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仲陶(1895—1953),名閎慧,號劍廬,以字行。永嘉城區(今鹿城區)人。少承家學,嗜詩若性命、溫州府中學堂畢業後,就讀浙江高等學堂,從陳去病、張宗祥學,甚得器重。陳去病為南社詩人,張宗祥系藝苑前輩,仲陶“每見必出新作相質,且亟亟商量師承之宜”①,國陳去病復得參與南社活動,詩藝日進。畢業後回溫州,創辦吉士國小,兼任校長、冒廣生來溫任甌海關監督,應聘為秘書。公務之餘,結社唱和,相互切磋,與夏承燾、李雁晴、宋墨庵、李夢楚、李仲騫、薛儲石並稱“永嘉七子”。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陳仲陶與回溫之鄭振鋅等共同刨辦《救國講演周刊》,宣傳反帝反封建,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其後,林*翔來溫任甌海道尹,倡導詞學。他與夏承燾、梅冷生等從學詞律,組織“慎社”,出版刊物。復問詩法於福建陳衍(石遺),陳衍稱之。20餘年來。孜孜**於詩學,從未間斷。民國28年(1939)起,在江西贛州、四川重慶、上海等處銀行供職,仍致力於詩。旅渝期間,參加章士釗飲河詩社,得與當世雋流相唱酬。抗戰勝利,東還滬上,與詩人平陽蘇淵雷“相約為誠齋,上追長慶,旁及漢魏歌行樂府,以暢其氣”②一時新老詩人云集,揮毫作詩,擊節詠嘆,傳為盛事。
主要經歷
仲陶夙患心臟病,疾屢發而猶從公不稍懈,卒以不起,逝於滬寓,年不逾周甲。遺作《釗廬詩鈔》和《防風筆*詩》,存詩400餘首。歿後11年,由其妻王蘅芳靜芬選錄百餘首,仍署《劍廬詩鈔》,幾經周折,始由香港草原出版社於1979年7月出版。
劍廬論詩,主“詩從肺腑出,唯真始動人”③,(《雜詩》)。南社詩人以宣揚革命、振興中華為己任,劍廬涉足其間,為詩多憂時傷世之作,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40餘年,“意欲歌頌生民,與時代精神相湊泊”④,此基調始終未變。民國7年,作《秋家風雨亭》追念秋瑾:“秋風秋雨夜漫漫,終古難將恨海填。一樣冤沉三字獄,秋亭好榜岳墳邊。”民國初期,軍閥混戰,作《感時事》:“大陸群龍戰,傳烽照海湄。愁雲天欲壓,獨木廈難支”,作《雜詩》“把劍一長嘯,零涕盈我裳。引領古神州,中懷慨以慷。河山彌烽燧,戰血傷玄黃。生靈苦凋敝,當道多豺狼。大澤屯雲氣,蚊龍深自藏。何時作霖雨,柿然周四方!”憤怒、焦慮、期盼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20年代,痛感“當關虎豹眈眈立”,振筆大呼:“危言欲喚國魂回,百折身經氣未摧!”“智勇有人支大廈,中原應似復燃灰!”“昨雪未消,今日又嚴寒欲雪,道有凍斃者”,他以此為詩題作詩哀之。30年代,寇患日深,國難日重,憂國憂民,不能自己,發為詩歌,沉痛憂憤。他作《逃將軍行》,題註:“日寇侵承德,湯玉麟棄城逃。一九三三年作”,詩篇描畫湯“將軍”棄城而逃的醜態後,筆鋒直指最高當局:“廊廟有策君勿憂,好向秦庭再痛泣。吁嗟乎,將軍失地休便嗔,江南土女方嬉春,水邊歌鼓宵賽神。”諷刺何等辛辣!
