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名片
陶北村在1950年以前,村民們總是以“大街北”為稱呼,日本鬼子投降後,村民們在支部書記李順章的帶領下,先後成立了20個互助組(變工組),同時又把大街北分為兩個點:東北點,村長陶文川,後陶善慶。西北點,村長陶潛修。
1955年3月,在區負責同志的倡導下,以東西大街為界把大街北的兩個點合併為一個初級社,名建民社(陶南叫建華社),社長陶效常。
1957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建華、建民兩個初級社合併成陶鎮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跨人人民公社。到1961年4月,陶北、陶南又分家,從此,陶北村正式成為行政村。
陶北村在清朝時期,為鎮裡保,以後劃歸辛興保;從民國初期到1941年曆屬口子區;1946年該村又劃歸儀封區;1958年3月,屬羊里鄉管轄;同年10月,又改為羊里人民公社;1960年4月,該村歸口鎮人民公社;1984年歸口鎮辦事處、口鎮至今。
陶北村昔日地居要道,南來北往的客商、東行西去的官民,多經此莊,因而村民見多識廣,思路開闊,多以經商致富。
從清朝中期到建國初期,以陶鎮東西大街為例,僅陶北村人開設食宿店6家,酒店2家,藥鋪1家,油坊3座,木匠鋪2家。尤其是大富戶陶立慶的油坊、酒店尤為出色,規模大,名聲響;老中醫陶瑞龍醫德高尚,開設的藥鋪藥物全;車木匠陶英貴,技術精湛,凡是經他打的車盤,從來不加楔子,堅固耐用,經他修理的木車軸從不晃悠。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村人精明能幹,陶北村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出現了幾大富戶,如大富戶陶硯,擁有土地100頃,磚石結構四合院四座,還有一幢二層樓,常年雇用長工十幾人(李順章就為其中之一),牛馬騾若干匹,自己開設大油坊1座,錢莊1個。大富戶陶立慶雖不如陶硯土地多,但其土質好,經濟實力也不弱。這兩家在當時周圍村莊中乃至萊蕪境內都很有名氣。《福壽康寧》這是陶硯古老門楹所題之字。
陶北村人有著輝煌的革命歷史,從民主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陶北人不怕流血犧牲,積極投身於革命,湧現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20世紀20年代末,當馬列主義剛剛傳到中國不久,共產黨才處於萌芽狀態時,陶北村的陶學言早已在曲阜高等師範學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進行秘密的地下黨活動。“四·一二”大屠殺後,從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
回村後,一邊教書,一邊繼續宣傳馬列主義,從事一些革命活動,1929年春,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學生及進步人士衝進村南的關帝廟,將廟內的所有神像用繩子拉倒,砸爛,辦起了陶鎮第一所國小——南學堂。建國後,改為陶鎮完小。在這期間,他還把自己的家當成進步人士的聯絡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陶北人積極投身於革命,在區中隊長鄭覺民的帶領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同敵人進行英勇的鬥爭。在解放戰爭中,陶北人做軍鞋,成立運輸隊,擔架隊,積極參加支前工作。1946年大動參時,陶鎮參軍60多人中,陶北村近半數。1947年2月萊蕪戰役吐絲口戰鬥打響後,陶北村定為前線第一包紮所。為儘快消滅敵人,陶北人不顧個人安危,為新四軍當嚮導,摸敵情,抬擔架,護送傷病員,為打好萊蕪戰役立下了功勞。
