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一條信息,99%的原始藝術由岩畫構成。這條信息不僅說明岩畫對於原始藝術史學科的重要性,而且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岩畫已經成為史前史文化研究或近代原始部落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門類。岩畫應該是我們認識人類童年時期意識活動,意識形成與發展史的一條重要途徑。
簡介
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學者桑圖拉(一位當地的紳士)發現了阿爾塔米拉洞窟。他是第一個把該洞窟岩畫的年代確定為舊石器時代的人。但遺憾的是,他這個有歷史意義的重大發現,直到到二十多年以後才被人們接受。
1879年,桑圖拉帶著小女兒再次來到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他專注於在地下發掘,無事可做的小瑪麗雅東張西望,突然驚叫“爸爸看,這裡有牛!”當父親抬頭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時,發現洞頂和壁面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野馬、野鹿等動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畫在洞頂上的,長達15米的群獸圖,共有20多頭,動物的身長從一米到兩米多。畫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簡單而準確的輪廓,然後再塗上色彩。另外,生動有力的線條以及控制得很好的光影,加上善於利用洞壁的凹凸,原始畫家創造出了極富立體感的形象。
洞窟中除了一些非常寫實的動物作品之外,還有許多抽象的圖形。在大壁畫中的動物形象的旁邊有許多的劃道和圖形符號,有用濃重的紅色畫出來的,並且相當大。這種抽象的符號和圖形同樣存在於歐洲所有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中,可能都是體現原始人類企圖征服野獸的願望,與狩獵的巫術有關。
窟頂畫中有兩隻負傷的野牛(受傷的野牛),它們的身軀捲縮成一團,外輪廓被處理為穩定的三角形狀。而在細節方面,諸如抽搐的四蹄、甩動的尾部、斜剌如劍的雙角、直豎的耳朵,都採用寓動於靜的手法,把野牛處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困獸猶鬥的特點表現得惟妙惟肖。野牛倒在地上兩腿無法站立起來,卻低著頭來保護自己,也是極為生動的一個畫面,表現了動物的尊嚴與力量,及它為生命最後一刻的掙扎。由此,原始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有活力的藝術表現手法,都一一得以體現。
《野牛》是其中不多的幾個精彩作品之一,也是整個洞窯中保存最好的形象之一。這些野牛的形象都分布在洞窯的頂部,而且在深達300多米的大洞穴中,沒有照明根本無法觀察。繪製這些野牛用的顏料是用動物的脂肪和血調和的;色彩為赭色略泛紅,在靠近輪廓線部位用黑色擦出立體感,輪廓線用的線刻又淺又淡,很有表現力,令觀者不得不驚嘆於原始藝術所煥發出的這種雋永的魅力和美感。
但阿爾塔米拉洞窯內發現的大量洞頂壁畫,不是純娛樂性的,據考證,這是一種為了狩獵生存所需的巫術活動。雖然原始人類製作此類形象不一定是以欣賞為目的的,但也不能忽視體現在製作過程中的那種審美意識,他們在排列動物時,局部地方的巧妙構思,都反映出他們主觀的審美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