、政治、男女關係等知識,把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元素融合起來。
陶傑熱衷研究中國文化,特別對中國水墨畫,戲曲京劇及古典文學如唐詩宋詞較為欣賞。另外,他亦崇尚歐日文化,曾留學英國的他,對英國最為欣賞,但他強調只是崇優,因為一百五十年來,英國人才輩出,值得推崇。作品常見中西文化之比較,以讚頌西方文化來批評中國文化之弱點和缺失。對九七後港人治港的失敗,亦常大加批評及表示不滿,曾表示希望英國能繼續管治香港。風格時而幽默,時而挖苦、誇張、反諷,特別是針對中國文化時事。喜以“小農社會”、“小農DNA”、“大唐人街”及“醬缸”等詞描述現代中國人生百態、民族情緒及政治生態,時在報章發表時事評論文章,藉事件批評中國文化。社會上有人批評他言論過激和主觀,也有人認為他一針見血說出事實。
陶傑認為寫專欄要面對大眾,大眾有不同的階層和知識領域,要寫得較易引人共鳴。有時專欄文章寫得通俗,被部份人認為是意淫和滿紙淫穢的性比喻,不堪入目,其在壹本便利的專欄作風相似。1996年4月在《呼吸詩刊》專訪中,被問為何不寫詩,回答:“理由很簡單,純是市場因素。畢業回港後,我覺得香港的文風氣退化了許多,與其寫一些沒有人會提起勁來讀的作品,倒不如妥協一下,在市場容許的隙縫中,又不完全出賣自己創作原則的情況下,寫一些較易引人注意和共鳴的作品。我現在寫專欄,雖不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但勝在有讀者,每天有百多字給我抒泄感情。”
2003年4月2日陶傑在香港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抨擊當時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擔任特首5年以來的種種失誤。當時SARS疫情正處於高峰,疫症處理不當導致社區爆發並引致大量人命傷亡。文章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是一手證明了‘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如果你還愛惜你的國家,請你下台。”,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2007年在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想一想香港》中,曾這樣講述自己作品,“寫專欄表達的方式最重要是淺白。我覺得我寫的文字不是給內地人看,是寫給香港人看,我對香港人有信心,因為香港至少到1997年是一個國際城市,香港有很多人到外國留學,很多人懂英文,他們的思想及內涵很西化,所以偏激的寫作風格不是大問題。很多人其實因為內心深處有共鳴,但受不了我一支筆直刺深處講出真話。”
在2011年9月下旬,陶傑在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旗下的新推出的免費報紙《爽報》內撰寫專欄,兼有他本人聲音讀出其專欄文章。因內容涉及成人口味,而受到香港道德團體廣泛的爭議和批評,認為他的文章太淫褻不雅,會影響到小孩子,更被香港淫審處評為二級不雅,應刻封套。而陶傑面對種種的指控嗤之以鼻,認為自己的文章是屬於品味高雅的情色作品,而非色情亂文。之後陶傑更在他任職的商業電台的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與香港“道德塔利A班”明光社社長蔡志森一起唇槍舌戰討論事件。
繪畫
根據蘋果日報2010年01月19日專訪報導,陶傑除寫作外亦愛繪畫,而且水墨印象派風格各異,他稱中學時期跟歐陽應霽的父親─歐陽乃沾學畫過生,所以畫風也有受他影響。當年在告士打道的‘嶺海藝專’學素描、水彩、粉彩、油畫,至於國畫,是看書後自學的,所以帶點西洋風格。而畫畫是其業餘興趣,沒想過要做畫家。
於2013年3月28號發表雜文《女首相在遠東》
劍橋大學解封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三十年前訪問中國談判香港主權的經過,除了一些飲食資料,沒有什麼進一步的內幕。
柴契爾夫人在回憶錄裏提過:對中國的鄧小平缺乏好感,覺得這箇中國老人毫無教養,在會談中,鄧小平不斷向柴契爾夫人噴二手菸,而且向痰盂裏時時吐痰。柴契爾夫人認為鄧小平缺乏對女性的起碼禮貌,而英國的大使館人員私下展開「熱烈的爭論」:鄧小平不停的吐痰,究竟是蓄意顯示某等「天朝大國」的排場效果,還是這個人在本質上是一名歹徒(Thug)。
當然,一來英國人在清末已經見識過來訪的李鴻章在皇宮裏吐痰的中國文化,二來為了照顧中國人尊崇第二次解放了他們的「鄧公」的民族感情,當時沒有洩漏此一「機密」,但柴契爾夫人畢竟是西方文明國家的領袖,對於鄧小平在痰涎濺落在痰盂的清脆水聲中強硬宣布必須收回香港主權,而且出兵摧毀香港的繁榮也在所不惜,還是十分詫異,事後她說:「鄧小平這個人真殘酷(Cruel)呀。」如果知道英文的含蓄,就明白柴契爾夫人對鄧小平,以及這個人統治的國家的觀感,相當惡劣。
為免香港變成廢墟──柴契爾夫人那一代政治家,目睹過赤柬侵占金邊的一幕,知道極度情緒化的鄧小平,做得出來──柴契爾夫人選擇了高貴地讓步。
英國應該放棄香港,因為當戴夫人從北京來香港的時候,在啟德機場拉扯橫幅抗議,高呼「反對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並支持「民主回歸」的,不是俗稱的「土共」,而是以司徒華為首的香港民主黨早期人士,他們是一群理想的知識份子,而且自稱愛國。我當時在家看到電視新聞這一幕,覺得很好笑,對我的父母說:「呸,從哪裏爆出來的這夥笨蛋呢?他們將會付出代價。」今天我回想起,也發現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柴契爾夫人在香港鬧市參觀,一幫小孩覺得她很親和,笑嘻嘻的跟著跑,而柴契爾夫人也跟他們逗玩,氣氛甚為溫馨。後來的特區政府,發現這就叫「政治公關」,都極力模仿,可惜或因文化背景所限,你今天看看舊片,還是柴契爾夫人的表現更自然。
