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

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 代表作品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另有筆名陳魯、馮瑜寧、梁慧如、李夫人、馮顯華、幻萍、佟碩之、鳳雛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生平簡歷

1924年 出生。

3月22日,生於廣西蒙山縣文圩鄉屯治村,名陳文統。

梁羽生 梁羽生

1938年 十四歲 ,下半年間,因患瘧疾腹瀉,休學半年。閱讀了大量的名家詞集和兩份象棋棋譜,並 補習數學。

1941年 十七歲 ,夏季,轉學到桂林中學,廣泛接觸新文學,喜愛看電影。

1942年 十八歲,年間,向《力報》投稿。

1943年 十九歲,冬季,中學畢業,到良豐租房自修,準備報考廣西大學。

1944年 二十歲,5月,湘桂戰役失利。7月(疑),因戰況變化,被迫返回家中。9月中旬,簡又文、饒宗頤等人來到蒙山避難。不久,拜簡又文為師。10月,桂林淪陷。

1945年 二十一歲,月15日,日寇入據蒙山縣城;16日,陳家上下同簡又文等人,出發前往六排山暫避,次日清晨抵達目的地;住約半月,返回。4月,日寇血洗文圩鎮;16日,眾人出發前往鵬漢村暫避,次日晚七時抵達。幾天后日軍及漢奸全部退出蒙山。6月1日,蒙山全縣治安恢復,眾人返回陳家。8月8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6日,隨簡又文返回廣東。不久,考入嶺南大學化學系。

1946年 二十二歲 ;年間,轉入經濟系,結識金應熙。加入中文系“藝文社”。一九四七年 二十三歲 秋季,任校報《嶺南周報》編輯。 年間,奪得嶺南大學象棋比賽冠軍。

1948年 二十四歲 ;元旦,擔任《嶺南周報》總編輯,開始以“幻萍”“馮顯華”的筆名發表左傾文章。

1949年 二十五歲;年初,解放軍準備發動渡江戰役。6月,只身前往香港謀職。經校長陳序經推薦,至香港《大公報》任英文翻譯,不久,回蒙山縣參加文藝座談會,向學校捐錢。8月,工作轉正。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和家鄉的訊息斷絕。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年底,調副刊科任助理編輯。

1950年 二十六歲;2月,任副刊編輯,負責《學習》《文綜》等等周刊。8月,任《大公報》社評審員會成員,是其中最年輕者。不久,社評審員會解散,改任撰述員。向大陸的朋友寄回一些《大公報》。10月5日,香港《新晚報》創刊,被羅孚調至《新晚報》。年底,因父親受誣告被拘押,趕回蒙山,至荔浦縣被彭榮康勸阻,返港。不久,父親被錯殺,享年五十六。年間,任香港“南方學院”講師,負責經濟學。年間,以“陳魯”“梁慧如”之名,創作棋評和歷史小品。

1951年 二十七歲 ;3月(至遲5月),任《新晚報》副刊“天方夜譚”編輯;查良鏞(金庸)調至《新晚報》編輯副刊“下午茶座”,兩人成為同事。

1953年 二十九歲;3月14日,以“馮瑜寧”筆名,開《新晚報》“茶座文談”專欄;24日,以“李夫人”筆名,開《新晚報》“李夫人信箱”專欄。年底,吳公儀和陳克夫決定打擂。 年間開《新晚報》“一日一聯”專欄。

1954年 三十歲 ;1月18日,被羅孚說服,決定創作武俠小說;19日,《新晚報》預告“本報增刊武俠小說”;20日,《新晚報》發表《龍虎鬥京華》,署名“梁羽生”。8月1日,《龍虎鬥京華》刊畢;11日,《新晚報》發表《草莽龍蛇傳》。9月,(香港)文宗出版社《龍虎鬥京華》,梁羽生小說的第一個版本。年底,(香港)偉青書店成立。

