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奕望,男,中學歷史高級教師,現任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長,曾先後擔任華師大一附中副校長,虹口高級中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79級畢業生。
上海市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會和虹口區德育工作研究會會員,虹口區歷史中心組成員及學科組評審、市高評審(虹口)學科評議組成員。
校長格言
讀書不是唯一重要 的,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校長寄語
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學校應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地方。通過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提供給學生各種選擇和機會,促進學生素質和個性潛能全面發展,讓復興校園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成為學生走向燦爛明天的起點。
求真路上的長者
地處虹口區北端的復興高級中學占地80餘畝,校園布局精巧雅致,教育設施完善,有設計和音響效果一流的復興會堂,有復興特色的學生自主實驗室和植物組織培養室,還有天文台、天象館、室內排球館、室內溫水游泳池、400米標準塑膠跑道?、標準足球場和網球場。作為復興高級中學——上海市重點建設的 11 所現代化寄宿制高級中學之一的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校友陳奕望把自己的每一滴心血都融入了學校的建設和學生髮展上。殘缺也是一種美上世紀80年代初,陳奕望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三批考生,考入了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回憶起當年的象牙塔生活,陳校長非常懷念當年指導他成長的恩師們,還能毫不費力的報出幾個任課老師的名字。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習經歷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從此踏上了教書育人的教師生涯。
多年以後,當陳校長再一次來到麗娃河畔參加校長培訓班的時候,風華正茂時的每一幕情景好像都歷歷在目。濃濃的懷舊情緒讓他在課間休息時不由自主的回到當年自己做學生時上課的教室,回到當初歷史系舉辦集體活動的場所;重返校園的經歷讓他百感交集、十分興奮。陳校長還主動擔當起了免費的校園導遊,帶外地校長參觀自己的母校,向他們細細解說學校的一草一木,對母校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陳奕望還嘗試著去拜訪一些以前教過自己的老師。他不無遺憾的告訴記者:“可惜許多老師都已陸續離開了華東師大,而且我們的培訓學習很緊張,休息時間有限,很難抽出時間去拜訪其他尚在華師大的老師了。雖然有些惋惜,但這同樣也是我最美好的回憶。有時候,殘缺也是一種很特別的美。”離開了母校多年的陳奕望再次深刻的體會到了“失去了才會珍惜”的老話,“現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華東師大校園真是最美麗的校園。”
復興高級中學的學生無疑是幸福的,因為得天獨厚的他們享受著許多其他學校學生所沒有的“特權”。比如他們可以在學生代表大會上暢所欲言,討論和制定教室使用、宿舍管理、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各種規章制度。陳校長說:“學生們一旦討論通過了,就會恪守自己立下的準則。”在陳奕望看來,“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學校應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地方。為了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提供給學生各種選擇和機會,促進學生素質和個性潛能全面發展,讓復興校園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成為學生走向燦爛明天的起點。”
除了獨立自主的“參政議政”之外,復興高級中學的學生還配有導師。在這所寄宿制學校,由於校方的全力倡導,導師制的概念已經不再只是大學研究生的專利。70名導師除了關心500名住宿學生的學習外,還將重點關心他們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所有導師都是完全義務的,並沒有任何報酬。這項創新的管理舉措和教育方式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媒體都蜂擁而至,紛紛對此進行報導。在榮耀和關注背後,凝結的是全校教師的心血;復興高級中學的發展歷程中也永遠印下了陳奕望校長的足跡。
近年來,上海的幾所著名大學開始實施自主招生政策。在多所同樣出色的實驗性示範中學中,復興高級中學的學生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不負眾望,被招收數量名列全市前茅。校長陳奕望說:“每個學校都存在共性,同時又各具個性。在我的理解中,校訓里的求真既是對復興中學優良的學風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意味著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並讓學生有能力學習,有能力成長。”