今天柴契爾夫人尚健在,只是腦筋有點不清楚。相對於她當年蓄意噴二手菸和吐痰的對手,柴契爾夫人失落了香港,但贏得了歷史的好名聲。但願她多福而萬壽。
在文章最後希望柴契爾夫人多福而萬壽,結果十日後,也就是4月8號,柴契爾夫人去世。號稱十日殺一人的香港第一咒殺小天王,一時間造成香港談陶色變,各大名人害怕被此人祝壽而難逃十日詛咒。
作品集
皇冠出版社出版作品
陶傑作品
出版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1998年10月 | 黃金冒險號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3716 |
1999年1月 | 再見蘇絲黃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5271 |
1999年2月 | 不給一口釘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4836 |
1999年2月 | 馬戲班主走了之後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5530 |
1999年7月 | 日暮荒老的地平線上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5972 |
1999年9月 | 香港這杯雞尾酒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5735 |
1999年12月 | 中國化的魚眼睛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5832 |
2000年1月 | 因為它在那裡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6200 |
2000年4月 | 權力的地圖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4615 |
2001年3月 | 颱風和島的約會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674X |
2001年6月 | 偉大的十字街頭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6596 |
2001年7月 | 那一頭是什麼景色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6995 |
2001年10月 | 香港,你要活下去!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029 |
2001年10月 | 香港,你要爭口氣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193 |
2002年7月 | 天涯遠望的焦點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223 |
2002年7月 | 思考在命運之上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363 |
2003年7月 | 有光的地方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606 |
2004年1月 | 魚的哲學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762 |
2004年7月 | 無眠在世紀末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319 |
2004年7月 | 她是他的一場宿命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19X |
2005年2月 | 霓虹花憶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831 |
2005年5月 | 那一夜星斗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459 |
2005年7月 | 國度的零時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9188 |
2005年10月 | 青木瓜之戀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9374 |
2006年4月 | 天神的微笑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9536 |
2006年7月 | 黑嶺魔宮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9749 |
2006年12月 | 歷史和地理間的沉思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101 |
2007年5月 | 快樂鄉的一天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330 |
2007年7月 | 莎士比亞的安魂曲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378 |