1955年 三十一歲;9月,以“陳魯”筆名,負責《大公報》象棋專欄。

1956年 三十二歲;2月15日,以“馮瑜寧”筆名,和眾人同開《大公報》“上下古今談”專欄。

1957年 三十三歲 ;5月1日,和林萃如結婚,不久,回大陸蜜月旅行;月間,文宗出版社《三劍樓隨筆》

1960年 三十六歲 ; 年間,《民報》開始轉載梁羽生小說,是首份獲得授權的新加坡報紙。

1962年 三十八歲;5月,前往北京;和聶紺弩碰面。 年間,游南京玄武湖。年間,隨香港記者代表團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並以《大公報》報社代表身份出席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酒會。(疑)

1964年 四十歲;1月,主編《大公報》文史周刊“古與今”,至1966年5月結束。

1965年 四十一歲;11月,至香港大會堂演講“十五年來中國象棋之發展”。

1966年 四十二歲;6月,完全解除報社職務,保留“撰述員”頭銜,此後只創作武俠小說和期評。

年輕時的梁羽生 年輕時的梁羽生

1976年 五十二歲;11月,赴馬尼拉觀看第六屆亞洲象棋錦標賽。年底,香港的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成立。

1977年 五十三歲;3月5日,參加“春季港日圍棋對抗賽”,力克日本初段棋手鬆元福雄。

1984年 六十歲;9月1日,至新加坡的南洋客屬會總禮堂,演講“從武俠小說到歷史小說”;3日,至新加坡的海世界活海鮮酒樓,演講“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12月29日,以“新派”武俠小說創始人身份,出席北京的全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並和“美國間諜”羅孚碰面。

1987年 六十三歲;2月15日,回到蒙山縣,受熱烈歡迎,停留三天。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狀態。9月,偕夫人赴澳大利亞定居。11月10日,和台灣的風雲時代出版公司簽約,授權出版武俠小說與散文集。12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和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香港國際中國武俠小說研討會”,武俠小說受學界肯定。

1992年 六十八歲;6月,文化藝術出版社《新武俠二十家》(陳墨),大陸首部詳論梁羽生的書籍。年間,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出版社“梁羽生系列”,大陸首套有授權的梁羽生小說集。

1994年 七十歲;1月,悉尼作家節安排“中國武俠小說專題研討”,演講“中國的武與俠”,並稱“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我們的嘉賓金庸先生”。6月,查出膀胱癌。9月18日,至Chatswood地區的基督教堂受洗。10月,癌細胞復發,再度住院手術。年間,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武俠作品精選”。

1995年 七十一歲;7月22日,至悉尼圖書館舉行關於武俠小說的講座。9月22日,北京舉行“首屆武俠文學研討會”,和金庸同獲“金劍獎”;下旬,為黃苗子夫妻即將舉行的書畫聯展致辭。11月20日,以評審身份,出席“澳洲華文作家協會首屆傑出青年獎”頒獎儀式。

1997年 七十三歲;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月間,發表《金應熙的博學與迷惘》。9月,百劍堂主病逝,向《大公報》寄輓聯。

2001年 七十七歲;2月4日,出席對上海作協代表團赴澳的歡迎晚宴。冬季,同意蒙山縣政協建設“梁羽生公園”的想法。11月25日,訪問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27日,演講“早期的新派武俠小說”;29日,出席校方舉辦的武俠小說座談會。12月1日,離開浸會大學;月間,至深圳參觀“世界之窗”。年間,廣東旅遊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說全集”再版。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

2004年 八十歲;11月,返回香港;30日,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的學位。12月4日,至廣州購書中心舉行讀者見面會;5日,至中山大學康樂校園(嶺南大學舊址)為廣州校友會的“校友日”致開幕詞;14日,接受《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採訪,為該社編輯鳳歌的武俠小說《崑崙》題名,並為著名網路武俠論壇“舊雨樓·清風閣”題名。年間,接受廣西電視台的採訪。
2005年 八十一歲;年初,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夏季,再度收到廣西電視台的邀請,決定回鄉度中秋。8月初,和妻子確定行程,併購買巨額保險;8月16日,廣西電視台和《廣西日報》聯合推出“我與梁羽生”大型有獎徵文活動;。9月上旬,飛抵香港(剛剛做完白內障手術);14日,飛抵桂林市兩江國際機場,受熱烈歡迎,“梁羽生公園”動工;15日,十時舉行“梁羽生中秋故鄉行媒體見面會”並解釋筆名,十四時至十五時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十六時三十分出席鄉親見面會;16日,上午回母校桂林中學慶賀百年校慶,下午至廣西師範大學王城校區的禮堂演講“武俠小說與通識教育”並接受該校的名譽教授證書;17日,來到南寧的廣西電視台,錄製該台文體頻道“真情講述”欄目的“文心俠骨共嬋娟”中秋晚會;19日,動身回港。10月4日,至香港浸會大學演講“江湖俠士情”。年間,廣東旅遊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說全集”三版。
2006年 八十二歲;7月26日,舉行“梁羽