在求真校訓的指引下,復興中學將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列入了學校教育教學計畫中,比如將高雅藝術帶進中學校園的首次嘗試就是在復興高級中學開展的。 2007年12月由上海市科教黨委、市教委組織的“2007年上海市高雅藝術進校園交響樂巡演活動復興高級中學專場”活動在復興中學來歌堂熱烈上演。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世界名曲,如《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卡門序曲》等交響樂經典曲目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整場演出時而輕快靈動,時而沉穩凝思,鏗鏘如玉珠落盤,柔和似小橋流水,給現場師生烹製了一道雅俗共賞的藝術美餐。走進大師、聆聽經典,復興師生通過切身感受音符的躍動,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養。活動在復興學子中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與熱議,對應對多元文化帶來的衝擊,應對流行音樂和快餐文化在校園的風靡,倡導、弘揚民族精神和經典文化起到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作為校長,陳奕望在教師管理上也注重“求真”。“同一所學校有不同的層次,中層幹部、骨幹教師和一般員工的需求不盡相同。每個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習慣,這就決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只有深入了解,花力氣摸清學校里每個人的需求,按需給予適當的激勵,才能激發他的積極性。”陳奕望校長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道:“同樣是學生給教師打分,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會給這位學科教師的評價高,而給那位學科教師的評價低。學生的打分有的很正確,有的卻不正確,這都需要校長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因為一樣的結果並不完全是出於一樣的原因。比如說,某年某一學科高考成績特別好,如果按常理推理,高考成績好是因為教師的投入多,課上得好,學生收穫大。但深入地分析一下卻未必如此。比如說,某個班級的教師很負責、很有水平,學生因此考得好;而某個班級的教師教學水平不高,並且很不負責,但學生通過採取找家教、或者是更加努力的自學等途徑,也可能考得好。如果光從表面判斷,因為兩個班成績一樣就給予一樣的表揚,這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對於教師的評價,必須仔細分析,儘量認真客觀地做出判斷。”
在陳校長的字典里,求真,既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化作了最務實的管理、最人性的考核激勵方式。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僅是智慧,更是全心全意為學校謀發展、為學生謀前途的良苦用心。
“儘管當年從事教育工作只是一次偶然的選擇,但是如果有來生,如今的我還是會選擇當老師”,這就是陳校長人生的無悔選擇。雖然在行政工作當中各方面受到的牽制比較多,付出的努力和收穫的成果不一定對等,有時甚至可能還是負的,但對於陳校長而言,學生的成就就是他最大的滿足。不少學生畢業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成為社會各方面的棟樑人才;每次他們回到學校看望陳校長時,他都感到無比的欣慰。
“但是也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有些學生不太出色,像許多老師經常會說的‘我又不能替他去考’。”陳校長用了一個很通俗的比喻:“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好像吃飯不知道當初哪頓飯對身體有幫助,但身體自然會吸收有益的元素。”
雖然學校在對老師的管理上實行彈性坐班制,但是安排老師在中午和晚上為學生答疑的時間是雷打不動的。“老師一定要能夠對學生盡到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課後學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疑問和困惑,這時候就必須要讓學生碰到困難能夠找得到老師。”
陳校長在電話里的聲音十分淳厚,讓人眼前似乎浮現出一個樸實的長者正在求真的路上不知疲倦的跋涉。好在這條路上,他並不孤獨,因為還有復興高級中學的師生和他齊心協力的並進。
主要學術著作和教學科研成果?
《中外歷史人物詞典》明朝部分(93年9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歷史課掌握學習模式研究--現代教學模式研究之一》(天津《歷史教學》94年第8期)
《讓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真正的愛好》(華師大《歷史教學問題》94年第2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學歷史教學》94/4轉載)
《新編高中歷史知識重點難點分析》世界現代史部分(95年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初探》(華師大《歷史教學問題》96年第6期,獲華東師範大學97年教科研論文評選一等獎)
《實施德育課程化,造就研究型學生》(《變革與創新》,2001年,華東師大出版社)
《有利學生身心健康,有利學校持續發展》(2001兩岸親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創建學習型家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保護》(《理性的實踐》,2002年,東華大學出版社)
《揚家校聯繫之長,辟家教工作新路》(《上海市2002年親職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學校發展應有遠大目標和崇高抱負》(《虹口教育》,2003年4期)
《教師的敬業精神與工作能力》(《中華教育教學論壇》(2004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嚴格管理才能有序發展》(《虹口教育》,2004年5月增刊)
《加強思想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上海教育》,2004年8月)
《正確認識學校發展前途中的諸多重大關係》(虹口區第八屆普教科研成果三等獎,2004年)
《現代學校發展策略與項目管理》擔任編委(2006年,同濟大學出版社)
《調動學校各方面的積極性》(《上海教育》,2006年6月)
《創設氛圍,創造條件,創新模式》(《上海教育》,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