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豐縣梅隴農科站。縣科委、縣委辦、縣農委和農業局、農辦從事農業技術和農村工作,成績顯著。
人物貢獻
1976年為解決"爛冬"天氣對種植小麥的影響,採用濕播水育、水插和旱栽成功。將1976-1983年蹲點所積累的生產實踐,編寫成《雜交水稻生產知識》,指導的雜交稻"汕優2號"高產栽培畝產高達690kg,創當時全縣最高紀錄。參與多項農科項目的研究、試驗、示範和推廣,參與主持設計的"美洲斑潛蠅發生與預測預報"的研究成功和推廣在生產中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多年來致力於農作物新良品種和農業適用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等工作,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在發展該縣三高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充分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撰寫了多篇具有一定參考指導作用的論文和技術資料,在當地及全國一些有影響的報刊雜誌上發表,主要文章有《淺談如何發展海豐三高農業》、《建立造血功能,加快山區脫貧致富》、《開發台地資源,發展林果生產》等;曾4次被評為縣先進工作者,1995年被評為汕尾市農業系統先進工作者,1994年以來連續6年被考核為優秀,1997年被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獲廣東省山區建設優秀人才稱號,1998年被評選為汕尾市第二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自1993年以來海豐縣農業生產連續7年豐收,其中糧食生產自1994年以來連續6年獲汕尾市糧食考評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