生文化收藏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活動,捐贈藏書、對聯、書信、手稿、剪報、照片、著作總計八百八十二件,成為第一個被列入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武俠小說家。年底,返港。12月8日,以主禮嘉賓的身份,出席天地圖書有限公司的三十周年慶典,並贈送對聯;13日,出席恩師饒宗頤的九十華誕慶典。住旅館時夜間中風,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立即送往九龍醫院。
2007年 八十三歲;4月,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文學資料室舉辦“梁羽生武俠小說簡介”展覽,長達兩月。6月,病情稍見緩和,轉到悉尼的陳秉達養老院。
2008年 八十四歲;8月8日,奧運會開幕之前,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發表感言;月間,台灣的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梁羽生散文》。11月7日,獲“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12月16日,接受田地、張曉燕、趙立江的探訪,首肯“私家偵探”(渠誠)等人的資料整理成果。

病逝悉尼

2009年1月22日 八十五歲(未滿),病逝悉尼;25日,家屬向媒體發布訊息。

寫作理念

武俠理念

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其次,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再次,他認為,寫好武俠小說 ,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 。 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

創作風格

他在1977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己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歷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

創作生涯

初入江湖

梁羽生筆下作品 梁羽生筆下作品

梁羽生出身於書香門第,熟讀古文、擅於對聯,8歲就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在廣西桂林中學讀完高中,在中學時就喜歡寫詞。因日軍侵擾返鄉,適逢數位粵籍學者避難蒙山,遂依禮拜簡又文為師。而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曾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後隨師返穗,考入嶺南大學 (今廣州市)國際經濟專業。1949年定居香港,經校長介紹,於《大公報》任副刊助理編輯,迅即提正,並成為社評審員會之成員。1950年底,附屬香港《大公報》的《新晚報》創刊,梁羽生被調至《新晚報》工作。是年,他的父親在家鄉受誣告被拘押,不久便被錯殺,享年五十六(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西要員反覆邀請梁羽生回鄉省親,梁羽生要求對父親一案重新甄別,隱然有不平反則不回鄉之意。經查,陳信玉屬錯殺,蒙山縣政府下文平反)。1954年初,因“吳公儀與陳克夫國術表演暨紅伶義唱籌款大會”轟動非常,順勢撰寫《龍虎鬥京華》,是為“新派”武俠小說之源頭伊始。此後筆耕不輟,至一九八三年《武當一劍》止,共連載武俠小說三十三部,又《絕塞傳烽錄》與《劍網塵絲》出版時均被一分而二,《武林三絕》仍在修訂之故,今傳者三十四部。封筆前後並曾推出部分小 說的修訂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 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形。2005年在浸大演講時,他首度公開解釋筆名由來,指由於南北朝分“梁”先於“陳”,也是文人輩出時代,故取姓“梁”,結合台灣友人贈句“羽客傳奇,萬紙入勝;生公說法,千古通靈”成名。

退隱江湖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話》《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梁羽生先生於1987年移居澳大利亞,數年後歸信基督教。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曾受聘為深圳市楹聯學會的名譽會長。2006年12月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出版公司30周年活動時就曾突然中風,手腳活動不便。及後一直在陳秉達療養院中療養。在患病2年多後,梁羽生先生於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歲。

