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長期從事中醫藥臨床、教學、科研工作。80年代以來,負責主研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四川省政府及中醫藥局的科研項目,曾獲1982、1987、1990、1992年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獎,多次到北京、深圳及香港等地交流經驗。特別深入地研究了風濕、類風濕病、痛風,著作有《中醫風濕病學》。該書總結了數十年治療風濕病的經驗,並和現代中醫藥學的成就相結合,認為這類疾病患者的肝、脾、腎虛損是致病之本,風、寒、濕、熱為病之標,瘀、痰為病理產物。因此,在治療這類疾病時,首先要分緩急。急性發作時,以溫經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行滯為主(用川烏、附子以溫經止痛);當疼痛緩解後,則應標本兼顧,以滋養肝腎、健運脾土與調理氣血並重。病之本為臟腑虛損(免疫調節障礙),故始終應注意本虛,忌用攻伐辛燥之藥。婦女則因經、帶、胎、產等因素,特別是40歲以上婦女,更應以調理氣血、滋養肝腎(調節內分泌)為治。
研究項目
承擔了四川省教委重點課題“痛風病機理的研究”,在研究中認為:體內代謝過程中垃圾(中分子物質、尿酸鹽等)過多、導致痛風病的發作。在治療上以調理脾腎為中心,以清除淤痰為主,通暢二便,可以迅速止痛,並改善血尿酸代謝。
個人作品
多次參加並主持國際中醫藥學術會議,是我國中醫藥工程學的發起人之一。著有《中醫藥工程研究與套用》(中國青年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3)。發表的主要論文有“痛風病機的新思路”、“痛風與亞健康的調節”、“舌診自助診療網的研究與套用”、“獨活寄生合劑對類風濕關節炎抗炎止痛機理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中醫痹症三步治療法則”、“中醫藥工程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