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政黨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1941年11月8日,由科爾察、斯庫台和“青年”3個共產主義小組合併組成,當時稱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建黨會議提出為爭取阿爾巴尼亞的民族獨立和建立人民陣線而鬥爭的任務;選出E.霍查主持黨的臨時中央委員會工作。阿共成立後,領導阿爾巴尼亞人民進行反對義大利法西斯占領者的武裝鬥爭。

阿爾巴尼亞政黨

正文

阿爾巴尼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封建王國,資產階級尚未形成,沒有出現過資產階級政黨1941年成立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1948年改稱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是阿爾巴尼亞第一個政黨,在1990年12月以前,也是阿爾巴尼亞唯一的政黨,並自1946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直執政。1990年12月11日阿爾巴尼亞宣布實行多黨制後,相繼出現了民主黨、共和黨、生態黨、農民黨和社會民主黨等政黨。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1941年11月8日,由科爾察、斯庫台和“青年”3個共產主義小組合併組成,當時稱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建黨會議提出為爭取阿爾巴尼亞的民族獨立和建立人民陣線而鬥爭的任務;選出E.霍查主持黨的臨時中央委員會工作。阿共成立後,領導阿爾巴尼亞人民進行反對義大利法西斯占領者的武裝鬥爭。1942年9月16日在佩薩召開了有黨外民族主義者參加的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代表會議。會議確認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領導地位,建立了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陣線(後改稱阿爾巴尼亞民主陣線)。1943年3月17日阿共召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決定發動人民準備總起義;選出正式的中央委員會,霍查當選為中央總書記(1954年改稱第一書記)。1943年7月,民族解放戰爭進入人民總起義的階段。同年9月義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德國納粹軍隊取代義大利軍隊占領阿爾巴尼亞。1944年5月阿共組織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同年11月29日全國解放。1946年 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建立,霍查當選為政府首腦。1948年11月召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章,把黨改名為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的綱領,提出實行工業化,對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進行文化革命的任務。1959年底宣布基本完成農業集體化。1961年 2月黨的“四大”宣布阿爾巴尼亞已經建成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入了完全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即由農業工業國建成為工業農業國的階段。1966年黨的“五大”規定了在各個領域開展和深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並在全國範圍內發動“思想與文化革命”。70年代中期以後,黨的高層領導更換頻繁。1985年4月,霍查逝世,R.阿利雅接任黨中央第一書記。1986年黨的“九大”制定了在完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穩定發展經濟,推進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提高勞動民眾的物質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方針。1990年1月勞動黨九屆九中全會通過決議,要求改進和加強黨的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確立人民代表、機關、工礦企業、文藝團體以及農業合作社等各級幹部的任期制;每屆黨中央委員會必須更新三分之一,改等額選舉差額選舉;擴大基層在制定經濟和財政計畫方面的職權,擴大各區的財政自主權和調配權;對外關係方面強調積極參加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望參加歐洲安全理事會同歐洲共同體建立外交關係。1990年11月勞動黨九屆十二中全會承認,黨的過去並非一貫正確,有過冒進情緒,甚至犯過錯誤,黨的權力不是無限的,黨不應直接行使國家權力,法律是高於一切的。全會還提出取消憲法中關於“黨是國家唯一的政治領導力量”的條款,主張政治多元化。1990年12月11日勞動黨九屆十三中全會決定實行多黨制。同月,黨舉行全國代表會議,通過了黨的競選綱領,指出黨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公正民主的社會”。1991年 3月阿勞動黨在議會大選中獲勝,得169個席位,占總議席的67.6%,繼續執政。1991年6月4日勞動黨政府辭職。6月11日成立了由多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在聯合政府的24名成員中,勞動黨占一半。1991年6月10~13日勞動黨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黨改名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並通過新的黨綱和黨章。社會黨自稱是多元化阿爾巴尼亞中的一個“獨立的政治組織”;思想基礎是“民族民主和社會主義的理想”;奮鬥目標是建立一個“實行市場經濟、推行社會福利和社會公正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會”,建立一個“嚴格尊重人權與自由、社會進步、國家自由與獨立的法治國家”。大會還改組了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撤銷了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和書記處,選出由81人組成的社會黨領導委員會和由15人組成的主席團。F.納諾當選社會黨領導委員會主席。1991年該黨有黨員16萬餘人。黨報為《人民之聲報》(日報),黨刊為《黨的道路》(月刊)。
阿爾巴尼亞民主黨 1990年12月12日成立。黨的目標是維護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完整和主權,徹底改變阿爾巴尼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建立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政治上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主張議會制和國家機關、軍隊、治安機關、司法機關非政治化。經濟上主張改造經濟結構,建立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市場經濟。對外關係上主張開展廣泛的合作,爭取完全加入歐洲的民主化進程,成為歐安會正式成員。在1991年3月的議會大選中,該黨獲30%的選票和75個席位,成為阿第一大在野黨。該黨至1991年9月有黨員約10.7萬人,主要是大城市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主席為S.貝里沙。機關報為《民主復興報》(每周兩期)。
阿爾巴尼亞共和黨 1991年 1月10日成立。黨的目標是把阿爾巴尼亞建成“一個完全、徹底的民主”國家。政治上主張實行議會制和軍隊、司法機構非政治化。經濟上主張各種所有制平等發展,但目前應優先發展私有制。對外關係上主張和平、中立、合作、相互尊重,優先發展與巴爾幹半島各國和地中海國家的關係。在1991年3月的議會大選中未獲議席,它是阿第二大在野黨。成立時有黨員約2~3萬人,主要是知識分子,其中部分成員原為阿勞動黨黨員。主席為S.戈多。機關報為《共和國報》(每周兩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