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人

陳亦人

陳亦人(1924.7.5~2004.8.24)男,江蘇省沭陽縣人。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傷寒學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重點學科《傷寒論》教研室創立人,1956年畢業於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出版《傷寒論譯釋》、《陳亦人傷寒論講稿》、《傷寒論求是》等多部著作,發表論文數十篇,為《傷寒論》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陳亦人陳亦人
陳亦人1924年出生於沐河河畔的中醫世家,祖父彥三公精於中醫婦科,父親平甫公尤擅兒科。1945年在家鄉獨立懸壺濟世,1951年加人沭陽縣沭城區醫務公會,1954年擔任沭陽縣沭城區衛生工作者協會主任之職,1955年考人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翌年以優等生畢業,並留校執教,先後執教《中醫診斷學》、《溫病學》、《中醫內科學》、《傷寒論》等多門課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陳亦人擔起了指導研究生的重任,並開設了《傷寒論》的研究生學位課。此後,陳亦人由講師晉升為副教授,直至教授,指導研究生亦從碩士生上升到博士生。主編的《傷寒論求是》,作為研究生學位課程教材,效果很好,深受同學好評。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並稱為“南陳北劉”。除開展教學研究外,近年來開展的“傷寒論價值研究”和“疑難病辨治規律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曾任南京中醫學院古典醫著教研室副主任、傷寒教研室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教授、江蘇省政府重點學科傷寒學科點學科帶頭人。兼任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全國仲景學說研究會委員、江蘇省仲景學說研究會主任委員等職。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學術內容

1、提倡外感內傷合論說。

2、推崇“六經鈐百病”說。

3、反對“經腑分證”說。

4、認為“壞病即疑難雜病”。

臨床套用

陳亦人一直致力於臨床疑難病診治的研究,已探索出一套適於疑難病診治的方法:

1.療雜病,治本肝膽:柔肝急以治癮閉、失約;疏肝鬱以治痹證。

2.解氣鬱,不忘降肺:疏肝理氣解郁,古方殊多。治降不及氣鬱者不僅少法可循,更乏固有成方。陳教授在數十年臨床實踐經驗基礎上創立了“開肺宣郁湯”,以之治氣鬱屬肺降不力者,每多取效。

3.消疣塊,著眼痰瘀血:疣乃常見皮膚疾患,多屬熱毒留戀、痰瘀阻結於皮里膜外而致。有鑒於此,陳教授主張以活血化瘀,利濕解毒為治療原則。

4.治郁證,法取通陽:抑鬱型精神障礙臨床以疏肝氣、暢情懷為要務,陳亦人則提出宣展通達心陽亦為治療之必需,“營蒲合歡湯”正是陳教授基於這一病理特徵擬定的方劑。

5.振聾發瞶,治分臟腑:陳亦人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故一竅雖為一髒所主,卻又與五臟六腑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一基本認識的前提下,他在耳鳴耳聾的診治方面提出了治分臟腑的論點,有效地指導了臨床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6.裁經方,治神經官能症:陳亦人認為中醫雖然沒有神經官能症名稱,但對其臨床表現卻有多所記載。至於其治療,陳教授指出經方中比較常用的有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桂枝加桂湯、桂甘龍牡湯、半夏厚朴湯、柴胡加龍牡湯等。但是這些方劑並不是治療神經官能症的專方,更不可能用其中某一方劑統治各種神經官能症。應該結合辨證選方,臨證化裁。

主要著作

主編出版《傷寒論譯釋》(第一版)、《陳亦人傷寒論講稿》、《傷寒論求是》。

參加編寫出版《傷寒論講義》。

主要論文

[1]陳亦人.論《傷寒論》的特色與優勢[J].國醫論壇,1996(01);

[2]陳亦人.疑難病證的診治思路與方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01);

[3]陳亦人.《傷寒論》疑難病辨治方法探討[J].江蘇中醫,1997(05);

[4]陳亦人.《傷寒論》非外感專著[J].國醫論壇,1991(02);

[5]陳亦人.《傷寒論》與“壞病”[J].中國醫藥學報,1993(05);

[6]陳亦人.略論“六經鈐百病”[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6(04);

[7]陳亦人.陽明病篇首條芻議[J].國醫論壇,1987(04);

[8]陳亦人.《傷寒論》存廢之我見[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7(03);

[9]陳亦人.對《傷寒論》論脈的幾點體會[J].上海中醫藥雜誌,1962(07);

[10]陳亦人.對學習《傷寒論》的一些認識[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2(01);

[11]陳亦人.試論《傷寒例》對外感時病理論的貢獻[J].新中醫,1983(04);

[12]陳亦人.淺談《傷寒論》方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1983(03);

[13]陳亦人.厥陰病篇析疑[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3(03);

[14]陳亦人.略論《傷寒論》陽明府證辨治理論的實踐意義[J].河北中醫,1983(03)。

人物評價

陳亦人主編的《傷寒論譯釋》不僅薈萃了歷代醫家研究《傷寒論》的精闢論述,而且融進了陳亦人研究傷寒論的心得和成果,是當前傷寒學界公認的劃時代研究《傷寒論》的巨著。裘沛然教授謂是書“思欲一決是非於百家之中,立剖精粗於毫芒之際,以啟後學,莫興望洋”。

後世影響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醫界一些人開始對《傷寒論》在中醫教學中所處的重要地位產生了懷疑,主張減少,甚至取消《傷寒論》的課程教學。針對這一現象,陳亦人第一個挺身而出,以豐富的資料與翔實的證據從多方位對《傷寒論》的價值進行了有力的論證,維護了《傷寒論》在中醫教學中的應有地位。陳教授除撰文宣傳學術觀點外,還利用參加學術會議、講學等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進行廣泛的交流,他始終把弘揚仲景學說作為己任,80年代初期他雖已年過花甲,仍不辭勞苦接受了新疆中醫學院的邀請,作了多場生動的學術報告,受到了當地中醫界的普遍歡迎。為了弘揚仲景學說,他除了帶好研究生外,還堅持在每屆本科生中開講座課,以此來激發同學熱愛中醫、學習《傷寒論》的熱情。從亞洲中景學術會議會場到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大廳;從本科生的課堂到研究主的教室,到處都留下了陳亦人為弘揚仲景學說而發出的富有哲理的呼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