1948年春天,魯中第一軍區機關和直屬部隊,進駐陶北村。當時村民生活非常艱苦,可是為了慰勞子弟兵,村民們都紛紛拿出糧食獻給部隊,有的村民竟把正下蛋的雞,熬成雞湯送給傷病員吃。司令員劉國柱號召全體官兵每天只吃半飽,減輕村民負擔,並帶領全體官兵幫助民眾拉犁拖耙,耕地播種,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讚歌。陶北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烈E達18名,戰鬥英雄陶日告就屬其中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陶北人仍然保持著戰爭年代那股幹勁,那股熱情,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的道路上不斷努力:1953年-1954年,萊蕪縣第一屆、第二屆教師集體培訓大會在陶鎮舉行。會議中心會場設在陶北村,為支援教師開好這次大會,陶北人騰出了房子,獻出了被褥,獻出了桌椅,主動把每位教師接到自己家中,像對待親人一樣照顧好每位教師,使大會開得非常成功。60年代至70年代,先後建起了果園、菜園、油坊、紅爐、橡膠鞋底廠等,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村民的生活不斷改善。1974年造田800畝,並按上級要求高質量地植上樹。此項工程曾受到原泰安市的表彰,並在陶北村召開了“植樹造林”現場會。
1975年,開始“農業學大寨”,上千村民齊卜陣,對村東長年不收的“泥灣子”進行了深翻整平,對南嶺地塊進行調向。1976年,為改造陶北的水利條件,從村西到村東一連打井十幾眼,對東嶺小水溝進行了改造。同時,陶北人注重農機推廣。從1972年開始,先後購買大小拖拉機4台,以後又購置了播種機、脫粒機,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80年代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後,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年年創高產,每年上交20多萬公斤公糧。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陶北人開始由單一種植向多元化種植邁進,家家種姜種蒜種山藥,經濟收入非常可觀。尤其是自2001年村兩委換屆以來,村領導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發展經濟;對全村舊路進行整修,新建生產主道2條,田問小路合理規劃、加寬;又在村東長埠嶺新打機井10眼。把西鄉河路兩邊定為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促進陶北村的經濟發展;村北沙土地全部種植山藥。
由於新領導班子的努力,村民們的積極配合,陶北經濟收入大幅度上升,村民生活不斷改善。村委連續兩年被評為鎮優秀黨支部。注重文化,發展教育,是陶北人的優良傳統。1968年新建陶北國小”。後又投資建陶鎮聯中。1977年恢復高考,全村共考出大中專生100多個,現為泰安市委組織部幹部的陶常江,萊鋼總廠副廠長的陶登奎,就是其中的兩位。
改革開放後,村中出現了許多經濟能人。,他們從田地里走出來,令世人刮目相看,如:養雞大戶陶長華、陶善瑞每年養雞上萬隻,全部使用自動化;運輸大戶陶常學,常年搞運輸在外,深圳、海南經常去,朱家兄弟修電機馳輻萊蕪;鑄造專家陶常恕,不但家中有冶煉爐、車床,而且在新泰又辦起了大型鑄造廠。走進陶北村,隨處都能看到改革開放的景象,隨處都能聽到人們甜蜜的笑盧,陶北村的明天將更好!
人文自然
陶北村地處平原,土地肥沃,村東大糧倉。村西是陶鎮的交通大動脈鄉河路。如今這裡已成了發展陶鎮經濟的黃金地段。2001年10月,陶北村支部村委,把這裡定為陶北經濟開發區,拓寬路面30米,兩邊劃出商品地300餘畝,招商引資,現已全部被客商所用。村北是母親河——匯河,河水由村東北方向流至太平村西與雪陳村北後,折勢向正西流去。陶鎮的廟宇,東有五神堂,西有觀音廟、龍王廟,南有關帝廟,中有財神廟。這些廟宇為磚石構造飛檐斗拱,五脊六獸,氣勢非凡。廟內神像鎦金異彩,栩栩如生,尤其是村東的五神堂,是陶北陶十二世祖陶鳳梧主持修建的,廟堂高大雄偉,造型獨特,廟門西邊的牆壁上鑲著一塊奇特的黑色石頭,面為凹型,晶瑩透明,能照出人影,美其名日“透明碑”。廟東南面是陶鎮的至高點叫摩天嶺,它的高度要比五神堂高出若干倍,不管什麼時侯去看透明碑,摩天嶺的影子總是在裡面顯得一丁點兒,只有透明碑的一半截高。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編出順口溜:“摩天嶺萬丈高,搭不到透明碑半截腰。”廟堂門前植柏樹一株,高6丈,粗3摟,挺拔直立,枝葉茂盛。在荒亂年間此樹被一些地痞所看中,準備出高價購買,村民陶蘭芳聽到此事後,讓鐵匠打了10多斤大鐵釘,釘在樹的全身,此樹才免遭被伐,而且越長越旺,成為一棵“神”柏,為當時一大奇觀。以上建築均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