個人作品

小說作品

序號書 名連 載 時 間報 紙 名作品朝代備 注
01 龍虎鬥京華 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02 草莽龍蛇傳 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03 塞外奇俠傳 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 周末報 時名《飛紅巾》
04 七劍下天山 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 大公報·小說林
05 江湖三女俠 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 大公報·小說林
06 白髮魔女傳 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07 萍蹤俠影錄 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08 冰川天女傳 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09 還劍奇情錄 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 香港商報·談風
10 冰魄寒光劍 至遲始於1960年,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時名《幽谷寒冰》
11 散花女俠 1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 大公報·小說林
12 女帝奇英傳 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 香港商報·談風 時名《唐宮恩怨錄》
13 聯劍風雲錄 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 大公報·小說林
14 雲海玉弓緣 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15 大唐遊俠傳 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16 冰河洗劍錄 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17 龍鳳寶釵緣 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 大公報·小說林
18 挑燈看劍錄 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 香港商報·說月 又名《狂俠天驕魔女》
19 風雷震九州 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20 慧劍心魔 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21 飛鳳潛龍 始於1966年11月,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22 俠骨丹心 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23 瀚海雄風 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 大公報·小說林
24 鳴鏑風雲錄 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 香港商報·說月
25 彈鋏歌 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又名《游劍江湖》
26 風雲雷電 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 大公報·小說林
27 折戟沉沙錄 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又名《牧野流星》
28 廣陵劍 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 香港商報·說月
29 武林三絕 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修訂(未出版)
30 絕塞傳烽錄 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31含《彈指驚雷》
32 劍網塵絲 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 大公報 33含《幻劍靈旗》
34 武林天驕 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 香港商報
35 武當一劍 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 大公報·小說林

其他作品

梁羽生的書 梁羽生的書

《三劍樓隨筆》:與金庸、百劍堂主在大公報的專欄結集。 《筆花六照》:香港天地圖書,。 《名聯觀止》:香港天地圖書、台灣古籍出版社。 《筆劍書》:香港天地圖書。 《梁羽生散文》:台灣遠流,2008年。 《統覽孤懷——梁羽生詩詞、對聯選輯》:楊健思編,香港天地圖書,2008年12月。 《梁羽生閒說金瓶梅》:孫立川校編,香港天地圖書,2009年。

榮譽成就

榮譽

2004年12月2日獲得香港嶺南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 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及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 加入中國作協。

2009年,梁羽生在悉尼榮獲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的“澳華文化界終生成就獎”。

成就

梁羽生所獲榮譽 梁羽生所獲榮譽

梁羽生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 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雲湧,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響。

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 “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罕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為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為梁羽生作過一首詩: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於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一反東坡詩意,正是“竹外”之情。“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 說他準備寫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雜文的創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詣,曾與金庸、陳凡(百劍堂主)合著《三劍樓隨筆》。

梁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於歷史。

人物評價

人物解讀

“以俠勝武”是梁氏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梁氏武俠的基本出發點,由此而產生的結果也是梁氏始料不及的。梁氏的“俠”是一個和當時政治觀念聯繫很緊密的概念,不是單單的行俠仗義。梁氏受左派思想影響很深,尤其是抗日救亡時那種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梁氏任職於《大公報》,屬於左派報紙而且基本上與大陸政府保持一致,梁本身在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屬於左派。所以梁氏小說中強烈的左派階級鬥爭的思想就不奇怪了,況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政治氣味很濃,金庸小說和政治往往也有很多的聯繫。左派的文藝創作思想的得失暫不去考慮,梁氏很強的政治與時代責任意識決定了“以俠勝武”。對俠義的宣揚是一種時代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一種積極的創作態度,梁氏三十載牢守這個理念,證明他是一個極其有責任感的作家,而且證明他在試圖開拓一條提升武俠境界的道路。只局限於江湖恩怨的武俠,沒有一個積極的思想理念的武俠,永遠不能突破武俠的平庸。

