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宣布發現遺忘曲線。
1月9日——日本與朝鮮簽定漢城條約。
1月26日——蘇丹起義者攻克喀土穆。
3月4日——格羅弗·克利夫蘭當任美國總統。 4月4日——中法戰爭停戰協定簽定。 4月18日——李鴻章與日本參議伊藤博文簽訂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天津條約。 6月19日——自由神塑像從法國運抵紐約——法國為慶賀美國獨立一百周年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10月——清政府下詔在台灣設立行省。
11月7日——太平洋鐵路建成。 11月10日——第一輛機車在德國問世。
12月22日——伊藤博文就任日本第一任首相。
史料記載
鎮南關(今廣西友誼關)之戰,是中法戰爭期間清軍和法國侵略軍進行的一次戰爭。19世紀50年代,法國在遠東積極推行殖民政策,多次武裝侵略越南(中國屬國)。1862年,法國吞併南圻(越南南部)諸省,70年代又把魔爪伸向北圻(越南北部),不但要把越南變成他們的殖民地,而且企圖由此打開通向中國雲南、廣西的大門。在越南陸戰戰場,由於黑旗軍橫梗在北越通往中國雲南的路上,所以法軍把主攻方向放在廣西方面。廣西方面的清方主將、廣西巡撫潘鼎新採取逃跑主義,於1885年2月下旬自動放棄諒山,逃進鎮南關,法軍乘機侵入了廣西境內,形成嚴重局勢。
2月25日,70多歲的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軍務,率部進駐憑祥,被眾將推為前敵主帥。
3月上旬,清軍集中90餘營、4萬餘官兵,在鎮南關至龍州地區組織防禦。
3月11日,馮子材接到密報,法軍將出扣坡,襲艽封,攻牧馬,繞過鎮南關,切斷唐影松、馬盛治兩軍歸路。
3月13日,法軍到達艽封,清軍有備,法軍驚走。同日,清軍到扣坡,攔擊法軍,法軍被迫退回文淵。
3月18日,法騎兵進攻扣坡,又遭痛擊,狼狽逃竄。法軍迂迴威脅龍州的企圖被粉碎。
3月19日,馮子材又得知法軍定於22、23日入關攻取龍州,便先發制人,於21日夜率軍襲擊文淵之敵。
3月22日天亮後,馮子材又調來扣坡之軍一部,從西面進攻。自晨至午,斃傷法軍多人,重創敵軍精銳。午後,清軍各部撤回原地。23日晨,法軍第2旅旅長尼格里率軍進攻清軍關前隘陣地。
24日晨,尼格里派軍一部,利用大霧作掩護,迂迴偷襲大青山頂峰,企圖控制東嶺制高點,然後前後夾攻擊潰清軍。由於地形複雜,無路可行,這部法軍費了5個多小時毫無結果。而尼格里卻以為偷襲成功,命令炮隊掩護111團1營正面攻擊長牆守軍。於3月29日克復諒山。
法軍諒山敗退,法國震驚,法相茹費里被迫下台。同時,清廷也不想把戰爭堅持下去,決定“乘勝即收”。雙方於4月4日在巴黎急促簽訂了《中法停戰條件》,6月9日《中法天津條約》正式簽字。結果由於清王朝的腐敗,反而使法國得到了戰場上沒得到的東西,在戰爭史上出現了一個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的奇特局面。
出生
4月25日——古賀峰一,日本海軍將領。(1944年逝世)
9月11日——勞倫斯,英國作家(1930年逝世)
10月7日——玻爾,丹麥物理學家。(1962年逝世)
11月9日(公曆,合儒略曆10月28日)——赫列布尼科夫,俄羅斯詩人(1922年逝世) 11月11日——喬治·巴頓,美國將軍(1945年逝世) 11月12日——李彩容,“世界第一壽星”
11月30日——馬占山,抗日將領(1950年逝世)
逝世
7月1日——斐林,德國化學家。(出生1812年)
9月5日——左宗棠,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出生1812年)
12月6日——胡雪岩,清朝後期著名紅頂商人(生於18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