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班·貝爾格

阿爾班·貝爾格

阿爾班·貝爾格(Alban Berg,1885年-1935年),勛伯格高徒,與勛伯格、韋伯恩開創“新維也納派”,表現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在作曲技法上的探索為整個20世紀音樂帶來了一場革命。

基本信息

簡介

貝爾格一生都住在維也納,他出生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人物生平

1904年開始,貝爾格跟隨勛伯格學習,此前他幾乎沒有受過正規音樂培訓。學習四年後,他寫了作品第一號,單樂章的《鋼琴奏鳴曲》。雖然作品的黯淡色調和浪漫主義晚期的憂鬱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勛伯格和馬勒的影響,但作品的豐富素材和無比自信無疑是大師手筆。1910年的《弦樂四重奏》是貝爾格在勛伯格門下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隨後貝爾格就徹底背棄了一部作品必須具有一個主調的調性原則。1911年他與Helene Nahowski結婚,這一時期的音樂受到了他們愛情的影響。

1915到1917年間貝爾格在奧地利服兵役,並於1917到1920年間創作了傑作——歌劇《沃采克》(基於格奧爾格·畢希納的劇作)。儘管音響上極其複雜,但他對士兵沃采克充滿同情與人性的描繪,強烈的戲劇張力幾乎令人無法承受,深深地感染了觀眾。

1925年貝爾格完成為鋼琴、小提琴和13件木管樂器而作的《室內協奏曲》,1935年貝爾格受委約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紀念馬勒遺孀阿爾瑪與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的女兒瑪儂。貝爾格還將巴赫眾讚歌《我心滿足》(Es ist genug)寫入最後樂章,形成動人的輓歌,作品很快完成。但是他再也聽不到自己作品的演出:1935年12月,貝爾格死於敗血症,《小提琴協奏曲》成了他的安魂曲。

貝爾格重要作品還包括《璐璐》、《抒情組曲》等。

貝爾格(左)和韋伯恩在一起 貝爾格(左)和韋伯恩在一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