梁氏前期作品中俠義的宣揚還是比較成功的。儘管梁氏過於沿用左派“史論”,把俠義理解為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階級鬥爭,但天山七劍馳騁草原反抗異族的侵略,玉羅剎岳明柯等人反抗魏忠賢的鷹犬,營救忠良,尤其張丹楓的大俠之風,南霽雲段圭璋在安史之亂為國死難的豪傑之氣,真正把俠義與時代責任聯繫起來,開拓了武俠的境界。

梁羽生曾為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風格比較

一、小說內容選取

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都注重歷史事件的重現,就這一點而言,金庸的表現尤為突出;梁羽生則是把虛構的人物來強化歷史氛圍;古龍的小說卻是基本拋開了歷史背景,用感性來直探人生。

二、小說武功特點

金庸小說的武功,融中國武術和諸子百家文化等傳統文化於一爐,境界高深、神奇莫測;而梁羽生小說的武功,一招一式,細膩逼真;古龍小說的武功則以“怪招”取勝,重境界而輕招式。

三、小說人物性格特點

金庸小說人物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矛盾複雜性格;梁羽生小說的人物性格則更貼近生活,凸顯真實人性;古龍小說多寫變態人格,體現神秘怪異的人物性格。

四、故事情節構思

金庸小說往往開篇平平,隨著事件的發展,而神奇莫測地展開,故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說是開篇引人,中間則是暴風雨前的平淡,結局而盪氣迴腸;古龍小說的故事情節,曲折而動人。

五、作家語言風格

金庸小說的語言,典雅古樸、生動活潑、富於變化,且又詼諧逗趣;梁羽生小說的語言,以章回小說的形式來陳述,多用詩詞歌賦和民歌俗語,富有神采;古龍小說的語言則是多採用短句,力避平鋪直敘,揮灑肆縱。

人物後記

悼念

五律 悼梁羽生先生 

翩躚樂未央,明珠暗樓堂。白髮水東去,紅巾飛北邙。殘弦難成曲,落木總斷腸。俠影何處覓,丹心照八荒。

七絕 悼梁羽生

京華虎鬥復龍爭,武俠新派自羽生。白髮悲歌東逝水,要待江湖後人評。

悼梁公詩二首

(一)

絕塞驚聞變,牧野隕大星。萍蹤隨逝水,俠影永存心。雲海鎖玉弓,廣陵縈餘音。挑燈看劍處,長留天驕名。

(二)

南國消劍氣,青天墜長星。文成三足鼎,筆開一代風。長歌驚宇內,浩氣傳古今。桐枯鳳已逝,撫書更傷情。

七絕 挽梁羽生

東燕齋主人

說俠慕羽有陳公,廿百千字卅六冬。星沉西海成絕響,俠影何處覓萍蹤。

吊梁羽生——白狼流水

驚聞噩耗淚涔涔,牧野流星劃血痕。彈指驚雷猶未盡,萍蹤俠影尚餘溫。冰川天女悲不止,塞外奇俠意更沉。雲海玉弓忽已斷,霓裳白髮落紛紛。

金庸悼梁羽生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悉尼葬禮

2009年1月31日上午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北區麥考里公園的公墓舉行。

根據家人的意願,梁羽生的小型葬禮十分低調,僅家人和親友等70餘人參加。葬禮於上午10時開始,持續近一個小時。在一位華人牧師引領下,葬禮完全依照基督教儀式舉行,梁羽生的二兒子陳心明在儀式上回顧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特地委託代表為梁羽生獻上花圈,輓聯上寫著:

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

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輓

香港現當代小說家

新武俠小說五大家

新武俠小說五大家,指新派武俠小說五位代表作家梁羽生、金庸、臥龍生、古龍、溫瑞安。
姓名簡介代表作品
梁羽生(1924年2009年),原名陳文統,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
金庸

(1924年-),原名查良鏞,新武俠小說集大成者。

《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
古龍(1936年1985年),原名熊耀華,新武俠小說家中的怪才。《楚留香》、《絕代雙驕》、《陸小鳳》
臥龍生(1930年-),原名牛鶴亭,名列“台灣十大武俠小說家”之首。《飛燕驚龍》《金劍鵰翎》
溫瑞安(1954年-),馬來西亞武俠小說家《四大名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