即如山水景物詩、題詠詩,亦未忘國難民艱,常感時撫世。《梅花》(民國25年作):“遼水燕山痛陸沉,梅花開處戰塵侵。遺民苦望援師至,春到攀枝淚滿襟。”到仙若觀瀑,也念及“中原北望漲兵塵,胡騎縱橫稀淨土”,問瀑布;“瀑乎瀑乎,胡不蕩滌腥穢洗甲兵,十雨五風民安堵?”題《睡螺居士畫馬》,他亦盼“窺邊萬騎煙塵暗,安得乘之東北行!”
張宗祥曾教導仲陶:“詩言志,天籟也。”仲陶不僅以“詩言志”,抒發憂國憂民情懷,且以實際行動來“表志”。抗戰軍興,他親自送長子赴延安參加革命。《雜詩》第一首注道:“森兒啟程之延安時,值寒冬雨雪,予送行詩有云:‘汝母為縫衣,壯弟為賃車。汝父與汝舅,躞蹀城東隅。看汝渡江去,落落三人俱。難忘風雪中,浩歌即長途。’予家自森兒間關入陝,從事革命,其弟妹相繼參與,隸二野軍軍籍者達八人。森兒曾預太行、大別、淮海請戰役,去歲歸省重逢。蓋別離行廿稔矣!”一家八個子女,皆著戎裝,為國為民,浴血奮戰,為父母者得有多大勇氣,概可想見。儘管自己縈迴腦際,“夢裡太行高插漢,闌乾知否苦相望”。但仍勉勵子女:“要能躬殺敵,奚用空談為?”
人謂劍廬詩風近宋宛陵梅堯臣,“致力於宛陵,蓋仲陶之為人,謙和沖淡,不慕名利,亦與梅氏類也。”⑤誠然,劍廬好多近體詩,清淡雋永,確近宛陵,但就總體而言,則未必能概。劍廬相當數量古體詩,已逼近漢魏了。
宛陵詩主平淡,以平易曉暢之語言,求得自然淡遠之意趣。劍廬為近體,追求此種境界,語言明白流暢,意蘊於中,尤致力於結句,弦外之音,畫外之意,耐人回味,此即其詩雋永之處。民國28年作《太行山》一詩:“萬里書來一解顏,太行不識是何山。江湖滿地多蚊鱷,飛夢連宵獨往還。”首二句寫實,三句為抗戰形勢,前三句,詩似甚平平,結局陡然一轉,著“飛”、著“連宵”、著“獨”,將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深沉嚮往與熱切期望情感,充分予以表達,無豪言壯語,卻滿貯情素。《偶興》之一雲。“蒼松幡層盎盆里,瘦竹離披棒棘前。知否世間同逼仄,有人舞袖礙迴旋。”首二句寫物之逼泰仄,三句從物過渡到人,均屬平常語,結句冷言冷語,道出世間不平二根源。仲陶常遭時難,轉徙江湖,混跡官場,甘苦自喻,所謂“詩外別有事在,或為世人所未盡知”⑥,結句實為深昧世味之語,耐人尋索。即如寫景之作,也常於結句見機巧。《與季思買舟赴上田》:“鳥度屏風宿雨收,官河曲曲漾春流。與君一路喔詩去,提挈青山上小舟。”王季思為其內弟,上田在溫州市郊。首二句,描摹江南水鄉風光,河網縱橫,春水泛綠,一片清新世界。三句敘事,結句,小舟一葉,咿咿呀呀,山巒如黛,倒映水中,一路行舟,融進水光山色之中,不覺詩興大發,“提摯青山上小舟”,既襯歡愉輕快之情,復輕靈可喜。結句為力,於此可見一斑。
“四靈詩派歇,君起永嘉風。⑦”陳仲陶重揚永嘉詩風,“豪氣元龍百尺*,甌江江上舊風流⑧”。終成為溫州近現代詩壇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詩人。
注釋:
①⑤張宗祥《劍廬詩鈔序》
②④⑥蘇淵雷《陳仲陶墓誌》
③《劍廬詩鈔》。以下引陳仲陶詩均見此書。
⑦⑧劉成禺、柳亞子的《題詞》,見《劍廬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