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山西古籍出版社 編
出 版 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805988269
出版時間:
版 次:
頁 數: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其它分類
內容簡介
《陳監先文存》上編為先生傾注一生心血的《霜紅龕集校補》,下編為50餘篇學術論文和書信。 傅山先生的《霜紅龕集》,是歷經200多年逐步整理刊刻而成的,歷時既久,歧異遂多。清代末年,山西巡撫丁寶銓邀請國內名家繆荃孫、羅振玉等整理刊刻成《霜紅龕集》40卷,號稱完備,然其中錯簡迭出,也未能稱盡善盡美。因此,對《霜紅龕集》的校勘成為研究傅山先生學術思想的重要前提。 陳監先先生精通古代版本目錄學及山西鄉邦文獻,從年輕時,即發願校勘《霜紅龕集》。他以丁寶銓刻本為底本,參校傅山摯友戴廷栻所刻《晉四人詩》,乾隆十二年張耀先刻《霜紅龕集》,鹹豐年間壽陽劉飛刻《霜紅龕集》,清末年平遙王晉榮刻《霜紅龕集》,以及傅山的其它遺著和相關史料,逐字逐句,予以校勘。其《凡例》說:“本書校勘,依各種刊本先後順序,列出異同,各本面目,優劣畢見。版本校勘源流發展,亦一目了然。引述前人校說,多指明是非,間亦略加疏證。偶有一得,均冠以“監先案”三字。”故而先生在其序言《〈霜紅龕集〉版本源流考》中不無自負地說:“這樣,《霜紅龕集》的詩文,基本上恢復了本來面貌,為研究傅山這一歷史人物提供了真實可據、更加豐富的資料,使用價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道出了陳先生校補《霜紅龕集》的初衷及價值所在。事實上,校補工作傾注了先生數十年的心血。先生的校補序言作於1946年,可知校補內容在那時應已初具規模,一直到1990年先生去世前,這40多年一直處於修改完善階段。從先生的校補原稿看,本為墨筆恭楷抄寫,然後又間雜鋼筆、原子筆甚至鉛筆補寫的內容,有的字顫筆不已、模糊不清,乃是先生暮年偏癱之後所補,其心可感。令人遺憾的是,“校補”的補遺部分,約80餘篇傅山遺文,是陳先生辛勤搜羅而來的,近20年來,卻幾經輾轉,不知去向。此次出版的校記,其中補的文字甚少,但出版時,仍沿用了陳先生《霜紅龕集校補》的書名,以表示對陳先生辛勤勞動的尊重。 陳監先先生批校《霜紅龕集》,是在他校勘《霜紅龕集》中逐步形成的,相對於其“校補”而言,批本的校勘記較簡略;其更高的價值,一是對《霜紅龕集》大部分詩文作了斷句,使人易於閱讀;二是對眾多的詩文作了批語。這些批語,有的指出創作時間,有的註明詩文中的人名、地名出處,有的直道其詩文的妙處。張頷先生閱讀陳氏批校本,欣然題簽《陳批霜紅龕集》,無疑認可陳先生的批校實成一家之言,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陳監先先生關於傅山先生的論文和書信,現存13篇,均為考證性論述,可謂篇篇有創見。其《〈霜紅龕集〉版本源流考》對《霜紅龕集》的整理刊刻過程,進行了全面的論述與分析,1963年發表在《學術通訊》時,略有縮節——其實,未縮節的一文更為全面精彩。研究《霜紅龕集》者閱讀此文,可少走好多彎路。《傅山生年考——評郝樹侯〈傅青主生年辨〉》作於1963年,先生以大量事實,反覆考證,證明傅山生年為1607年,享年78歲,而非郝樹侯先生所稱的生於1606年,享年80歲。事實上,陳先生這一考證,已成為了當今學術界普遍認可的觀點。《傅山的雜劇〈紅羅鏡〉》一文,則從劇本的背景、語言、人物及太原文物諸方面,全面論證了《紅羅鏡》雜劇確為傅山先生所作,此文發表於《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專欄第618期,其觀點也被當今學術界普遍承認。 可以說,陳監先先生在傅山先生的研究方面,是20世紀的一位關鍵人物,他的最大功績,是從前人的搜羅刊刻文集階段,轉入對傅山版本及遺存詩文的考校階段,進而為後人的研究奠定基礎。可以說,先生在這方面的成果,至今無出其右者。 然而,陳監先先生的研究範圍,還不止於傅山先生及其《霜紅龕集》。現存的其它論文書信,約有40餘篇,上起於王充的《論衡》,下至清代文史的研究,涉及範圍甚廣,有嚴密的考證,如《太史公生年問題》;有普及性的文章,如《清代考試制度漫談》《紀〈古今圖書集成〉》;也有文采斐然的紀實性作品,如《馬頭嶺訪書記》,那是記述作者1938年在陝西宣川馬頭嶺與二三好友訪書的經歷的,可認為是先生一生訪書生涯的縮寫。令人感動的是,1976年,先生將一生收藏的400餘冊明版、清版線裝書捐給了山西省圖書館,其它文章如涉及地方文獻的《〈金經略使楊貞碑〉校跋》、涉及古錢幣考證的《十里坪出土古錢考》、涉及古代印書的《雕版印刷肇始考》,都是既解惑、又增長知識的佳文,可證先生知識之淵博、研究路徑之寬泛。最能代表陳先生學術水準的論文,則有如下數篇:一為《論文中子》,其中以大量事實,論證《文中子》非王通所作,實為其後人偽托之作;其最有可能偽托者,乃為其孫王勃。二為《太史公生年問題》,其中肯定了王國維的考證方法及成績,並據李長之先生對王國維有關太史公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說的疑問,作出進一步考證,確認太史公司馬遷實際生年為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太史公這一結論也廣泛為學術界認可,而其中以現有文獻步步推論的科學方法,堪為學術研究的典範。三為《斬鬼傳》的作者和版本考證,解決了魯迅、胡適、鄭振鐸諸位大家久已關注而未予解決的《斬鬼傳》的作者問題,認定清初陽曲人劉璋為這部著名諷刺小說的作者,遂成古小說界公認的定論。四為研究《〈論衡集解〉的成就和問題》。陳監先先生就1957年古籍出版社劉盼遂所著《論衡集解》作了全面的考證,涉及清代初年以來眾多《論衡》研究的專家及其學術成就。讀罷此文,等於讀過一部有關《論衡》版本及校勘的研究史,可知陳監先先生在校勘學、版本目錄學方面有著極其深厚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