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院橋鎮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南部,北接黃岩城區、東鄰路橋區、南囊溫嶺市、西連樂清市。距台州市、黃巖區行政中心分別為30和10公里;東離椒江港口30公里、黃岩機場13公里,西離雁盪山50公里。全鎮設4個辦事處,轄4居72村,戶籍人口6.8萬人,外來人口2.2萬人。全鎮總面積80.4km2,城區面積3.5km2;現有耕地33160.4畝,山林68622畝,基本呈現“六山一水三分田”結構。自宋代開埠後,院橋即有“南鄉重鎮”之美譽,區位優越,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黃、溫、樂三地的物資集散地。古有“台溫驛道”橫穿全境,今有甬台溫高速公路和鐵路穿鎮而過,並分別在城鎮西側開設高速互通道口、城鎮東南5公里處建設鐵路台州貨運站,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經濟承接和輻射能力較強,是台州中心城市的西南交通樞紐。旅遊勝地有太湖山、鑒洋湖、廣化寺等。
改革開放後,院橋的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後被評為省級文明鎮、省工業衛星鎮、省教育強鎮、省衛生鎮、省綠色小城鎮、省“東海明珠”文化工程。院橋工業基礎紮實,呈現了汽摩配件、五金機械、塑膠製品、工藝禮品和文化用品五大支柱產業。1999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5年10月被列為台州市中心鎮。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8.41億元,比2005年增長11.5%,其中:工業總產值76億元,比2005年增長11.6%;規模上工業總產值13.85億元,比2005年增長38.8%;外貿出口交貨值8.7億元,比2005年增長22%;農業總產值2.41億元,比2005年增長8.1%。實現財政收入9599.43萬元,接近億元大關,比2005年增長17.6%;農民人均收入6530元,比2005年增加1137元。綜合經濟實力跨入“全國千強鄉鎮”行列,居994位。
農業發展
院橋的農業發展注重品種最佳化,已建立500畝良種基地。“老倌人”和“順慶”兩個柑橘品牌獲台州市優質柑橘稱號。示範園區建設成績斐然,完成鑑湖片1.3萬畝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建成7個國家級、市級、區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成標準農田2.41萬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的75.06%。林業工作成績顯著,獲“十年綠化台州”先進集體。農民收入逐步增長,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070元,同比增7%。院橋農業獨具特色,是浙江省東魁楊梅之鄉,“九崗山”牌東魁楊梅、“晨陽”牌番茄、“鑒洋湖”牌果蔗分別榮獲國家有機、綠色和無公害生產認證,西合苗木引種全國11個省市。院橋有獨特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有台州最大的濕地鑒洋湖、千年古寺廣化寺、避暑盛地太湖山,還有碧波蕩漾的秀嶺水庫等。為加快三產發展,鎮黨委、政府努力建設集“健康、運動、休閒”於一體的“東方美地”開發項目,成為院橋對外交流的新名片。
“心香迷你”番薯
說起番薯,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過去,很多農村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會將切成片狀的番薯貼著飯鍋邊上烤,一直烤到略焦的時候再拿出來,這香甜的風味讓許多人,尤其是貪嘴的孩子一直難以忘懷。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烤番薯這種飯前小吃在農村相比較來說少多了,本地的大多數品種已不再是餐前美味,而成了餵家畜的飼料,番薯已漸漸退下尋常百姓家的餐桌,很多孩子也再難品嘗這種美味了。
然而院橋鎮四聯村種植的番薯新品種,因個頭小、粗纖維少、可溶性糖含量高、質地細膩、甜糯可口,再次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這就是“心香迷你”番薯。這種番薯產量比本地普通番薯要高得多,畝產最多能達到6000斤,相比本地當作飼料用的番薯,“心香迷你”番薯的價格要高出5—7倍。
村莊簡介
雅里村 | 占堂村 | 中岙村 | 山坑村 | 山市村 |
院橋街居委會 | 前莊居委會 | 下抱居委會 | 沙門金村 | 沙門於村 |
沙門店村 | 王家岙村 | 橫涇前岸村 | 橫涇後岸村 | 浦口東村 |
浦口西村 | 高洋村 | 浦口楊村 | 橫林村 | 燈塔村 |
合嶼村 | 河頭村 | 唐家橋村 | 東家峰村 | 橫林後岸村 |
潘家岙村 | 對岙村 | 占堂村 | 前鄭村 | 後鄭橋村 |
東鑒村 | 下山頭村 | 桐村 | 山北村 | 田洋村 |
山下村 | 胡家橋村 | 雞山村 | 山頭陳村 | 嶺下東村 |
梅山村 | 鑒洋村 | 上春村 | 下村 | 中岙里村 |
盈岙村 | 秀嶺村 | 繁榮村 | 前宅村 | 永樂村 |
水花村 | 洋岙村 | 店頭街村 | 下店頭村 | 梁湖橋村 |
井頭村 | 三友村 | 水家洋村 | 梁湖橋前村 | 涇南村 |
前王村 | 後宅村 | 上橋村 | 升上洋村 | 水淋頭村 |
華嶼村 | 下店村 | 岙林村 | 四聯村 | 樟前村 |
左任新村 | 新上蔣村 |
風景文化
廣化寺 |
廣化寺位於黃巖區院橋鎮東鑒,始建於三國赤烏四年(240年),距今已經有1766年的歷史,是江浙兩省最早36所寺院之一。北宋到和二年(1055年朝廷賜額靈龜寺。治平三年(1066年)改今屬禪宗廣化寺十方叢林。
廣化寺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環境條件,綿長的歷史沿革,為全國著名高僧——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法師稱道,並被載入《中華佛教名勝大全》。
鑒洋湖
院橋鑒洋湖東西長2500米,南北寬500米,分上下兩湖,河港相連。明初,上湖建洚洋橋,下湖建鎮鎖橋。洚洋橋是構築簡單的3孔梭墩石板橋;鎮鎖橋於清乾五十六年(1791),由雞籠山東北的寶輪寺住持募化重建。此橋為古道西澤捷徑重要石橋,自西向東,長135米,寬3米,引橋呈弧形,曲線優美,南面主橋3洞石拱構築,北面1孔石拱。鎮水橋形如大兜網,其功能是能夠攔截太湖山之水,防止直瀉下游成為水災,又能關住院橋一帶風水,不使外泄,這是古人造橋工藝與風俗巧妙結合。院橋炮台山
清初,鄭成功在東南沿海抗清。順治十四年(1657)八月,鄭成功水軍攻占縣城,二個月後被清兵收復。順治十八年,清廷下達遷界令,禁民出海與義軍聯絡,撤沿海30里居民入內地,片板不許下海,拆毀民房築木城,徵集民工于山口高地,建烽火台暸望。舊志記載:“南自店頭至隘門(今屬溫嶺),東南自北洋台至南閘,相其山之遠近,連綴如星。”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灣降清,開海禁,遷民復居沿海。
烽火台白日升旗,夜間懸燈,配置信炮、火把、銅鑼清初的烽火台今日難見遺蹟。1998年11月,於院橋炮台山頂原烽火台遺址,重建仿城門樓形式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