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阿爾泰隼從前也曾被認為是獵隼的一個亞種,在國外繁殖於土耳其、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越冬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西南部等地。在我國極罕見,國內分布於青海和新疆等省區。繁殖於新疆天山,越冬於新疆西部和青海湖等地區。
外形特徵
阿爾泰隼是中型猛禽,但比獵隼體形略大,體長50一59厘米,體重800—1627克。上體藍石板灰色到紅褐色,有整齊的暗色橫斑,下體為肉桂皮黃色,具有滴狀的暗色斑點。尾羽為藍灰色或褐色,具不明顯的暗色橫斑。另外,它的跗跖被羽部分比獵隼的要多一些,超過總長度的二分之一。
棲息環境
阿爾泰隼主要生活於阿爾泰山森林線以上的裸露岩石地區,經常棲於森林和草原。冬季遊蕩期間也下遷到森林、山腳和山腳平原地帶。常單獨活動。
生活習性
黃昏後捕捉昆蟲,有時似燕鴴結群捕食。遷徙時結成大群多至數百隻,常與黃爪隼混群。喜立於電話線上。主要捕食鳥類和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也捕食水鳥和野兔。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4一6月,營巢於懸崖岩石上,巢由枯枝構成,結構較簡陋,無任何內墊,巢的直徑為75一100厘米。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窩產卵2一5枚,卵的大小為56×42毫米,顏色為赭色,具有小的紅褐色斑點。育雛期大約為40—45天。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隼形目百科(一)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