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律陀

阿奴律陀

阿奴律陀是於1044年創建緬甸蒲甘王朝(Pagan)的創建者。

阿奴律陀緬甸
阿奴律陀(梵Anawrahta,巴Anuruddha)緬甸蒲甘王朝(Pagan)的創建者。與莽應龍(Bayinnaung;1551-1581在位)、阿瑙帕雅(Alaungpaya;1752-1760在位),被稱為緬甸‘三大民族英雄’。又由於其對佛教的大力護持而被尊稱為‘緬甸的阿育王’。他是混修恭驃(Kunhsaw Kyaunghpyu)之子,即位後,首先統一群雄割據的局面,先後征服了南部的打端(Thaton)、西部若開族(Akyab)的阿拉乾王國,並與北方的南詔國維持和平均勢,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四三年(1044-1287)的基業。當時王朝的領域,北起八莫(Bhamo),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西臨北阿拉乾,為緬甸最早統一的王國。

簡介

阿奴律陀蒲甘
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1044-1077在位)。曾在叫棲(今譯皎克西)和密鐵拉境內興修水利灌溉工程,擴大耕種面積,使農業有了很大發展。隨著城鄉人口的增加,又建立按人口比例抽丁的徵兵制度,以擴大兵源。為加強邊防,從八莫至東吁沿線建立43個前哨城堡,以防撣族的入侵。曾率軍至南詔(今雲南大理)求取佛牙,受到南詔王盛情接待,建立了友好關係,並獲碧玉佛像而歸。在歸途中,接受緬甸北部撣族各土司的朝覲,娶孟拱土司之女修牟羅,以提高其在撣族中的威望。1057年用武力征服下緬甸直通,俘獲僧俗學者和各種工匠達3萬人,用32頭白象馱回三藏經及珍寶等戰利品至蒲甘,促進了蒲甘的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也為統一緬甸奠定了基礎。又聘高僧阿羅漢為國師,以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取代落後的阿利教。從直通傳入孟文字母后,緬甸始有文字。征服直通後,首先統一了整個下緬甸,後又征服阿拉乾北部,完成了緬甸的第一次統一。

阿奴律陀廣建佛塔,以興建在蒲甘的瑞喜宮佛塔最著名。塔內珍藏從錫蘭迎來的佛牙和聖物,工程浩大,直至他逝世時尚未竣工。1071年應錫蘭王之請,遣高僧多人攜經典至錫蘭講經弘法。在遠征波帝迦耶國時,又接受國王呈獻的公主和許多工匠,可知其威信已超越緬甸國境。1077年阿奴律陀去世。

經歷

阿奴律陀佛像

阿奴律陀在位時期(1044-1077年),他鼓勵農業生產,發展水利灌溉事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增長。他重視軍事力量的建設,除加強傳統的步兵、象兵以外,又增加了騎兵新兵種,增強了軍隊的進攻力量。

阿奴律陀先後征服了下緬甸孟人的直通王國、阿拉乾北部,使上緬甸的撣邦各土司和其他各地封建主紛紛歸附稱臣,實現了緬甸的統一。他使蒲甘王朝的版圖遼闊,領有上緬甸,原驃國的故土,孟人之國的下緬甸和北阿拉乾,並將其勢力擴展到馬來半島暹羅的廣大地區。

國策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塔群
在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之前,幾代君王均信奉阿利教(一個萬物有靈與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這個教派教規松馳,並有干涉王室和僧人享有“初夜權”等惡習,民眾對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登基後,想改信一種較文明的佛教。當時,下緬甸孟人王國的京都直通一帶信奉小乘佛教,口碑較好。阿奴律陀便派遣使臣前往直通取經,孟人國王摩奴訶不但不給佛典,還侮辱了派去的使臣。阿奴律陀大怒,於1057年發動了征服直通的宗教戰爭。經過3個月的酷戰,終於攻破直通,俘虜了摩奴訶王,繳獲三藏經30部,同時還帶回大批僧侶與工匠藝人。阿奴律陀大力宣揚巴利語系佛教,命令工匠大造佛塔,以此作為安定民心、維護和穩定統治的重要國策。在此後的243年間,歷代蒲甘王都執行這個國策,效仿阿奴律陀護佛宏法,並認為廣建寺塔將功德無量。

