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永貴故居就是一個典型性大寨式的院落,院落並不大,與旁邊的院落形制完全一樣,大門兩側的對聯上寫著‘一生耕雲鋤月創神農新路,半世從政為官清廉哲賢’,這是對陳永貴最好的評價。
走進普普通通的院門,這裡既有北方農居那種平房,也有大寨式的那種窯洞,平房就是三間北方最普通的瓦房,這裡是陳永貴的接待室,當年中央的領導,外地來大寨學習的同志陳永貴都是在這裡接待的,記得有一張周恩來總理在陳永貴家裡的照片,想來應該就是在這裡照的。陳永貴還在這裡接待過很多的來大寨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外國友人,三間平凡的瓦房記錄著那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窯洞有兩口,一口是他的臥室,一口是廚房。西面這一口是開放的顯然是臥室,靠窗是一個不大的土炕,下面還有一個燒火坑的出灰口。炕上鋪的十分樸素,應該是他當年的鋪蓋吧。在窯洞正面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很大的照片,是1959年毛主席接見陳永貴時所拍攝的。此外窯洞的其他幾面牆上貼滿了陳永貴與大寨人,陳永貴與來大寨的各級領導的照片,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見證。窯洞裡面的家具也是十分的樸素,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西,包括農村常見的那種躺櫃。窯洞的窗台上是一部醒目的老式電話,是一部當年可以直播毛主席的電話。
陳永貴身為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沒有城市戶口,不僅夫人孩子在大寨靠工分吃飯,他自己掙的也是大寨一個中等勞力的工分,吃的也是大寨那份口糧換的糧票。每月中央補助36元,山西省補助60元,京城開銷大,後提高到100元,在中央開會喝一次茶水都須付費貳角。家鄉來人、各地勞模、國務院同事去看他,工作人員辦理了客飯補助,他說“都是我的客人,要國家報?退掉”。國家給他的特供本,其實就是白白地拿著,一個人能夠幾十年如一日,永遠保持一個純樸農民的本性,拒腐蝕、永不沾,這是最令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