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農

陳克農

陳克農(1904—1990),1904年6月生,重慶市梁平縣安豐鄉匯水河人。1925年2月在北京大學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梁山縣委宣傳部長,川東遊擊軍特支書記,中共達縣縣委常委兼秘書長等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學術委員、南充書法篆刻協會主席,川東文苑知名學者。1987年7月離休,1990年4月病逝於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享年86歲。

簡介

少年時代,他酷愛文學,能詩善對。1922年入北京大學預科,1924年考入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1928年畢業。在北大時,受李大釗、陳獨秀革命思想的薰陶,毅然投身革命,任北大學生會文書組長,加入中共領導的四川革命青年社。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帶領一支北大學生沿津浦路南下,作黨的宣傳鼓動工作,在天津、濟南、徐州、蚌埠等地散發傳單,張貼標語,並進行街頭講演等。返校後任北大學生會黨團書記。

他於1928年8月回梁,任梁山縣教育局長,組織北大梁山籍同學,發動開明士紳捐資興辦梁山公學,自任校長,李聚奎、唐炳泉、李次華、王炎離(均系中共黨員)分別任副校長、教導主任、訓育主任、教師,引導學生追求真理,激發其革命熱情,進而開展對敵鬥爭。該校成為中共梁山地下組織的聯絡中心。

經歷

1930年初,中共四川省委決定成立梁山中心縣委,並指示在虎南地區成立四川紅軍第三路游擊隊,省委派前委書記覃文來本縣指導工作。因當時白色恐怖,難覓會址,他去自告奮勇,以其安豐鄉唐家槽的住所作為梁山地下黨組織召開有開江、達縣等地黨團代表參加的黨團活動分子大會的會址。會上決定他任三路游南隊政治部主任。1931年秋,川東地下黨受到破壞,他與川東遊擊軍總指揮王維舟分路抵成都,以擔任劉靜修、宋大魯創辦的《社會日報》編輯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1933年,叛徒帶領特務對他進行追捕,他在友人的幫助下逃至雅安,此後便與黨組織失去聯繫,以致脫黨。在雅安他一方面教書,一方面又任國民政府軍二十四軍軍部秘書。1946年,他從雅安回到故鄉,尋找黨組織,但未能如願。而他仍不失時機地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並竭力為黨工作,為此,受到國民黨的通緝。他在雅安教書13年,爾後輾轉梁山女中、萬縣高農、萬縣協同中學任教3年多。

解放初,他任梁山縣文教科長兩年余。從1952年秋至離休,他先後任大竹師範語文教師、四川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語文教研室主任,1978年被定為副教授,同年由國家出版局委任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字典》編委。他是川師中文系5位較早帶研究生的導師之一。他根據教學的需要,編寫過許多輔導、答疑等教學資料。1959年在《中國語文》上發表的《讀漢語講義後的幾點意見》,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好評。1963年他主編的《同義辭彙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他在參與編寫《漢語大字典》的過程中,為幫助青年教師閱讀古漢語,他寫的《說文解字》、《廣韻》等導讀資料,見解獨到,博得省內外字典編定組的一致讚許。

他愛好廣泛,既精於書法,又長於篆刻。8歲時就能在街市為人書寫對聯,及至青壯年時期,其草、行、篆、隸各家碑貼字型都揮灑自如,豐厚凝重。他的書作“點畫明晰,鋒穎到位,筆劃交錯覆蓋處不省力,不輕滑”,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筆筆交代清楚,夾纏甩鋒寫不好字。”他在書法理論上也很有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