2007年10月 | 海豚男的終極夜空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590 |
2007年12月 | 芳菲花田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705 |
2008年7月 | 天國的凱歌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0934 |
2008年12月 | 乳房裡的異世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1214 |
2009年7月 | 流金千蕊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1535 |
2010年2月 | 這個荒謬的快樂年代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1740 |
2010年7月 | 小奴才的修煉之道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1962 |
2010年12月 | 集體低智的精英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2136 |
陶傑精選作品
出版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2003年1月 | 泰晤士河畔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584 |
2003年7月 | 風流花相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7592 |
2003年11月 | 圖騰下的銀河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009 |
2004年5月 | 自戀紅燭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05X |
2004年11月 | 迷宮三千祭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624518726 |
2009年4月 | 暗夜寇丹 | 皇冠出版社 | ISBN 9789882161382 |
出版作品
出版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2004年12月 | 大偶像 | CUP | ISBN 9889800268 |
2005年7月 | 峰青夕陽紅:陶傑星期天評論集 | CUP | ISBN 9889860945 |
2006年7月 | MK愚樂圈 | CUP | ISBN 9889877325 |
2008年10月 | 恭敬有罪──陶傑短評 | CUP | ISBN 9789881783516 |
2008年11月 | 搔背有趣──陶傑短評 | CUP | ISBN 9789881783523 |
2010年7月 | 政正系理──陶傑英文小品選 | CUP | ISBN 9789881934239 |
明報出版社出版作品
出版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2001年6月 | 流芳頌 | 明報出版社 | ISBN 962973544X |
2002年8月 | 滿香園的一朵朵笑靨 | 明報出版社 | ISBN 9624517193 |
訪問系列
出版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1999年7月 | 名人學語文──訪問系列 | 語常會 | ISBN 962856031X |
2001年6月 | 名人學語文──訪問系列第二輯 | 語常會 | ISBN 9628560328 |
合著作品
出版日期 | 書名 | 合著者 | 出版社 | 備註 |
2003年12月 | 男女關係 | 黎達達榮 | CUP | ISBN 9628699342 |
2004年4月 | 男女關係2 | 黎達達榮 | CUP | ISBN 9628699334 |
2004年7月 | 男女關係3 | 川頁、寺健 | CUP | ISBN 988977545X |
2005年12月 | 百日維新 | 劉細良、梁文道等 | CUP | ISBN 9889877236 |
2007年7月 | 九龍皇帝 | 鍾燕齊 | CUP | ISBN 9889950464 |
2008年6月 | 斑馬線上︰通識電視課室 | 劉天賜 | CUP | ISBN 9881700914 |
其他(譯作或評註)
出版日期 | 書名 | 原文作者 | 出版社 | 備註 |
2004年6月 | 石點頭──鍾逸傑回憶錄 | 鍾逸傑 | 香港大學出版社 | 譯作/ISBN 9622096646 |
2007年7月 | 不中不英 | 褚簡寧 | CUP | 評註/ISBN 9889950499 |
2007年12月 | 不中不英2 | 褚簡寧 | CUP | 評註/ISBN 9881700787 |
2009年7月 | 不中不英3 | 褚簡寧 | CUP | 評註/ISBN 9881834945 |
2010年7月 | 不中不英4 | 褚簡寧 | CUP | 評註/ISBN 9789881853776 |
節目主持
電台節目
講東講西(香港電台)(1995年) - (2003年)
光明頂 (廣播節目)(商業電台)(2003年) -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聲音專欄-“陶言無忌”(商業電台)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聲音專欄--“早晨陶傑”(商業電台)
