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img/c/66c/nBnauM3XyQTMxYzNwczMxITNzITMxMzN1QzMwADMwAzMxAzL3M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學名:Zaglossus attenboroughi)是在紐幾內亞的一種原針鼴屬。它是以戴維·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命名。它生活在印尼巴布亞省近聖塔尼及查亞普拉。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單孔目 Monotremata
科: 針鼴科 Tachyglossidae
屬: 原針鼴屬 Zaglossus
種: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Z. attenboroughi
外形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是原針鼴屬中最細小的成員,與澳大利亞針鼴接近。它的前後肢均有五趾,有濃密的短毛。
保育情況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最初的描述是基於一個在荷蘭殖民地時代蒐集的已損壞標本,自此以後似乎沒有新發現。由於人類發現影響了森林棲息地,故有指它們已是瀕危或在當地消失。但是,由於巴布亞省的生物研究並不完整,故有可能它們仍然活在當地的山區。
於2007年有指發現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的巢及蹤跡,當地人民亦指曾於2005年見過它們。
外部連結
[1] 歐亞網 http://www.ouhya.com/news.php?id=2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