貢獻

阿奴律陀蒲甘萬塔之城
阿奴律陀年青時曾隨父親隱居佛寺,深受佛教的薰陶。他厭惡阿利僧侶的行為,決心實行宗教改革,尋求更為合適的宗教來代替阿利教所鼓吹的墮落迷信。阿奴律陀和從直通來的阿羅漢一起共同把小乘佛教立為緬甸的國教,立阿羅漢為國師。阿奴律陀還聽從阿羅漢的建議,遣使到直通請賜三藏,然而卻遭到了直通國王摩奴訶的凌辱拒絕。阿奴律陀便發動侵略戰爭,攻陷了直通,這“對於緬甸文化,殊有貢獻,並產生了三項直接效果,即:第一、阿羅漢自直通僧侶中獲得甚多襄助之人,並且享有前所渴望之經典,乃建三藏經樓以珍藏之,此建築物迄今仍可於蒲甘見之;第二、巴利文漸代梵文而為經書之正式文字,小乘佛教漸代北派佛教而為人民所宗奉;第三、緬人採用得楞字母而始有文字”。

另外,阿奴律陀聽從國師阿羅漢的建議,整頓佛教。建立正教,摧毀邪教,勒令不得人心的阿利僧派解散,其教徒或還俗、或貶為奴。其它宗派均改信阿羅漢長老弘揚的上座部佛教。不久,上座部佛教興盛異常,風靡全國。而原先的各宗派,包括原有上座部佛教、密教以及婆羅門教,都逐漸消亡了。宗教的統一使蒲甘時代的緬甸國內人民統一團結起來,使他們獲得了進步,並且提高了他們的文化。阿奴律陀積極提倡宗教事業,興建了許多有關宗教的建築。阿奴律陀去世後,江善佗繼位,他繼續弘揚佛教,完成了阿奴律陀所沒有完成的偉大建築——瑞喜宮佛塔

功績

阿奴律陀佛塔建築
除了擴張領土之外,阿奴律陀也開鑿運河、振興農業,使緬甸成為米糧之國。此外,其文化、宗教上的革新,更是緬甸史上前所未有的。由於打端得楞族高僧阿羅漢(Arhan)的影響,阿奴律陀熱忱護持佛法,定佛教為國教,尊阿羅漢為國師,使上座部佛教盛行全國;更為‘三藏’及‘佛舍利’征伐打端,攜回各種經典及文物,並迎請打端戒律莊嚴的上座部僧侶及工藝家。

其後,阿奴律陀又依阿羅漢的建議,派遣僧團前往錫蘭,迎請錫蘭佛教完備的三藏,與打端的巴利三藏對照校訂,重新抄寫一部新的三藏。更興建莊嚴宏偉的‘三藏經樓’(Tri-pit!aka Library)供奉各種藏經。此外,阿奴律陀也在各地興建佛塔佛寺、塑造佛像。蒲甘著名的‘瑞大光佛塔’(Shwezigon Pagoda)即是此時(1059年)開始興建的,到三十年後康吉達王(Kyanzittha)時代才告完工。在文化方面,阿奴律陀以蒙文驃文為基礎,創造了緬甸文字。

凡此種種,不僅開創了蒲甘王朝興盛的局面,也使它成為南傳佛教文化的中心。阿奴律陀在位三十四年去世,由太子修羅Sawlu)繼位。

影響

阿奴律陀佛塔風光
原為緬甸西部小國蒲甘的國王,後來發動了對驃國和北阿拉乾等地的戰爭,並迫使各地土司臣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統一緬甸的帝王。後來,統一的緬甸曾長期是東南亞的一小霸。他鞏固邊防,重視貿易,將叫棲地區發展成緬甸最重要的產糧區,從內政來說,也是一個出色的帝王。

阿奴律陀在佛教高僧信阿羅漢的影響下,將上座部佛教(又稱“小乘佛教”)定為國教,並在全國積極推廣。他在緬甸興建了大量的佛寺,使緬甸成為名副其實的佛國。從此上座部佛教成為緬甸文化的精神核心,一直延續到今天。後來,上座部佛教隨著緬甸向泰國擴張而傳播到泰國,又通過泰國影響到高棉寮國,緬甸的僧團還曾幫助斯里蘭卡復興上座部佛教。為了方便翻譯佛教經典,阿奴律陀還下令創製了緬甸字母。

作為一個在政治統一、農業商貿、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深刻影響了緬甸並在宗教傳播反面影響了東南亞很多國家的王者,阿奴律陀無疑應在影響世界的重要帝王名單占有一席之地,只是由於緬甸對東南亞以外的地區影響太小,使他屈居於副榜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