陶傑愛上子夜場(廣播劇)(商業電台)
電視台節目
犀牛俱樂部(2001年,無線電視)
犀牛俱樂部2(2002年,無線電視)
1405鄭和下西洋(2005年,無線電視)
細說名城 -英格蘭之旅(2006年,無線電視,於1月15日播映)
細說名城 -波蘭之旅(2006年,無線電視,於4月19日播映)
世紀天道行(2006年,無線電視)
2006年世界格局回顧(2006年,香港電台電視部)
2006年香港大事回顧(2006年,香港電台電視部)
香港情濃霍英東(旁述)(2006年,無線電視)
人傑地靈(2007年,無線電視)
全民開講(2007年,無線電視)
想一想香港(嘉賓主持;2007年,香港電台)
斑馬線上(2007年,亞洲電視,於10月8日播映)
My Studio(2007年,亞洲電視,於10月8日播映)
茶館論風騷(2007年 - ,陽光衛視)
雙對論(2008年,亞洲電視)
2008年世界大事回顧(2008年,香港電台電視部)
周日不講理(2009年-,有線電視)
CEO實話實幹II(2010年,華娛衛視)
越扭越有計(2011年,香港電台電視部)
頭條新聞環節:陶析新聞(2011 年-香港電台電視部)
大陶殺(2011年)(Goyeah)
陶傑笑看風雲 (2018年,亞洲電視)
電視廣告
樓上燕窩莊 (2006年,無線電視)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2007年)
馬世良堂 保胃丹 (2007年)
證監會廣告(2010年)
安信信貸(旁述)(2011年)
電視訪問
《星期日大班》(香港NOW寬屏)
《才子愛佳人》
《CEO實話實幹》(華娛衛視)
《國際時事縱橫》(英文)(ATV)
《香港爛噠噠》
電台訪問
《塔利A班》
《新聞會客室》
《萬FUN加油站》
《街頭早點UP》(又名《街頭大人物》)
參與電視遊戲
《百法百眾》(第二輯)(TVB)(2006年)
(主持:鄭裕玲 拍檔:陳松伶 劉細良)
《證識第一II》(TVB)(2009年)
(主持:張繼聰 鄧健泓 拍檔:趙碩芝 林穎彤)
聲音演出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獅身狼面像
頒獎
《2005年度香港勁歌頒獎典禮》(TVB)
《2009年飲食天王頒獎禮》(ATV)
爭議
與菲律賓的風波
2009年3月27日,陶傑以一貫嬉笑怒罵的筆風在《HK Magazine》雜誌撰文《The War at Home》(家中之戰),串連“菲律賓政府宣稱擁有南海主權”和“菲律賓人在香港當傭工”兩事。有菲律賓人最直段章取義,指陶傑形容菲律賓是“僕人國家”。事件引起當地政界不滿,菲律賓移民局把他列入入境黑名單。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譚志強認為陶傑原意並非要貶低菲律賓人,而是嘲諷憤青的極端民族主義。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系主任梁天偉認為,菲律賓政府禁止陶傑入境是小題大作。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友金指出,根據國際慣例,若僅一個平民對某國發表侮辱言論,該國即高調發表外交聲明並禁止該平民入境,極為罕見。他質疑菲律賓只是耍外交手段,背後最大的目的是藉此宣示對南海的主權。
陶傑說他只是以虛構處境劇(實際上他並無聘用菲傭)形式諷刺一個財大氣粗的香港小男人僱主。坦言下次寫作會顧慮更多。陶傑在電視作公開道歉。發行《HK Magazine》的Asia City Publishing Group發表道歉啟示,指“很多人從讀出非文章本意,該公司願意向讀者保證絕對尊重菲律賓人。
“小農社會”論
陶傑評論中國人某些陋習時常用“小農社會”、“小農DNA(基因)”等論調,有人極之不滿,也有人認為他一針見血道出事實。依照他的理論:“小農DNA”源於中國農民的基本性格:嫉妒、自私、猜疑,眼前的農地就是全世界;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吃飽,腦袋沒有內容,不懂推理、邏輯,奴性重等等。
個別評價
評論人梁文道曾這樣評論陶傑:“他很聰明,文筆非常好,但問題是,我非常不認同他的寫作方法,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一種玄談式的民族性。我很不喜歡談民族性,這是一個本質論的概念。作為一個知識份子竟一天到晚鼓吹民族性,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如果把現在的所有問題講成是由於中國人的‘小農DNA’,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這種寫作方式有什麼意義?想達到什麼目標?這就是我永遠不會做的。”
自辯
反對他的人認為他言論偏激,他曾公開自辯說:“……你看孫中山革命成功,下令所有人剪掉辮子,很多人認為孫中山這個人很偏激,因為大家留辮子留了200多年,你為什麼一下子剪掉?為什麼不能夠循次漸進,一天剪一點?,所以,無所謂偏激不偏激,自己再偏激,也比不上中國60年來毛澤東的政策的偏激。現在的中國也有很多問題,建行宮,炒賣地產,吃穿山甲,吃娃娃魚,這種行為,偏激不偏激?到外面買LV,一買買幾十個,回來轉賣,這偏激不偏激?”。他同時為兩家死對頭報館寫社論,如曾分別任職兩家取向相反的報館即蘋果日報及東方日報,寫出政見和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文章,有意見指他毫無文人的風骨。他堅稱部分社論及專欄文章只是代表報館立場,無不妥之處。他自辯並比喻:“就像律師上庭為一個人辯護,他必須把自己從自我的角色釋放出來,做好律師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